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形成配合物或难溶盐后由Nernst方程式引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对Cu(II)与甘氨酸(Gly)的二元体系配合物进行了循环伏安行为的探讨,讨论了电极反应过程及其配体对中心离子氧化还原电势的影响,采样间隔时间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实验表明,在KN O3介质中,Cu(II)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是半可逆过程,Cu(II)与甘氨酸(G ly)的配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是不可逆的,随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峰电位差和峰电流均减小。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其配合物作为氢化、氧化偶合、开环聚合、烯类单体聚合、酯化、醚化等反应的催化剂和引发剂,已经成为壳聚糖研究的重点之一.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在催化剂和人工模拟酶研究应用领域进展迅速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N,N'-双(2,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苯二胺配体(L)与稀土金属离子(RE=La3+,Nd3+,Sm3+,Gd3+)合成了稀土Salphen席夫碱稀土配合物[LRE(NO3)2·4H2O],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差热-热重分析表征,得到四种配合物中稀土金属离子(RE)的配位数为6,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系列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物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四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以配合物[LSm (NO3)2]·4H2O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5-(2-羟基苯基)-10,15,20-三(4-硝基苯基)钴卟啉配合物(HTNPPCoⅡ),利用FT-IR,UV-Vis,XPS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应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反应.结果表明,在70℃时环己烯的转化率达到94%,转化数达到14500 mol/mol,对2-环己烯-1-酮(C=O)的选择性达到73%,并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在不对称合成领域、光致变色领域、仿生科学领域等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chiff碱类似物的合成及配合物的合成方面,今后的方向则主要应从研究机理出发,设计出具有很好活性的Schiff碱及其配合物,并研究其合成方法,最终形成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生命活性分子(Serine,Cysteine,Salicuylic acid等)作为配体与Cu(Ⅱ)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在模拟生理条件μ=0.1(NaNO3)、T=310±0.2K下,发现电极过程为准可逆;通过对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表明,不同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的能力显著不同,配合物稳定性差异较大;同时还研究了各配合物的形态分布、引起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生命活性分子(Serine,Cysteine,Salicylic acid等)作为配体与Cu(II)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在模拟生理条件μ=0.1(NaNO3)、T=310±0.2K下,发现电极过程为准可逆;通过对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表明,不同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的能力显著不同,配合物稳定性差异较大;同时还研究了各配合物的形态分布、引起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钌配合物对羧酸与炔烃加成反应的催化作用,反应机理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介绍了钌配合物催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一过渡周期金属离子配合物、Ru和Os配合物、金属卟啉和金属酞菁等配合物在金属电极表面的自组装以及镧系金属配合物等对金属纳米粒子的自组装技术修饰研究,拓展了配位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尤其在发展新型传感装置与固定并保持包括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生物活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属络合物固定金属蛋白的超分子性和金属纳米粒子与酶的结合以及无机及有机化合物的复合材料将是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具有d^8,d^10电子组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因金属离子独特的电子结构与金属-金属键的形成从而具有特殊的发光性能,是分子荧光材料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d^8,d^10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发光机理,并综述了其荧光性能以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三角架型多胺配体1,1,1———三胺甲基丙烷。在250±01℃,I=01mol.l-1KNO3条件下,采用PH法测定了其锌(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根据测定结果,进一步探讨了此配合物作为水解酶模型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溶液体系中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方法及精密pH电位法中玻璃电极校正的研究,对配位化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是配合物的基本常数之一,广泛应用于生物无机化学领域及分析化学和萃取科学领域,发展和验证着化学中的某些规律和原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几方面介绍了有关CO_2与过渡金属生成配合物及其有关电子结构、配位方式、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相似文献   

15.
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六种轻稀土硝酸盐与配体N,N-二甲基-N,N-二苯基-3-氧杂戊二酰胺(DMDO)的固体配合物,通式为[Ln(DMDO)(NO3)3]nH2O(Ln=La-Eu,不包括Pm,n=0,1,2).用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光谱、1HNMR和TG-DTA分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这些新配合物中,配体DMDO表现为三齿配位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以脉冲极谱法研究了用有机磷酸和氨基酸作为配体与Eu(Ⅲ)形成两元及三元体系配合物的极谱行为.模拟生理条件,在μ=O.1(NaCl)、T=310±0.2K条件下,电极过程为准可逆;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复杂体系各配合物稳定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在生理条件下(37℃,I=150mmol·dm~(-3)NaCl)用pH电位法研究四元体系:Glut-GLuc-Ca-La(GLut=L-谷氨酸,Gluc=D-葡萄糖酸)中配合物的存在模型,并用SCOG2S计算机程序对存在模型的组成及其相应的稳定常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该体系中La对Ca的拮抗作用十分明显,在溶液中只有三元配合物Glut-Gluc-La(1:1:1)形成,其稳定常数为:lgβ=7.72±0.20.近年来,用稀土作为生物体系中的离子探针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研究稀土与生物活性分子的配位作用及其对生命必需元素钙、镁等的拮抗作用是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报道了在模型生理条件下,用pH电位法对四元体系Glut-Glue-Ca-La中的配合物模型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水合醋酸铜与2-吡啶甲酸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制得了二(2-吡啶甲酸)合铜(Ⅱ)新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该物质的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a=0.5117(5)nm,b=0.7616(7)nm,c=0.9213(10)nm,α=74.807(15)o,β=84.265(18)o,γ=71.276(16)o,Z=1,V=0.3285(8)nm3,Dc=1.737mg/m3,μ=1.696mm-1,F(000)=177,R1=0.0633,wR2=0.1368.在该配合物中铜原子与两个羰基氧原子和两个吡啶环上的氮原子配位,呈四配位的平面方形构型,配合物分子通过羧基中另外一个氧原子与铜原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使整个分子呈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38年德国的R(?)len发现在可溶性的羰基钴配合物存在下烯烃可与一氧化碳和氢反应生成醛以来.人们不断地从实验和理论上探索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催化作用的机理,先后发现羰基铑、钯、镍、铁、铷、镱等配合物均对烯烃醛化反应、CO/H_2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对这种催化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所谓嵌入反应就是指构成大多数催化循环组成部分的单个步骤,它包括以共价键键合于金属中心的配体与配位于同一金属的作用物分子的反应.为了讨论方便,本文把广义的嵌入反应又分成迁移反应和插入反应两种.其区别就在于原来位于轴上的配体反应后是否仍在轴位置上和反应过程中作用物分子是否插入到金属和配体之间.本文仅对CO嵌入反应加以讨论.1配体R为烷基的羰基嵌入反应1.1实验和机理方面1957年,Coffield等第一次研究了五羰基烷基锰与CO的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20.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日趋广泛,研究表明在相关联的配合物稳定常数间也存在定量的经验关系。通过配合物稳定常数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logK与logKM(OH) 之间的线性关系、Irving-Williams 序列关系、稳定常数与Lewis酸碱参数的关系、镧系及锕系元素碳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等定量关系分析,表明溶液体系中配位化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