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思思 《大观周刊》2011,(39):208-20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培养人爱美、审美、创造美的素质及能力的一种美育活动。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激发情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功能有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乔建英 《大观周刊》2012,(25):292-292
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是音乐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理论认识、情感体验等有效生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志爱 《大观周刊》2011,(52):239-239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诉求和审美价值观。本文从音乐的情感态度、文学色彩以及形式美的角度出发,集中阐述了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军 《大观周刊》2012,(39):171-171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红星 《大观周刊》2011,(37):276-276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6.
李玲玲 《大观周刊》2011,(29):135-135
众所周知音乐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美的艺术,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呢?笔者对学习中的几点体会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并培养学习音乐的动力,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妙当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真正体现音乐审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红 《现代视听》2013,(6):40-42
从审美角度考察,音乐真人秀节目能够激发观众自由情感,使其产生了教化人心、净化灵魂、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情感。从文本自身进行审视,文本中节目元素所体现的直观真实和客观真实,成为构建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必要条件和美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广宁 《大观周刊》2011,(32):11-11,6
《乐记》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在中外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我国古典美学的奠基石。《情感与形式》是一部论述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为中心的20世纪符号美学专著。两部横跨千年的美学著作在音乐的产生、创造、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的见解。但是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唐红 《大观周刊》2012,(52):237-237
高中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表达的多元化,通过日常音乐教学的游移默化,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本文提出了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祖国 《记者摇篮》2015,(4):48-49
钢琴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增强影视作品的视听效果,有利于升华主题,并且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在整个民族精神孕育中有着其他艺术难以超越的作用。钢琴音乐能够使影视声画结合,气氛渲染浓厚,具有独特魅力和积极的作用。音乐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音乐不论是唱、奏或听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都优于其他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萧萍 《现代传播》2022,(9):155-161
在智能人机互动关系中,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音乐生成和传播各环节,催生出智能化的音乐生成、传播和审美范式。这不仅拓展了人类音乐创作的既有模式,也凸显出人工智能音乐技术现象学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跨学科交叉视阈下,“技术具身”是智能机器对人脑音乐创作神经网格规律的镜像学习,智能音乐的技术突破则是人类敢于对“技术想象”的必然结果,而“技术共情”则实现人工智能在艺术认知领域的拓展,连接音乐艺术的听觉情感,建构智能音乐传播和音乐审美的人机互动新生态。  相似文献   

12.
曹力焓 《大观周刊》2013,(3):233-233
《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导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的纲领性文件。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高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探讨了坚持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出发点的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途径,要求学生主动地来接受音乐,并且自由地放飞情感,这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林艳 《东南传播》2012,(12):160-161
自影视艺术诞生之日起,音乐就伴随其中,它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就是配合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渲染场面气氛。随着影视的发展进步,音乐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视。时代的发展,观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导致影视音乐创作的专业化,一批专门的影视音乐人也应运而生。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人类情感宣泄和表达的媒介。虽然音乐在影视中是作为"配角"而存在的,但在剧中恰当的时候出现,作为激起情感、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它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当影视剧中运用音乐之后,影视剧由原来的纯视觉艺术变成了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表现剧情和表达情感是影视剧的两个最重要基本功能,影视音乐除了配合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渲染场面气氛的基本功能外,它还有审美、叙事和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的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价值,应该说是一切艺术的核心与灵魂,电视纪录片也不例外。特别是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综合体现,更复合着文学、美术、音乐等可供多元化开拓的审美空间,这就意味着它拥有着比其他单一艺术门类更加丰富的审美内涵。那么,纪录片应遵循怎样一种审美取向呢?“把握情感节奏,释放人文关怀,” 应是电视新闻纪录片追求的一种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岳婷 《大观周刊》2011,(31):192-192
高中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基于一种全新的培养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以及良好审美情操,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小平 《大观周刊》2012,(4):152-152
教师都知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音乐教学中,尤其使我们感受到的它的德育作用,无论是音乐作品的本身,还是教学过程中的讲导、提示和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音乐艺术有着它独特的诱人魅力。它能扣人心弦、启人心智、育人品德。可见音乐这门情感艺术,它比其他的艺术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的情感之中,对人的品行修养、审美情趣和情感陶冶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永乐 《大观周刊》2011,(6):144-144
音乐审美是音乐欣赏中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情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音乐鉴赏水平,提高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偲宇 《大观周刊》2011,(35):138-138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情感则诠释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是音乐的生命所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而这种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互动才能进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将情感培养与音乐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寓情感培养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受音乐艺术、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完善人格、和谐发展的重要美育功能.新闻题材具有实效性、生活化、鲜活性等特点.有效运用新闻题材,能够加强音乐欣赏课程的时代性、感染力和生命力,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信绍荣 《大观周刊》2012,(41):71-71
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