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源 《海外英语》2013,(1):209-210,223
从叙事诗歌领域的经典代表作、拜伦的《唐璜》入手,探讨研究其叙事空间及叙述者两点叙事要素的特点及意义。在《唐璜》中,唐璜游历过程中的各个空间场所及每个场所中发生的各种故事把唐璜颇具代表性的传奇般的一生呈现出来。一个个场所的结合就构成了叙事行为或情节。同时,诗歌中"自我意识"的叙述者与"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在诗歌文本中不规则交替出现。"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勇于表达诗人拜伦的个人观点;而"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则细致地描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及西亚地区的社会风情。  相似文献   

2.
浪漫主义时期诗人约翰·克莱尔的诗歌"唐璜:一首诗歌"呈现出对拜伦原著的诸多改写。被边缘化的克莱尔一直挣扎在诗歌创作的偏见、同行施加的焦虑以及资助商的干涉之中,无法融入贵族主导的主流社会,成为被排斥的他者。通过模仿拜伦代表作《唐璜》,克莱尔弱化了拜伦的中心地位的目的、再建构了自己的创造空间,从而实现了讽刺暴力的圈地运动、虚伪的女性形象以及庸俗的商品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政府的出版审查制度异常严密,《唐璜》的出版面临巨大的困境。然而,当时的女性创作十分繁荣,大量女性作家的作品获得出版。本文通过分析《唐璜》中的尹内兹离婚案、唐璜与有夫之妇朱丽亚的艳遇,指出拜伦不仅借此影射尹内兹的原型拜伦夫人安娜贝拉以及"蓝袜子女性",并以此为噱头迎合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女性作家展开竞争,而且还表达了对政府出版审查制度以及女性阅读与创作的反抗。  相似文献   

4.
张晨帆 《英语广场》2022,(22):68-72
大仲马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素有“通俗小说之王”的美誉。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外部因素和作家个人因素共同作用下,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与拜伦的《唐璜》呈现出互文性特征,其中女性形象之间的互文性尤为显著。本文首先探讨《基督山伯爵》与《唐璜》互文性的缘起,之后分析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之间的互文性,力求从新的视角对两部作品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高莉 《海外英语》2011,(4):183-184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和讽刺家,他的著名长诗作品《唐璜》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歌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人物唐璜的个性,来探讨拜伦内心深处的感伤与孤独。  相似文献   

