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振世诗文为满清王朝注入了活力。太平天国烽火遍及大江南北,他创作了大气磅礴的军事动员今《讨粤匪檄》,使湘军成为太平军的克星。《缕陈金陵废鏖战四十六日得解重围折》《次韵何廉防太守感怀十六首》为后世展示了太平天国都城沦陷前后命运大搏斗的悲壮历史画卷。外国列强压境,曾氏文章《复陈购买洋船炮折》倡导洋务运动,古老的东方大国终于向近迈出第一步。他针贬时弊,重典治世,《备陈民间疾苦疏》《议汰兵疏》等策论诗文卓有建树,使岌岌可危的晚清王朝迎来“同治中兴”。  相似文献   

2.
读《曾国藩全集·家书》,方才觉得世间所称曾国藩家教有方,并非虚言。曾氏家教,无愧百余年来被世人所推崇。曾国藩是清末一代重臣,著书颇丰,其家教也内涵深广,极具特色的是:涵泳与虚心。 1858年8月(咸丰八年),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家教法,仅用“涵、  相似文献   

3.
晚清“新政”伊始,封疆大吏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于1901年7月12、19、20日连衔连上筹议变法三疏:《谨先就育才兴学之大端拟四条折》、《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就如何变法提出了“大纲要旨”,被时人称为《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以下简称会奏)。探讨会奏内容,对重新认识张、刘晚年的变法思想、晚清“新政”的实质和当权者的观念更新等,都不无裨益的。一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西太后于西安行在发布丁未上谕,就庚子京朝之危,“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备省督抚,各就所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光绪朝东  相似文献   

4.
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从现有公开的资料看,从1913年至1917年间,毛泽东仔细阅读了《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等书。在韶山纪念馆里藏有毛泽东当年读过的《曾国藩家书》的四、六、七、九卷。每卷的扉页上,毛泽东题了“咏芝珍藏”四个字。如此推崇珍惜,这在毛泽东的藏书中是少见的;可见曾国藩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非同一般。毛泽东特别佩服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经过有着详细的了解,所以才有“独服曾文正”的感叹。后来,毛泽东上了井冈山,领导武装斗争,由文人成为军事统帅。由于他与曾国藩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早期军事生涯,这就决定了两人的军事思想有许多观点是一致的;但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又决定了其军事思想有着深刻的分歧,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早做京官期间,就目睹了“士大夫司于优容苟安,榆修袂而养加步,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觉察到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且“痛恨次骨”。①他提出的救世之道是选拔人才,整顿空治。在《应诏陈言疏》中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②。他还在《应诏陈吉流》中提出了关于“转移人才之道”、“培养人才之方”、“考察人才之法”;又在《书札》、问记》、《杂著》、《治兵语录》等篇章中,总结出了“访求人才之道”、“任用人才之方”、“待遇人才之法”等一整套的人才理论和作育人才的方法。曾国藩这种以…  相似文献   

6.
所谓“耕”,在他看来,就是家中男子要耕地施肥,种菜(蔬)、养鱼、喂猪等;家中女子主要是“学洗衣煮菜烧茶”、制鞋、做小菜等,这是他为家中男女规定的日定功课(《曾国藩全集·家书·致澄、沅、季弟》,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7.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在广西金田起义之后,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军,更加重了人民的赋税杂役.《昭通志稿》卷二说:“胡文忠公(胡林翼)于咸丰六年,因办江南军事,饷糈百般支绌.始于关税正供而外,奏设厘捐,以助军需.” 赋税之外,官吏下乡,差役奉票出差,各族人民要出夫役供使唤,不出者或无役者,要“折钱二三百文,否则拘罚至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教育》2009,(19):20-21
相传清咸丰年间,曾国藩广招人才。有人是经人推荐,有入是自愿投效。曾国藩必定召见面试、谈话之后才决定是否起用。有一次,曾国藩约的三个人在会客室等候召见。三人等候了很久,尚未被召见。这时只见其中一人静坐沉思,一人走来走去,一入脸上十分生气,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到了傍晚,曾国藩派人告诉他们三人,可以回家等候录用,不必见面了。有人问曾国藩:“不用召见,怎知谁被录用?”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所组建的湘军“别树一帜、改弦更张” ,对清代兵制进行了改革 ;并提出了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治军原则和“因势因时而变”的具有辩证因素的战略战术。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改革 ,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 16页《俄国侵吞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沙俄通过军事威胁、外交讹诈、偷移界碑等多种卑鄙无耻手段蚕食鲸吞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但细究此图 ,我认为有两处明显失误 :一、“爱珲”并非当时地名 ,“爱珲”系“瑷珲”之误。主要理由有三 :(一 )《中学历史词典》第 198页注 :“《瑷珲条约》全称《中俄瑷珲条约》 ,185 8年 (咸丰八年》5月 2 8日……在瑷珲 (今黑龙江爱辉县 )签订。”《中国近代史词典》第 110页注 :“……《中俄瑷珲条约》……瑷珲 (今爱辉县、爱辉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第 78页《沙…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来,曾国藩热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现象。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人是把他当做一个当官的偶像来崇拜的。然而,细考其生平经历,曾国藩却并非一个官场偶像。相反,他的政治智慧或日政治思想却是集中在成风俗、成偶像、成团队这三大值得现代政治家借鉴的方面。读懂了这“三成”,就真正读懂了曾国藩。  相似文献   

