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选拔人才根本不以德才为依据,而看门第的高下和财产的多少.他出身贫寒,不可能得到社会的重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使他采取了归隐的态度.知识分子身份和与农民的关系,铸就了他独特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人物的伦理评判及对历史进程之形式合理性的批判,是内含于《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两大叙事话语。前者是由小说遵道奉义的叙事伦理所形成的一套话语,它所关注的是人物行动的价值合理性;后者则是一种以批判为职志的知识分子话语,它所关注的是政治权力的文化合理性和道德合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以道自任的身份自觉和责任意识。《三国演义》在对“治乱无常”的慨叹和“天命”的敬畏、困惑中,深藏着作者对历史之非理性发展的深刻体察与反省。  相似文献   

3.
195 4年到 195 5年 ,毛泽东同志直接介入并强力干预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纵观这场远远超出学术讨论和批评范围的政治批判运动 ,不难看出 :他对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所取得的成果估计不足 ,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的研究,探讨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中"乡下人"的审美视角,即批判的视角。他对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过度否定,恰恰暴露了他的一种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移魂屋》是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晚期作品,讲述了“我”应好友的请求服下他配制的药水,数次回到14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在康沃尔郡附近发生的事件。作者采用科幻小说的形式,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表现了主人公对现实的焦虑和消极的逃避。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反叛封建思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种对自身生命形式的自我观照行为。在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狂人型、战士型、多余人型、堕落型、忏悔型五种类型。狂人型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一种本我状态;战士型知识分子形象是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中的一种自救行为,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状态;堕落型知识分子是自我的沉沦,多余人型知识分子是本我的放逐;而忏悔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种超我状态,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一种思想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后来演绎成原罪意识,从此,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启蒙立场,这对以后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55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这场批判对更好地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有其正确和必要的一面。但其后来演变为一场肃清反革命分子的运动,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后果。笔者认为,毛泽东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拒弃文化学术自由讨论的思路,而赋予文艺思想和文艺见解问题以阶级斗争的性质,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教师身份”的焦虑一直萦绕在我国教师心头,本文试图从教育改革带来的焦虑、“教师”身份与“凡人”本性冲突引发的焦虑、来自教育对象否定的焦虑、“身份不明”的焦虑四个方面探讨当下我国教师“身份焦虑”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他者"是拉康提出的相对于"自我"而形成的概念,作品《城堡》主人公土地丈量员K围绕"我是谁?"这个问题试图通过"他者"来确认自己的身份,文章将对K和卡夫卡从身份认同的焦虑到"他者"话语下身份认同的失败进行分析,两者身份构建的失败,也暗喻现代人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张爱玲笔下有一组活生生的外国人群像.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张爱玲以亲善的态度关照这些男性和女性形象.任何形象都是作者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集体想象物.张爱玲出身于日渐衰落的豪门望族,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十里洋场,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作家,同时她又是一位女性作家.这决定了她无时无刻都在以这种写作身份和视角阐释她所接触到的外国人形象,从而为现代作家表述现代生活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许多小说都与知识分子有关,其中不乏深刻展示知识分子、庸众和当权者关系的作品.在其格式最为特别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鲁迅通过时历史神话故事现代化解读,亦很好的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怀.本文即通过对其中一篇--<起死>的叙事学解读,来讨论在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与命运.  相似文献   

12.
乔姆斯基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及政治活动家,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本文从乔姆斯基《知识分子的责任》这一重要代表作入手,从修辞形势、修辞资源、认同与施压这三个修辞学的重要概念探讨乔姆斯基的西方修辞艺术,分析其如何采用巧妙的修辞技巧和修辞策略让受众信服他的政治观点,以期让读者认识到乔姆斯基作为成功的修辞实践者的新身份,从而加深对其政治理论和西方修辞艺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他的一生是追寻、探索的一生。在短暂的一生中,他探索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尤以农民和知识分子问题为主。儿童问题他虽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但他针对当时的现实,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有些见解至今仍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炜的小说创作主要以生态书写为对象。在作品中,他通过对文本中意象的巧妙选取来呈现记忆中的乡土世界,通过对作品中故事的解读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物质欲望的批判,使得作品中那些迷惘失落的知识分子能够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重新找到清新宁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悖论式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精神结构。这种悖论从近代、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写作中。“新时期”初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追求从一开始就隐含着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匮乏,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遭遇到更大的挑战,知识分子普遍产生了自我认同与阐释中国的双重焦虑。在全球化、世俗化语境中知识分子及其叙事亟需重建其公共性、反思性、独立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历史记载中的东方朔是个好色、佯狂的俳优之辈,电视剧《东方朔》全面颠覆了这一历史形象,使之成为忠于婚姻爱情的现代情圣,与功盖天下为民请命的治世贤臣,而且在他为己明哲保身与为民替天行道的仕隐挣扎中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典命运与悲剧人生。本文重在分析这一颠覆背后蕴涵的文化意义与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再定义自己,是全球化时代对人文知识分子的历史要求。正确认识这一历史要求,就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从政治的、学术的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面对全球化时代所呈现出的不平等、不公正的事实,人文知识分子理应把全球化理论转换成一种批评新论,并在批判中明确再定义自己的价值取向。必须批判人类文化趋同论,必须批判独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宣传的"向心逻辑",必须确立公正的人类意识。再定义自己要具体化到个体的内外精神结构的调整与更新上,它需要人文知识分子以一种大视野、高文化和担道义的精神来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中,孤儿意识始终是一个重要命题。石黑一雄独特的移民经历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写作方式,他的小说中总是弥漫着若有若无的孤独气质。这种孤独气质不仅来源于时空的迁移,还源于心理状态的变异所导致的归属感缺乏,这两者同时造成了人物的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失败。而存在和主体性认知的丧失意味着人物心理纠结、个体认知矛盾的不可缓解性,也意味着孤儿意识无法摆脱。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新编》是鲁迅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了他前前后后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八部作品.通过对《采薇》和《出关》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分析,旧式封建知识分子的言行乖离、道德观念和学说的矛盾悖论以及话语权和生存空间的缺失都得以展现,并反映出当代知识分子的话语环境与之存在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以新时期为界,戴厚英经历了与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走过的历程,即从"革命"改造型知识分子到"启蒙"反思型知识分子。新时期的戴厚英也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一个身份重构的过程。但是,戴厚英又是独特的。她并不局限于倾诉知识分子所受到的伤害,而是反思知识分子的局限与困境,并寻求突破的可能性。戴厚英在小说中所展现的知识分子的矛盾与困境,不仅是那一代知识分子所共同要面对的,而且是整个现代性历程本身的矛盾与困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