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怀古诗的常见结构思路是“临古迹——观风景——想古人——忆其事——抒己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怀古诗词中的名篇,本文尝试遵循怀古诗的一般结构思路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意。一、借大江东流、遗迹犹存,悲叹江山千古,再无英雄一般怀古诗都是诗人身临古迹,观看古迹的今天风景,触景生情,感慨今昔。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看,似乎与此不尽相同。当代多数研究家认为,  相似文献   

2.
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人、登高望远、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来寄托哀思、感慨兴衰.我们称这类诗为咏史怀古诗.  相似文献   

3.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一类。通过品读,我们不仅能掌握一些相关史实,还能体味作者寓于古人古事古迹中的深切情感,进而去思考历史规律,观照现实社会。咏物言志诗是指借自然事物寄托诗人感情  相似文献   

4.
李瑞 《文教资料》2012,(17):1-2
咏史怀古诗,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达到感慨昔盛令衰、借古讽今等目的。本文从赏析刘禹锡的《乌衣巷》出发,阐述了此类诗人并不囿于颓废式的怀旧,而更多的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直抒胸臆,高瞻远瞩,启迪世人,淡泊中蕴含刚强。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文字简洁、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千百年来,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这道出了古诗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审视标题,推敲诗歌意旨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1.怀古诗。凡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或古人)前冠以“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的,多为此类。这类诗歌或表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或批判,多借古讽今。如陶渊明的《咏荆轲》、杜甫的《咏怀古迹》、杜牧的《赤壁》、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  相似文献   

7.
范晓伟 《教育文汇》2007,(12):47-49
孔子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可见文采对于一篇文章何其重要。当然,能使作文有文采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巧借古诗,是增强作文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诗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巧借古诗,可以激活文章的语言表达,彰显文章的底蕴,使文章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芳香。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来为作文增辉添色呢?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在本质上都可以说是一首怀古诗,他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整个历史的命运休戚相关,其作品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选取中晚唐时期的几位家世或时代背景与白先勇相近的诗歌作者的作品,逐一寻求他们与白先勇作品之间的“呼应”关系和传承“渊源”。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具有“诗言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是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诗人将历史题材作为抒发自身情感和志向的介导,多蕴含壮志难酬、讥讽朝政、忧国忧民等情愫,说尽千古兴亡事。文章基于整体视角,将其整合成“咏史怀古诗”专题,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文本特点,并从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典体悟三个维度鉴赏品析咏史怀古诗,感受咏史怀古诗的丰厚内涵和语言表达,体悟怅然怀古意,以期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标题的暗示诗歌的标题是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最容易忽视的,然而诗歌的标题却包含着许多信息。研究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标题中点出古人或在古迹前冠以"怀古""咏怀""咏"等字样的多为怀古诗;以某一物为题或在物象前冠以"咏"的,此类诗多为咏物诗,借物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怀;标题中含有"送"或"别"等标志,多为送别诗;有的诗歌标题中有"喜""怨""愤""忆"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怀古诗是一种以历史题材为创作对象的诗歌形式,也是一种诗人寄寓自身遭遇及情感、表达对古人精神的仰慕并委婉倾诉心声的作品形式。组织怀古诗的教学,可采用“四步骤贯通式组织策略”,该组织策略是根据古典文学中系列怀古诗的创作规律,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鉴赏怀古诗的教学组织程序,该程序通过贯通“辨古今、析典故、理情脉、明主旨”这四个步骤,向学生传授鉴赏怀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习得方法后,即进入教学推进阶段,开展行动学习,通过“欣赏式探询”行动策略、“开放空间”行动策略、“体验沙龙”行动策略以及“复盘汇总”行动策略,做到精准掌握并熟练运用鉴赏怀古诗的方法,直至能自主自如地鉴赏一系列课外怀古诗。  相似文献   

12.
童新华 《考试》2004,(1):15-16
“记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元代刘因的这首具有历史批判精神的《读史》或许道出人们喜爱咏史怀古诗的部分原因。那些所谓的正史,官家色彩太浓,倒是那些有正义感,胸怀报国之志,“穷年忧黎元”的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  相似文献   

13.
试论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在悼念魏征时说:“以铜以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新唐书、魏征传》)。许多写咏史怀古诗的作者是很懂得这一点的。周昙在《闲吟》里说:“考摭妍媸用破心,剪裁千古献当今,这可说是代表了大多数作者写咏史怀古诗的动机。正因为可  相似文献   

14.
南朝咏史诗不仅数量较多,超越前代,亦有像颜延之这样的优秀咏史作家。更为重要的是,南朝咏史诗表现出前代所无的新特征;怀古诗的形成与成熟,“赋得”题咏史诗的出现与创作,咏史乐府创作题材的女性化与趋同化。南朝咏史诗的贡献在于,确立了咏史诗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在贯穿古今时空的古迹场景的描绘中去追寻历史古人的咏史怀古模式,否定结构,对诗作形式作了自觉探讨,为唐代咏史诗的繁荣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6.
高考古诗鉴赏,实际是要求考生经过对作品理解、内化,扩大化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及其所映照的心灵世界,再按考题设问,分点解答,逐渐缩小化、外化的过程。咏史怀古诗亦不例外。咏史怀古诗.诗人往往通过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借登高望远、咏叹史事、怀念古迹来借古讽今、怀古伤已、感慨兴衰。  相似文献   

17.
《项脊轩志》的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切,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  相似文献   

18.
<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轻轻地、缓缓地、柔柔地……我驾一叶扁舟在浩瀚无边的诗海中遨游,沉浸于诗词韵律的美感之中,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爱上古诗,在诵读中发现古诗之美,感悟古诗魅力,说起来还有一段美好的经历呢。妈妈曾告诉我,在她怀我的时候,爸爸一有空闲就会对尚未出生的我实施“胎教”,读上几首古诗,潜移默化地影响我、触动我。  相似文献   

19.
张燕珠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50-150,136
古诗词犹如一朵奇葩,夺人眼目,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情浓郁,意蕴深远。诗歌在语言文字、韵律、意象、意境层面都体现着古诗独有的魅力。如何把古诗的美落实,拨起学生心中的诗意的弦,让学生品味古诗的美,培养学生诗化的语言?以《牧童》课教学为例,我对此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笔者以为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