12.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侯官严复先生,又名严宗光,字几道,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有过重要贡献和影响的人物,学术界曾对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入研究.但是,在某些问题上也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疏误,笔者浅学,谨对几个问题辑录所见,以求教正.一、严复的出生年份严复出生于哪一年?一般流行的说法为1853年,当误.据严璩《侯官严先生年谱》和王蓬常《严几道年谱》载:严复于"清文宗咸丰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生于闽垣之南台."清文宗咸丰三年,正是公元1853年,不过,人们在换算中显然是没注意到农历纪年与公元纪年间的时差,清文宗咸丰三年十二月初十日为农历的年底,换算为公元纪年不是1853年,而应为1854年1月8日.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内容:以“礼、诚”为本;“勤、恕、廉、明”为要义;军事训练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并举。其治军思想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咸丰年间,湘军统帅曾国藩率军与太平军作战,经常战败,其幕僚郭嵩焘在为曾国藩起草的上报军情战况的奏折中,据实反映了战败的情况,有“屡战屡败“四字。曾国藩看后,沉吟不语。深思良久,提笔将这四字改为“屡败屡战”奏折送走后,全军上下均忐忐不安,唯恐有不测之事降临,大出众人意料的是,咸丰帝的诏书不仅不指斥湘军作战不力,反而大加褒奖和鼓励。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死后,同治帝曾“辍朝三日”,“震悼良深”,多次发布上谕,表彰曾国藩。皇帝的上谕句句不离一个“忠”字,而曾国藩在自己的著述中,甚至表白过自己能“剖心肝以奉至尊”(曾国藩《杂著》卷四),可见他的忠君思想是多么强烈! 曾国藩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忠君思想呢?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而儒家思想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忠君思想在三纲五常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曾氏祖籍衡阳,后迁湘乡,“资产渐殖”(《年  相似文献   

17.
治军思想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的核心,也是价值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部分.而在其治军思想之中,选将思想尤以眼光独到、识见深入而闻名.蔡锷采录和编订的《曾胡治兵语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曾国藩的选将思想.曾国藩选将重视“忠义血性”,强调将领“朴、德、勤、廉、明”等素质,采取广收慎用的人才使用原则,这与左宗棠的选将思想互有异同.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纠集一批从性理之学中走出来的士儒,组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反革命军事集团,从政治、思想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一整套的反革命策略,对太平天国进行残酷的镇压。一、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1、表面上减轻“民间疾苦”,目的为收拾“民心”。曾国藩曾上  相似文献   

19.
4月2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不顾部分在野党和日本国民的呼声,强行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它们分别是:《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这三项法案的通过,使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实施合法化。它的通过,标志着日本“防卫”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日本由“政治大国”转向“军事大国”的图谋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日本战后和平宪法所确认的专守防卫原则公然受到违犯,这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陡增新的不利因素。日本急于通过“新指针”说明了什么?首先,在日美中三角关系中,日本企图…  相似文献   

20.
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庙算”、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伐交”为主的“不战”战略思想和唯“战道”是从的“善战”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