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的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是汉语的文艺语体、政论语体、应用语体、科技语体中的修辞格,没有或很少涉及广播语言中的修辞格,没有或很少以广播稿中的修辞格为研究的材料,因而对广播语言的运用、对广播稿的修辞不能直接起作用。广播工作者翻开现今的修辞学著作,修辞格部分看到的大都是诗歌、小说、散文、政论文的例子,很少能找到几例广播稿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美国新修辞学为代表的修辞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引进乔治·莱考夫关于人的隐喻性思维这一论断后,国内就引发了修辞学的许多新课题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修辞格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格的归纳综述,或某一两种修辞格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吉 《大观周刊》2012,(45):49-49
目前,学界对于修辞格的认知各有不同,且人们关于修辞格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但不可否认修辞格本身具有着某些共性特点,即对语言的变异性、对语境的依赖性、对语言表达效果的增效性以及格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音响是构成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闻音响强调实录,追求纪实性和现场感,是"实有其事"、"真有其声",富有极强的生活美和新闻美.①我们认为,广播新闻选择音响,是对传播主体意图和特定效果的强调和修饰,是强化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编制策略,是新闻追求叙述文本艺术化言说的重要s手段.本文试图从修辞学角度对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修辞选择及其主要修辞格作一点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前景化理论为框架,从变异和平行的角度,对100则电视广告的语言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运用语域理论对本文所总结的电视广告语言前景化的特点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中媒体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星 《今传媒》2012,(3):147-148
在文化、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是必然的,媒体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在媒体对消费主义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表现为媒体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本文主要通过媒体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和叙述模式对媒体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熊茵  张晓霞 《编辑之友》2023,(10):59-65
智能媒体已成为新的信息生产力,同时也成为信息变异的重要推手。失实的智能新闻、被计算的舆论、形式化知识以及工具性娱乐成为智媒时代信息变异的主要形态。从生成机制上看,人机合谋是信息变异生成的深层机制,在人机逻辑互为嵌套、人机运行互为掩映、人机效能互为增益的协同机制中,智媒时代信息变异呈现出生成无终态、循环放大以及隐蔽无感知等新特征,给社会治理带来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的新闻标题要受到新闻事实构成要素的强烈制约,并表现出句子化的语言特点。因此,大众传媒新闻标题的语义必然是由新闻信息的构成要素转换而来的。正是由于大众传媒新闻标题的自身特点,也就为其新闻标题的制作提供了创新性修辞或变异使用传统修辞方式的可能性,而这种创新性修辞或变异传统修辞将会提高大众传媒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告语言的突破:广告变异成语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指出了广告变异成语现象是广告语言的一次突破,它属于特有的时代;系统而简明地分析了广告变异成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广告音仿成语、广告义仿成语和广告转义成语)及其广告修辞效果;收集整理了能开启心智的部分广告变异成语.  相似文献   

10.
在多角度主题结构获取方法研究中,首先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变异分析方法和共词分析方法所获得的主题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二者均是现有主题结构的一个侧面反映。根据变异分析和共词分析的特点,论文尝试通过关系融合、过程融合以及结果融合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来进行多角度主题结构获取,在关系融合分析方法中,尝试了线性函数、Max函数和共变异三种不同的函数关系。对所有融合分析方法的结果通过主题类层面、词间关系层面以及主题类类内关系层面来验证该方法是否适合多角度主题结构获取并通过对比方法研究不同适合主题结构获取方法之间的等价性问题。最后给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全  梁敏  刘淑华 《编辑学报》2005,17(3):169-170
科技期刊编辑系统中各因素具有类似于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特性,表现在办刊宗旨、编辑理念、期刊风格、编辑工作方式和编辑知识结构等方面.认为在办刊中既要遵循编辑系统的遗传性,保持原有的模式,又要有所创新,有变异,在变异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语修辞格源远流长,是英语语言的精华部分所在。英语修辞格出现在各种文体之中,英语新闻也不例外。新闻英语运用各类修辞格增加了其新闻语言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无论从标题到正文都具有新颖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将新闻语言中的修辞格恰当地转换成令译入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语言也是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介环境下动画美学变异的背景 1.媒介环境的驱动 大众传播的结构和特点从来都对艺术行为美学特征的变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对人类生活的深度干预,对文学、美术、音乐、电影、动画等艺术门类的艺术效果都产生了可见的影响,尤其动画艺术更是在网络时代快速地改变与拓展着其美学维度。  相似文献   

14.
薛睿 《大观周刊》2011,(31):40-41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可以说是西方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他集中了他生活时代修辞学研究和教学的大成,又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天地。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定义为发现可以用来就任何论题进行说服之手段的艺术。修辞学和辩论术有着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报道是通过画面、声音、文字、图表、色调等多种视觉和听觉元素来传播事实的,文字稿件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稿件时,发现记者在文稿中使用修辞格的情况多了起来。新闻写作中修辞格运用得好,能增强语言感染力,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感人,但过多过滥,那效果也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陈述事实时,记者最好慎用修辞格并用得规范,这是新闻写作与其他写作的最大区别。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制约着修辞格这种具有较强主观色彩手段的运用,因为乱用修辞格,有时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失去电视媒体应有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翻译界就是否坚持"忠实"原则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本文拟就下面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1、"忠实"影响中国译界深远;2、"忠实"和"变异"并存是必然,但"信"之大旗不能倒;3、"变异"应有个度,"变异"并不意味着"乱译".  相似文献   

17.
施露 《今传媒》2010,18(9):98-99
人际传播中正态发展是交流的得以继续和关系的得以维持,而人际传播的异态发展则会产生误读、异化、消解或是冲突,带来人际传播的阻碍。本文着眼于人际传播中的变异现象并试图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语法和修辞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现象和问题,讲求的是语言科学和语言艺术。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像报纸新闻一样,讲求语法和修辞规律,并以艺术和修辞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比喻、象征、拟人、双关、借代、对比、排比等修辞格同样可以运用到电视新闻语言中。如果运用得当,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难圆绿色梦》中,就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艺术和修辞手法,从而使作品增色不少,加大了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本文通过对《难圆绿色梦》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研究,拟表达这样一种思想和认识:电视语言艺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电视语法学和电视修辞学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文阐述了ISBD变异题名的概念,指出了其与MARC21变异题名和CNMARC相关题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分析CNMARC著录变异题名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更为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对人们的语言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流行语已逐渐成为直观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舆情和现实变化的实时信号。本文以2016-2020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从语言变异的视角对新媒体时代的流行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变异的基本形式,探讨其变异的语言、社会和媒介动因,并发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对现实事件的戏谑、无奈,以及某些消极遁世心态等社会心态亦会影响流行语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