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泽渡 《大观周刊》2012,(44):101-102
关于汉字起源问题,各种论著观点时见离奇乖张。文字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特性,并非所有书写或刻画符号一定就跟文字有关:至于各种文字代码,更不可与文字混为一谈。语言研究如果过于粗制滥造,将会降低语言科学本身的学术价值。语言属于社会行为,应将它置于社会人文语境中来观察讨论。词典是人们言语实践的行为准则,更应该遵循严格明确的科学规范。如果将汉字定义得过于宽泛,不仅使汉字学研究水平大打折扣,更不利于中华文明的普及繁荣与弘扬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正林 《传媒》2016,(22):95-96
作为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传统汉字文化研究已成为学界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归结起来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汉字溯源的历史研究、汉字形意的阐释研究以及汉字艺术的造型语言研究。在汉字造型语言艺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书法、篆刻、印刷文字以及民俗与装饰中美术字体等。通常,这些文字载体与艺术语言研究被长期分隔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并以泾渭分明的方式成为难以破解的“潜规则”。由朱永明、钟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传统汉字图像艺术》一书以独特的视角与研究消解了这一潜在“规则”的限制。该书以跨学科视野与理论方法,深入探讨了人类信息、符号、语言、图像与汉字艺术生成发展关系,将书法、印刷文字与形象化、装饰化汉字艺术共同纳入到宏观的汉字文化演进史中考察和梳理,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汉字艺术宏大博厚的历史积淀,也更为生动具体地描画了汉字艺术的整体形貌。这既避免了传统上汉字艺术研究受制于不同专业领域,受限于观念差异与冲突造成的认知局限,也开拓了汉字艺术整体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特点是由汉字的性质所决定的,是跟别的语种的文字相比较而显现的。汉字不同于他种文字的地方就是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战迪 《编辑之友》2016,(10):83-88
作为人类区别于动物本质特征之一的语言,对其生成、理解、驾驭是社会互动的基础,也是传播学的重要关注领域.早在五万年前,人类就已获得了口头语言,而文字语言的出现距今不过5000年的时间.口语文化塑造了社会化内容世代沿袭的传统,造就了社会化主体对长者为先的前喻文化的推崇,也形塑了主客体交往关系的亲密无间.文字语言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人们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能力跨越时空,更促进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认知传播学研究,更关注以人为核心的语言使用状况,在词语认知、交际心理认知、主体间言语交往认知以及语言与大脑等问题的关系图谱中,寻求语言学与认知传播交叉运用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5.
赵登明  张巧荣 《图书与情报》2012,(2):124-128,136
语言有发达与欠发达之分,区分标志是:有无文字、词汇量大小与书籍数量的大小。语言濒危的内在原因是不能满足需求。今天要抢救濒危语言,就要设法使其能够满足社会进行尖端科学研究和大规模现代化生产活动的需求,满足社会成员追求较好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字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长时期以来主要的课题之一。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在其长期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得到发展的。语言始终是先于文字而发展的。文字的出现,较之于语言要晚得很多。至今仍有很多民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人类是通过语言和文字交流信息和积累经验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将个人的智慧和经验积累起来,成为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字,则将永远停留在动物阶段,而不可能有现代人的文明。语言和文字都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交流的工具,它首先必须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任何人都不允许各行其事,否则的话,语言和文字均将失去其通用的功能。这就是语言和文字本身的同一性原则。同一性原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内,大家必须使用同一的语言和同一的文字。只有使用同一的语言和文字,大家才有可能利用这种语言和文字来相互交流,彼此之间才有可能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7.
电视片解说词是电视片的基本语言之一,它和画面语言及音响、字幕一起,构成完整的电视语言,共同向受众提供信息,与受众交流。作为撰写电视片解说词的文字记者,充分理解电视对语言的特殊要求,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如果过分看重解说词的完整性,忽视了画面和现场声的重要作用,解说词写得像广播稿一样,和画面结合起来看,并不能说是一部好的电视片。有时文字记者与摄像记者缺少必要的交流,你拍你的,  相似文献   

8.
汉字在电视节目标志中具有两重意义,一是汉字能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直接告知观众栏目名称。二是汉字能通过图形语言的表达形式,利用汉字的象形形态和汉字创意的符号化特征来强化栏目统一的视觉风格,有效传播电视节目的定位与格调等品牌信息。  相似文献   