6.
论《唐璜》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底师专学报》2003,(4):36-41
从拜伦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其与西方文学传统的密切联系,他尤其喜欢并善于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吸取营养。拜伦常常以变形或曲解的形式运用莎典,以此丰富自己叙述文本的含义并激活读者对原始文本与在读文本的互文性理解。《唐璜》第六章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璜是西方文学传统里不灭的人物形象母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地赋予其不同的人物特性和精神指向。昆德拉笔下的小说人物也延续了唐璜式的人物特点,他们风流成性,征服女性又蔑视女性,追求自由又嘲讽世界。然而放荡者形象在昆德拉现代意义的阐释之下又体现出不同于唐璜的特点:否定既定价值、寻求孤独自我的悲哀性与探寻生命意义、质疑存在境况的超脱性。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意识形态构成了诗歌创作的主体,自我是诗人创作中的首要表现对象。本文试从爱情伦理、革命战斗精神、悲剧精神三个方面来解析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其作品《唐璜》中的自我表现,从而使人们能更好、更全面地解读和理解拜伦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9.
《衷希腊》一诗是拜伦《Don Juan》(唐璜)第三章的一支歌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拜伦热爱希腊,景仰希腊的古代文明,对希腊有深厚的感情,对当时沦为土耳其侵略者的奴隶而又不觉悟的希腊人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慨。他“怀前古之光荣,哀后人之零落,或与斥责,或加激励,使思之攘突厥而复兴,更睹往日耀灿庄严之希腊,如所作《不信者》(即邪教徒)暨《堂详》(即唐璜)二诗中,其怨愤谯责之切,与希冀之诚,无不历然可征信也。”(鲁迅语)《哀希腊》一诗集中表现了这种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拜伦的《唐璜》具有很强的文学原创性,完全符合本质审美主义的经典要求,但是由于严重背离了当时英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权利拥有人以及主流功用诗学观的相关需要,它被严厉批判甚至被妖魔化。相反,在欧洲和中国,《唐璜》却成为了优秀的翻译经典作品。随着英国历史的推移,建构主义的文学价值观逐渐被接受,《唐璜》在英国也逐步经典化。本文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内因和外因、经典化的关键要素和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1.
段芳 《考试周刊》2012,(1):29-30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最佳关联性能对诗歌翻译中的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进行解释,本文选取拜伦的长诗《唐璜》及其中译本为语料,说明应用于诗歌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原则能被最佳关联性有效地解释。本文还对《唐璜》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诗歌翻译中的翻译原则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互为补充、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唐璜"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形象之一,许多艺术大师都以"唐璜"为主题创作过艺术作品。本文试图以西班牙剧作家蒂尔索·德·莫里纳的《塞维利亚的浪荡子》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唐璜》这两部作品为对象,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基础,分析"唐璜"基因中的狂欢化元素:从纯粹肉欲的狂欢到理性自由意志的狂欢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史诗作为一个多义名词,不仅指称一种文体,还蕴含着一种美学概念,即史诗品格。按照黑格尔的史诗观,拜伦的《唐璜》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部标准的史诗。但它作为一首讽刺体长诗,又从宏大的时代主题、宏伟的题材选择、跳跃的画面布置三个角度,彰显出显著的史诗性质,即表现社会激烈的矛盾冲突,以人物形象的自由意志弘扬时代精神,惨烈的战争场面造就其广阔性,以上皆为史诗产生所必须的一般世界情况的重要方面,展现了《唐璜》作为史诗题材作品应具备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巅峰之作《唐璜》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分析长诗中主人公在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道路上此起彼伏的经历:在残酷的现实下,真正灵与肉相结合的爱情和自由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只以肉欲为基础的爱情是心灵自由的枷锁,只有高于肉体的灵魂之爱才是和自由同在的方法。以此来窥见作者拜伦的另类爱情观:自由高于爱情,灵之爱高于肉之爱。只有心灵之爱有了归宿,灵魂和肉体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5.
诗人的无意识领域充满了种种受到压抑的欲望,欲望的宣泄采取了艺术创作的形式,在作品中常常可以揣摩作者情结的所在.本文拟从精神分析角度,以<唐璜>为依据,对诗人拜伦的精神倾向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人当中。以拜伦的世界观,表现的最为矛盾。他既是一位屈强无畏的战士,又是一个突出的个人主义者。他揭露虚伪残忍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他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却又表现出轻视群众,高居群众之上的错误思想。他热烈的讴歌自由,却又散布愤世嫉俗、悲观失望的情绪。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便是拜伦世界观矛盾的最形象概括。因为这类“拜伦式英雄”也和拜伦本人一样,表现为一方面具有昂扬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郭华敏 《现代语文》2009,(12):117-118
乔治&#183;戈登&#183;诺艾尔&#183;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拜伦和基督教的关系国内研究者少有人问津,本文选取基督教中的恶魔形象作为切入点,考察拜伦作品中的恶魔形象,寻找拜伦作品与基督教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歌剧《唐璜》是莫扎特以小说《石像客》(Il Convitato di pietra为创作蓝本,用音乐塑造了一位专爱寻花问柳、胆大妄为的纨绔子弟的形象。1789年10月29日在布拉格国立歌剧院首演,并获得成功。当时,被一度称赞为"布拉格上演过的最优秀的歌剧"。唐璜在中世纪是一个放纵不羁、风流成性的人物。他曾深夜潜入骑士长(Commendatore)女儿安娜(DonnaAnna)的房间被发现,在逃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和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生平和创作的分析,阐释了拜伦所创造的拜伦式英雄的精神实质,并分析了这一形象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20.
【赏析】本诗塑造了拜伦眼中的一位完美无瑕的女人形象。传统的情诗常把美女比作鲜花,但拜伦在诗的开始却独树一帜,把她比喻成皎洁无云且繁星闪闪的夜空。温柔夜色衬托出她风姿与秋波中明与暗的完美结合;她的秀发、神思中流淌出完美的风韵;她的动人气质和纯洁心灵映射了美与善的融合。这样,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形象便翩然而至,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