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新闻与事实     
新闻来自事实,但事实本身并非新闻。新闻是传通过程中的讯息,而非物质实体。事实变成新闻需要经过传通过程。传通需要传者与受者。事实是新闻的客体,传者与受者是新闻的主体,我们要从主客体的关系中研究新闻属性。(一) 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怎样? 新闻来源于事实,但是,事实(?)新闻。从本体论来说,新闻来源于事实,事实  相似文献   

2.
浅析新媒体中的新闻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出现后以传海量客量、传播速度快捷,传者和受者互动的优势得到受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以新媒体中的网络,互动电视、手机媒体为主要对象分析其中出现的新闻互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殷莉 《当代传播》2001,(1):22-24
激活构建受者认知结构的方法 激活构建受者认知结构有三种方法: 一、增加受者的知识储备 传者可以通过增加信息流通量和信息含量来增加受者的知识储备。具体方法有:扩大信道、减少噪音、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含量。 扩大信道可以增加信息流通量,具体说就是扩大媒介容量、扩大报道面。受者的需要是传者改进工作的现实依据。1982~1997年15年的受众调查情况表明,从80年代初受者就认为传媒提供的新闻少,要求多提供新闻。80年代中后期受者又明确要求大众传媒扩大报道面,多写短新闻。(廖圣清1997:41)故80年代之后报…  相似文献   

4.
高高扬起服务的旗帜──论如何增强新闻的受众意识唐杰孝传播学认为,传播者与受众组成了传播过程中的一时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传播是以传者为起点,以受者为终点的信息、信号的传输过程。如果传播者输出,受众得以接受,那么这一完整的信息传授过程,则意味着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周娟 《新闻知识》2012,(4):14-15,31
市场化和信息化进程中中国传媒的新闻观念逐步实现从宣传向信息传播、从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型。具体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从单纯的党的喉舌转向开始注意信息服务功能的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开始得到张扬,民生新闻成为众多媒体的主打产品,新闻消费主义开始盛行;新闻价值取向上,由单纯提供事实转向同时提供多角度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受众定位上,由争取规模受众转向争取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6.
现实条件下,党委机关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顺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维护党报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加强党报新闻宣传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加快“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满足受众要求的党报新闻传播模式。 这里提出加快“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出于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考虑。在“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模式下,传者即办报人是较少考虑受者即读者需要的,更多考虑的是宣传价值,往往以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艳  王燕侠 《新闻前哨》2009,(12):69-70
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中,传者将信息传至受众,传播过程就结束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不可能交流,传者与受者是单向的传播关系。这种模式使“传”“受”双方明显处于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受众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传者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谢金文 《今传媒》2016,(1):13-15
新媒体使新闻传播更加新鲜和广泛、客观和全面、反映民情民意和增强舆论监督,也使虚假信息,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侵权信息的传播也大量增多.新媒体中低俗化、娱乐化内容过多,对此又难以通过简单的禁堵来解决.新媒体还给新闻传播的传者和受者、方式和媒介也带来许多新变化.这些都在更新着新闻学,包括新闻的定义,对新闻传者和受众的认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过程问题,新闻传播事业和传媒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灿华 《中国出版》2014,(19):64-68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虽然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其内容都取决于客观现实,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刺激。新闻传播者选取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新闻受众接受何种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需要。他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1]因此,研究虚假新闻的传、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培养传、受者正确的新闻心理,对于虚假新闻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完整的大众传播活动,活跃着两个主体的思维和行为。从传的方面看,新闻工作者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标准,选取某些事实并将其撰为新闻告知受众,无疑,新闻工作者是行为主体。从受的方面看,受众也不是消极的新闻接受者,不是传者给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相反,受众也依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念对传者提供的新闻进行评价和判断,他们仅仅选取那些在他们看来是可信和可用的新闻,只有这一部分新闻才可能对受众的行为产生  相似文献   

11.
灾难新闻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普曼有句名言:“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刻。”从审美层面来观照灾难新闻,不是颠倒美丑、粉饰美化,而是传者以正确的审美观来报道新闻。“新闻传播的内容应具有审美价值,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的共识。”①如果传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健全的审美理想,他就会以独特的视角去报道灾难新闻,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灾难新闻包括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方面的报道。由于灾难具有破坏性、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又由于灾难新闻的报道的政策性极强,又受历史传统和传统新闻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12.
石慧敏 《青年记者》2012,(20):21-22
心理效应,大多是心理学家通过心理实验得到的有关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效应在传播活动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研究领域看,主要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从传播渠道看,主要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①本文从中选取了新闻采访报道中的心理效应进行剖析,进一步深度挖掘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传受者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揭示心理效应是如何影响和推动传者和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的,从而为媒体的新闻采访报道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对象,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最遗憾的事无非是脱离大多数受众,不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不注意研究怎样才能反映受众的需求、好恶,无法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要让人看的,没人爱看,传播效果就等于零。有一类新闻,占着重要的版面和时段,一些受众却直接翻过去、跳过去看后面的内容。但是,如果有心的受众静下心来去看,却会发现其中有些新闻大有价值,很值得一读,奇怪为什么第一反应会是直接翻过去呢?新闻被做得面目可憎,让人不忍卒看,也就"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15.
传者成为电视新闻文本的一个因素 一般来说,受众接收新闻不会过多考虑传者因素,例如我们在阅读报纸新闻时不会去关注采写新闻的记者,听广播新闻时也同样记不住记者的名字.但是电视新闻的受众则有可能对传者因素引起特别关注,例如出镜记者或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中的表现,往往会引起受众的不同感受.在这里,传者已经成为新闻的一部分,并进而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数据抓取、筛选、清洗及应用技术的日渐成熟,数据新闻在新闻业崭露头角.如今,数据新闻的数据真实性与人的意志矛盾初显,亟待媒介进行认知与改善.因此,从受者与传者角度分析数据新闻在人的意志左右下的伪客观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马径  马凓 《东南传播》2016,(6):72-7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舆论宣传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皮尔斯三元符号传播谈起,认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需要从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三个层面着手,重视受众核心地位,认真研读电视受众心态新变化,实现传者与受者"两个心灵间的相互沟通"。同时,文章结合厦门广电集团《厦视新闻》"平安和谐在厦门"的四篇系列新闻报道,从选题、立意、表现、互动四个视角提出创新电视时政新闻贴近受众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一直以来,副刊都作为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新闻同行,且大部分纸媒、杂志每期都会开辟至少一个副刊版面.本文就如何运用新闻策划思维办好副刊,让其在影响力上既不输给新闻,又不会脱离普通大众、文学爱好者等元老级受众群体,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新闻文化的表现形态 ,取决于参与新闻实践活动的主体的新闻价值观念体系。新闻文化主体———传者和受者对某些价值的特别看重或追求 ,构成了新闻文化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现实的新闻选择过程 ,实质上是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受众需求共同作用的结合。从国际传媒业的宏观发展态势看 ,传媒高度成熟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软化”新闻、“非新闻”倾向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媒介的新闻传播理念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演变过程,两种理念的出现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传播技术和受众心理都发生了诸多变化,时代正呼唤着建立传受双方互相平等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