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受古梅山"旧不与中国通"和梅山先民世代生活在相对自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梅山地区广大农村几千年来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非农事民俗,表现匠工民俗,狩猎民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受古梅山“旧不与中国通”和梅山先民世代生活在相对自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梅山地区广大农村几千年来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劳动民俗,表现在农事民俗,饲养民俗,匠工民俗,狩猎民俗和其他劳动民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梅山地区传统技法即匠工“五法”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哲学意义,蕴含着“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哲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代涉"工匠"义的词语,名词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约定俗成规则的影响,古代涉"工匠"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动态系统之中,有的词语出现较早,有的出现相对较晚,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则直到清代甚至现代汉语中仍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工"、"匠"、"工匠"等仍见使用,但"工"、"匠"已经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工匠"一词已经成为取代其他词语而独立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涉"工匠"义词语。  相似文献   

5.
滕峰 《成人教育》2013,33(8):84-86
"五化模式"是指"项目设计本土化、理论研究一体化、联姻办学大众化、资源整合最大化和管理服务网络化"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它是奉化溪口社区学院从溪口的地域特点、产业结构特点及农、工、旅游自然资源等特点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它为溪口镇创建"学习型溪口"打下了坚实的人文思想基础,促进了溪口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经济生活方式及多元族群产生了独特的宗教.发祥于梅山地区的梅山教融合儒、释、道、巫等多种元素,创立了谱系相当复杂的众多神灵鬼怪,形成了独特的梅山神系.它的特点是多神共存,兼容并蓄,追求性爱,不分尊卑高下,一律平等.梅山教整合多元族群,使得"梅山"成为一个文化标志符号,从而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娄底师专学报》2011,(6):68-72
《桃花源记》并非纯虚构之作,它是以湖南古梅山峒及其傩坛"桃源洞"为原型,由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任武冈令时的见闻及结合当时的一些笔记小说素材,所创作的一篇寄托了陶渊明对东晋黑暗社会现实不满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桃花源"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自然村落,而是指整个古梅山峒区。  相似文献   

8.
潘九娘是梅山山歌中唯一有名有姓的女子,潘九娘的故事在梅山地区广为流传.《杨益与潘九娘》是梅山山歌发展成熟后的一首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梅山文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由它可以窥见梅山文艺,特别是梅山山歌变化发展的脉络.从梅山山歌《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形象,可以探视出梅山女性的情感特征、人文习俗与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宁海前童古镇有"五匠之乡"的美誉,古镇中的"能工巧匠"们沉迷于制作各类器具、物件以备家用或者赏玩。随着时代变迁,古镇中的老少匠人们对手艺传承的热情与专业仍然不减,并有着特别的家乡味道。在这种匠人精神的感召下,前童镇中心幼儿园将"良匠无弃木"理念运用到管理上,利用当地的匠文化资源,通过"择木深虑、精心打磨、严丝合缝"等策略的应用,在和谐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评判课堂教学效率高低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语文学科而言,文本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具体化、实效化和动态化,做到由单一到全面、由笼统到具体、由呆板到灵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验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实践性,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实验教师的"工匠精神"表现为专注专一的职业态度、尽责奉献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有助于由"匠德""匠心""匠知""匠术""匠行"多维度塑造"道技合一"、行之久远的实验教师"工匠"队伍。  相似文献   

12.
园林专业作为一个集农、工、建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类专业,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包豪斯"课程设置模式、"工厂学徒制"教学模式及课题化的情境教学,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四个方面,即基础课程模块化、理论教学课题化、实践教学情境化和培养目标岗位化.  相似文献   

13.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梅城在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至公元1952年间是安化县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以前,是古益阳县西部山区的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大约公元前200年越人梅鋗率部来此地定居,用他的姓命名所居之地,叫梅山.到后来,越人的后代莫徭与土著民族共同开发了梅山,创造了梅山文化,在这里建立了梅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命名"梅城".所以说"梅城是梅山文化发祥地中心".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称各类有手艺的工人为"匠人",含有对他们的技艺、特长的肯定和赞赏的意味;而"匠心"——巧妙的心思,更是一种智慧的境界,为人们所孜孜以求。但教书若成了"匠"则委实不妙。"教书匠",虽然其内涵尚无确切界定,但却谁都不愿领受这一雅号,何也?笔者认为",匠"者,僵也。它代表着一种僵化的教学习气,是不良教学行为的反映。教学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模式的因袭,教学水平的停滞,都是"匠"的表现。造成"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范例教学理论主张通过对精选出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范例教学理论依托自身理念优势,即由"个"到"类"再到"规律性认识",最终"获得有关世界和生活的经验"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课表现为词汇重点扩展化、语法特别解释化、课题主体交际化。同时,对其局限性的正确认识有便于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虚实",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之一,先秦时期老子就认为宇宙万物是"虚"和"实"的统一。汉印延续的时间长达数百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无数匠工的创作实践,在汉印中早也渗透了老子的"有""无""虚""实"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眼前一亮。教育界往往有"不做教书匠"的提法。可是,细细挖掘"匠"的内涵,会发现它除了指代"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人"外,也含有"灵巧、巧妙"的意思。更何况,"匠"所代表的"技"又是通往"艺"的必由之路。由此,笔者以为,为师者需要有"匠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教学生活中的高峰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生活中的高峰体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时产生的一种愉悦和完美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达成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对改变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自我观,提高生命意识,激发创造力.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教师教学生活中,要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沉寂中唤醒,要让他们从"圣化"和"匠化"的角色定位回归到真实的"人"的定位,要让他们于充盈活力的"生命课堂"中焕发出璀璨的生命之光,要让他们于自由的教学中诗意地栖居,要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从而使教师获得更多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召唤"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高职院校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基地。教师作为"授艺"与"育人"的指引者、"匠术"与"匠心"的实践者、"匠德"与"匠魂"的传承者,是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推手。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却存在着重"技能"轻"育人"、"匠术"不专、"师道失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提升"匠心"育人观念、加大"匠术"培养力度、加强"匠师"能力建设、强化"匠德"风气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