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中唐五大诗从之一的刘禹锡,在当时就受到白居易等人的高度评价,此后,历代对刘禹锡的研究从未间断,但主要的研究热潮则出现在这两个历史时期:一为北宋的苏轼-门及江西诗派,尤以苏、黄为最力;一为新时期的近十年中,在当代老中青学者的手中,刘禹易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拟就后一次热潮中刘禹锡研究的基本风貌作一梳理,以期就其间的得失利弊作出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真实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赋 《学语文》2007,(5):38-38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位。他曾将自己51岁以前写的1300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为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共有170多首。其中《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更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杰作,可谓"篇篇无空文,句  相似文献   

3.
元白新乐府运动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上一般认为新乐府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活动,但与其说其本质是一场文学运动,不如将之界定为政治运动。对新乐府运动性质的颠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其宗旨、功用、创作规范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认定。新乐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均应建立于唱和这种形式之上。  相似文献   

4.
唐代“新乐府运动”之有无,近十年来已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引起论争。新乐府运动是一个学术性科学性较强的概念,它具“运动”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新乐府”有狭义、中义、广义三种,新乐府运动是以狭义新乐府为核心、中义新乐府为外围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政治功利性强,艺术上自觉的牺牲精神具有崇高悲壮之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及了白居易诗歌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上所取得的创新成就,其新乐府运动改变诗风的功绩尤其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6.
中唐时元稹、白居易等人大力倡导的新乐府与宋人郭茂倩收录的新乐府之间。除叫法上别无二致外,二的共通之处尚体现在对于创新性的要求上;不同之处乃在于各自的侧重点,前重视的是内容的讽喻性,后强调的却是乐府诗本身具有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探讨白居易新乐府诗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鲜明的对比手法。明白晓畅的语言等创作情况,以此展现白居易新乐府诗恢弘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对中唐诗人的“兼济之志”,尽管历来评论者多有涉及,却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且多认为中唐诗人的人格有着两面性,笔者以为此议值得商榷。本文试从中唐诗人的思想意识、审美追求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诸方面论述其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最悲惨,她们受迫害、受毒害最深,新乐府诗人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与旧的婚姻观念、封建制度、伦理观念相抗争,对女性的不幸命运及其根源从多样的角度和层次进行展示和挖掘,不论是密度和力度都足以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1.
魏来 《考试周刊》2010,(11):27-30
1994年以来的元结研究较以前有深入,表现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元结散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但研究范围却日益狭窄,基本上集中在元结诗歌与新乐府运动、元结散文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的研究上。本文认为,元结研究的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12.
希社是高翀等民初遗民在上海发起成立的一个文人社团,<希社中兴续编>甲子(1924)年社课以"吊新战场文"、"走马灯歌"、"共和新乐府"、"五大伟人咏"、"共和竹枝词"等为主体,通过对民初总统虚伪、贪婪的描写,表达对民初政局动荡的不满.希社遗民以新乐府形式叙写民国二十年代的社会场景,接续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和文学精神,拓展了元白新乐府的讽喻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乐府不入乐,并认为新乐府已失去演唱功能,成为一种准歌诗,是不可歌的。如任半塘《唐声诗》中认为:“唐之‘新题乐府’,已不歌唱,通体离乐,名实全乖。”其实,认真解读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序,可以发现,新乐府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已经入乐演唱或是徒歌清唱的乐府歌辞,献考证可证明至少有50题新乐府是曾经入乐歌唱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张王”与“元白”之间新乐府创作的关系,学界或以为元白曾影响张王,或以为张王曾影响元白。这两种认识都是缺少根据的。他们的新乐府创作年代不同,各自独立,风貌各异,彼此之间并无太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漫话悯农诗     
中唐诗人李绅最早以“悯农”为题作诗.他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至今仍脍炙人口。具体说来,悯农诗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16.
对中唐诗人的“兼济之志”,尽管历来评论者多有涉及,却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且多认为中唐诗人的人格有着两面性,笔者以为此议值得商榷。本文试从中唐诗人的思想意识、审美追求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诸方面论述其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唐代宫廷女性诗人创作的研究,近二十年取得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个体研究和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群体研究两方面.梳理并分析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研究的成就和局限,为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纵观近30年中国大陆的研究者对吴嘉纪诗歌的研究,涉及的面比较广泛,既有从横向上分析诗人的思想观念、生活经历、交游等因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又有从诗歌传统继承的角度纵向梳理吴嘉纪诗歌的主题和特点,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结合具体诗作分析艺术手法运用上的亮点。针对吴嘉纪诗集《陋轩诗》的不同版本,研究者也做了具体的描述。近30年对吴嘉纪诗歌的研究已有了一定规模,但还是有突破旧有程式、深入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军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门类。然而从研究实际来看,历代对此关注程度均不够。近30年以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深化与细化,军旅诗开始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并且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军旅诗评注、鉴赏作品集相继出版;个人研究论著陆续问世;军旅诗研究的单篇成绩显著。同时,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时期,西藏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学术界十分重视西藏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除了一些专题性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讨之外,主要是散见于全国性自然灾害时的研究成果之中。对近30年以来西藏自然灾害的研究成果进行考察与梳理,以期能对今后西藏灾害史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