9.
吴滨 《中国记者》2013,(7):24-26
在语言学界,人们往往将空话连篇、装腔作势、言之无物等不当的表达方式等同于"语言腐败"。在我国,人们更倾向于在语言表达的"不正之风"这一范畴内理解"语言腐败"。最早出现"语言腐败"这一概念的学术文章,可以追溯到1985年深圳大学外文系教授刘英凯在1985年第1-2期《深圳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现代美国英语不正文风探讨》。作为一名记者,终日"鏖战"于文字间,洞观世事,对"语言腐败"虽未必有深厚的理论阐释,却于实践中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0.
<正> 8月初,见报道说用汉语编程实现的数据库开发环境将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验收。信息产业部教育中心总工程师沈林兴把五笔字型输入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汉语编程作为汉字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大里程碑,“而汉语编程更具革命性意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级语言的编译技术就已基本成熟。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等各种技术已经基本完善了。随后,一些新思想、新思路(如面向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23,(3):138-139
<正>诗歌是最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汉字是画面化、诗歌化的古老文字。本书以文字为题材,借助现代儿童诗,重新演绎汉字的美学理念,阐释汉字的文化内涵,展现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小读者更了解汉字,也更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广播语言传播是传播媒体有声语言的传受过程,先有传播主体的有声语言创作,后有接受主体的有声语言的解码。听众在接受过程中关键是要通过耳朵来完成。听众在收听广播时,只能听见声音,看不见文字的形体,没有反复思考的余地,如果自己心目中没有一个具体形象,听上去就会一知半解,或不知所云,那么要想听众能否听得进去,  相似文献   

13.
错别字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个人用字且不必说,社会用字也是一片混乱。这当然和汉字难记、难写、难认有关,同时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人认为错几个字没什么了不起。为此,本文想来略数错别字的危害。一、干扰传播效果为了交际的需要,人类社会创造了语言。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吕叔湘先生称之为“语言的视觉形式”。语言使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文字则使这种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语言  相似文献   

14.
段然 《河北广播》2006,(6):87-89
广播媒体的有声语言是文字稿件内容传播交流的载体,它不是一个机械的简单的声音语言传播过程,更不是复印机一样的横向扫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古国,汉字是我国民族中占大多数的汉族使用的文字,追朔历史大致有三千多年。 汉字开始刊于金石,从殷朝的甲骨文,逐渐变为钟鼎文。从大篆至小篆起,开始书于竹帛。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社会需要一种易于书写的文字,于是由小篆发展为隶书,在纸上书写更加方便。印刷术和雕版活字印刷的发明,使文字信息更加易于大量复制,传播面更广,文化教育开始普及,更多的人能够使用文字,汉字又经过一次改革,变隶书为楷书。  相似文献   

16.
文字的规范化,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我们应该把推行汉字的规范化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经常写稿,并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理应在促进汉字规范化方面起好表率作用,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联系通汛员来稿中经常出现的用字混乱的弊病,根据新闻文字规范化的严格要求,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重视汉字的正形辨义。汉字有些字形相近,如果字迹潦草,信笔涂鸦,就可能难以辨别。如且旦、弧孤、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大众传媒,名牌主持人节目的打造需要精心策划、精确定位,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高质量播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广播语言的支持。一、广播语言的个性化是广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差异才有选择,有个性有风格才会有市场。广播近20年的发展事实证明:栏目缺乏,千人一面,过于相似,会在多频道竞  相似文献   

18.
张虹 《新闻知识》2012,(10):45-47
从2006年起,中国国内开始评选年度世态汉字,以总结过去一年的世态民情。本文将从宏观社会转型、民意表达、媒体议程设置等方面分析年度汉字评选的背后推动力,从网络评选情绪化、媒体与评选的关系、文字与社会共识思考年度汉字评选的现状和问题,对比日本的年度世态汉字,反思国内年度汉字评选的可供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9.
异体字同题是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在什么情况下不允许使用异体字,在什么情况下又允许使用异体字,是每个编辑都应该清楚的。有的字,在某一种文字语言环境中是异体字,而在另一种文字语言环境中又不是异体字;如何评判出版物上的异体字是不是规范汉字……搞清诸如此类的同题,有利于正确使用汉语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图书、报刊的编校质量,有利于做好图书、报刊的审读工作。  相似文献   

20.
马煊 《中国记者》2012,(1):126-127
党报版面语言的短板在于视觉思维不足。文字思维是"说什么",视觉思维是"怎么说",如果不关心阅读体验势必影响信息传播。"怎么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