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明清八大家之一的曾国藩作为桐城派中兴大将,传承古代文学理论“文气说”,创造性地提出“为文全在气盛”的观点,并认为“气”或指先天的气质,或指人的精神力量,更多是指文章的气势神韵。曾氏在古文创作中,开拓“气盛”途径,通过声调铿锵、排偶句式、倔强个性、文章内容显现出来。曾国藩把“气盛说”扩展为“众艺相通说”,再扩大为“四象说”,超越方苞“义法说”,无怪乎成为桐城派“中兴之明主”。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之累     
曾国藩生于清嘉庆年间(1810年),出身于寻常的耕读之家。从圣人曾参排下来,他是第70代,残香余火,不甚旺盛。这意味着曾国藩的起点并不高,但也有遗风可袭。二十四岁那年,曾国藩到京师会试,一试不中,再试又爽。二十八岁及第,在翰林院谋一抄抄写写的小职。  相似文献   

3.
高校政治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外,不必须讲究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4.
晚晴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受到后人的一致赞誉,其深刻的内涵、朴素的道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曾氏家训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和为事之道为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道德模板和处世榜样。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对曾国藩家庭教育方式:继承发展曾氏家训、运用家书督导和修身垂范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从中发掘其最具特色的家教思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清代,各地行政长官辟幕成风,使中国的幕府制度发展到顶峰。然而,在众多的清代幕府中.只有曾国藩的幕府极其繁盛,不仅幕府人物创造了记录,达到近500名之多;而且幕府机构齐全,职能广泛。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官场楷模”、“千古完人”,曾国藩家族子弟及其后人共240余人,得到“曾家无一废人”的美誉,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曾国藩在其祖父曾星冈家教方法和形式的基础上,实践完善了家教理念,至今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8.
研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摆在相关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等角度梳理了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和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借鉴曾国藩家庭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不仅在治军打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方法,而且非常重视理政治吏.他把整顿吏治与转移世风,挽救危机和维持社会稳定联系起来,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饬吏治,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为政求学治家之道──读《曾国藩家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王朝的一代重臣,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理学家。在他留下的百多万字的家书中,充分体现了他为政求学治家之道。这就是为政作官:鞠躬尽瘁,报效君王,严于律己,善于用人。求作学问:勤奋刻苦,立志有恒,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治理家风:勤俭节约,勿骄勿奢,官宦子弟要多读书,明事理,务实事,不搞特殊化,等等。对《家书》中的这些思想,应该剔除其封建糟粕,吸取其有益成份。  相似文献   

11.
闲暇时读曾国藩的《教子家书》。书中不少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或取之于前贤,或来自于曾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心得。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起于桑陌 ,一生事功、学问名噪天下。虽拜相封侯 ,官至一品 ,但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子之道 :读书之道 ;修身之道 ;勤俭之道 ;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声名显赫的中兴名臣,被尊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其学问造诣之深,古今罕见。他终生以书为伴,并形成一整套藏书思想和读书之道,其内容为现代人们的图书收藏与阅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师法桐城,又处处超越桐城.为了追求"澄清无滓"的雅洁文风,方苞反对其他文体对古文的侵犯.曾氏把骈文与辞赋引入创作之中,一改桐城文的单调贫乏.曾国藩倡导"气盛"文学理论,要求作雄奇之文,矫正桐城派柔弱之弊.适应朝代剧变的需要,变革姚鼐主张、增添"经济之学".曾国藩的种种变革,达到了"中兴桐城"之宗旨.  相似文献   

15.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和洪秀全同为饱受封建儒家文化熏染的知识分子,因为各自的经历、生活的环境、政治立场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信仰和立场,乃至有了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家庭教育对曾国藩成才的作用,体现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树立远大志向、选择合适目标等方面。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就其宏伟事业,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黄志伟 《考试周刊》2011,(35):152-153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人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同样,在全社会呼唤要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艺术,要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只有懂得提问的艺术,才能不断引导学生、启迪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由此看来,初中政治教师探讨课堂提问的艺术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晚清官场派别林立,步步惊心。然而曾国藩、李鸿章却被同时誉为晚晴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为三朝重臣,李鸿章也官居极品,显然都得益于他们的为官之道。二人虽为师承关系,但细细比较,二人在为官背景、为官德性、用人识人、功过是非方面皆有不同。透视分析二人的为官之道,不仅使人深谙官场的风云变化,还可以警醒世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