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不断渗入到汉语词汇中.外来词也称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外来词的出现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因一语言系统中缺乏指称相应事物、现象的符号或因一方语言特别强大而不得不借用对方语言中的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而新闻传媒由于其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对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普遍传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运用模因理论对汉语新闻传媒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探究和解释,以期对此现象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从新的视角对其做更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时期汉语新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锦 《新闻世界》2011,(6):184-187
进入新时期以后,汉语新词语大量涌现,出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第三次高峰。这一时期词汇的发展是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词汇结构本身的因素三方面所决定的。其主要来源是旧词、方言词、外来词及新造词。其构词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标题用语词典》的独特贡献,以及汉语理论与事实研究的主要问题谈起,论及栏目牌号与汉语标题的关系问题,认为在广义标题语境下,栏目称谓,实指、虚指、泛指皆可,不必搞"实名制";"拟外来词"牌号只是标志名称的文字符号而已,起一种区别作用,既不是外来词,也可不必是汉语的词语,无须表意。  相似文献   

4.
在融媒体语境的影响下,外来词得到迅速传播,推动了音译词和字母词等构词方式的广泛运用.外来词的范畴界定本质上是一个连续统,各成员的典型性不同,具有家族相似性.外来词的汉译传播呈现音节结构双音化、外来成分语素化和汉译形式单一化的特点,可综合考虑外来词的受众对象、媒体语境和汉语特点来使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虚拟交际工具的出现,网络用语渐渐成为人们语言交际追求时尚的“共同语”.网络用语中的外来词涉及科技、饮食、艺术、娱乐生活等方方面面,在汉语中夹杂英语外来词,一方面,表现出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人群对西方语言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追求新奇、时尚的心态,当然也彰显出汉语自我更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林穗芳 《出版科学》2004,(2):8-16,7
四、关于词源 历时性英语词典十分重视词源,所有主条目都有词源栏,无论是固有词还是外来词都交代来源,连音译和意译汉语的词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4,(Z3):146-147
<正>"主义"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对"主义"一词的解释是:"1、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2、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认为它"源于日:主義shugi,意译英语principle"[1]408。然而,仔细研究,事实并非如此。一、现代汉语中才有"主义"由"主"和"义"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主义"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早就出现过,但真正成为一个词,是在现代汉语中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语言中外来词语的大量输入,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和外民族的频繁接触是分不开的,什么时候与外族交流了,那时候的外来词素就多;什么时候闭关自守了,那时候外来词素就少,甚至全无。汉语外来词素的源头极远,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之前,当然就汉语发展的进程来看,外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对社会具有深刻影响,传媒上的语言文字对社会用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然而,实际传播媒体中语言文字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本文选取网络语言、方言、文言、外来词等特色鲜明的语言现象,探讨其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有祥 《现代传播》2005,(5):121-123
报纸、刊物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广播电视使用的有声语言,由于传播速度快、覆盖率高,对社会语言应用发挥着表率、样板和规范的作用。近二十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经济、文化和政治日趋国际化,新事物、新观念猛烈地冲击着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传统文化,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带来强烈冲击,因此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对报刊和广播电视不加规范地使用的外来词和新潮语看不明白,也听不懂,他们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呼吁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本文所指的外来词,不仅包括“在词义借自源语言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  相似文献   

11.
徐丽亚 《新闻世界》2009,(7):187-188
外来词是语言交际材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对其进入本族语的现象,人们一直存在不同的态度。本文在综合考虑外来词的历史因素、现实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及规范的必要性提出看法,并试图就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规范建议,使外来词更好地为语言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2.
语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社会各个时期,而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发展尤为迅猛。我国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大。主要表现在:1.一些只适用于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词语逐渐消退。如50年代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这些词语除特殊场合和特殊需要,一般都不用了;一些铭刻某个时代的灾难和耻辱的词汇被人们抛弃了,如红五类、黑五类、臭老九等。2.新词大量出现。利用语言中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构词规律,造一个全新的词,如手机、呼机、钟点工等。利用汉字音译外来词如托福、克隆等。原有词增加新意,如下海、下岗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接轨,使代表世界高新科技及异域风情的外来词如潮水般涌进我们的生活。媒体敏锐地捕捉并反映着这些变化,成为展示这类新词新语的重要平台和传播这类新词新语的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和飞速发展,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新闻媒体为了及时准确地报道这些变化、发展,广泛地吸收使用了社会上产生的新词、外来词,这为丰富我们的let常语言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混搭,即混合搭配,就是将由于地理条件、文化背景、风格、质地等不同而不相组合的元素进行搭配,组成有个性特征的新组合体.狭义上讲,"混搭"属于时尚界的专有名词,专指服装的混合搭配;广义上讲,"混搭"存在于各个领域,如中西合璧的混搭建筑风格、混搭音乐、混搭文化以及在语言领域的混搭词.混搭词,顾名思义,是指由不同语码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新的语码形式,"中英混搭词"也就是中英混形词.郭鸿杰把中英混形词分为5类:(1)汉语语素+拉丁字母词,如Q版、e时代、甲A、AA制、T恤;(2)外来词语素+拉丁字母词,如维C;(3)汉语语素+英语原词,如call机、服装show、小case;(4)汉语语素+英语缩略词,如BP机、IP卡;(5)汉语自创英语字母或英语词,如TCL王牌彩电.  相似文献   

16.
一、幽默的定义 什么是幽默?幽默大师们各有各的解释。幽默本是一个外来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举个例子来说:三十年代,文学家郁达夫那时还是个穷学生,后来撰文得了稿酬,形势有了转机,一次相约好友在饭店请客。当他付款时,从鞋底抽出一张票子,好友大为不解,问他这是为何,而他则解释说:“过去这东西一直压迫着  相似文献   

17.
“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语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语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词。”“字母词除外来词外,还有一部分中文词,如GB(国家标准)、H SK(汉语水平考试)、PSC(普通话水平测试)等。”①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和互联网的普及,国外信息的传递和影响日益扩大,中文中使用字母词的现象,在大众传媒和出版物中越来越多。体育新闻也不例外,我们经常在各类媒体、各类报道中看到字母词。例如:“IO C”(国际奥委会)、“TH G事件”(某一种新型兴奋剂事件)、“M VP”(最有价…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商品流通、信息传播的范围、规模和频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新词语极度繁荣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词、方言词、网络词等新词语、新用法如潮水般奔涌而来。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已产生了1.1万多条新词汇。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开辟新教区,由此引发了西方文化的第一次输入高潮。文化碰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以相关史料、文献为依据,以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类外来词"自鸣钟"为实例,通过描述"自鸣钟"一词发生、发展、兴衰的变迁,从而揭示西方文化融入中国社会过程中对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穗芳 《出版科学》2004,(1):12-20,11
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是中华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它将为今后编纂各种高质量的汉语词典奠定更坚实的科学基础.所设想的词典内容较详尽地包含被释词的形音义的演变过程.从上古传承下来的字在楷书字头后选列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俗体等字体.这些字除用汉语拼音标注普通话读音外,还以国际音标注出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的拟音和现代汉语主要方言的读音.词的本义(初义)、引申义(后起义)均有标明年代的用例,各义项严格地按照历史顺序排列.第一个用例表明词的已知始见年代,须注意收集和提供固有词和新词新义的始见书证.历代外来词尽可能交代来源.用例的出处交代作者名、作品名、书报刊名及例证所在的页码.编制全书引用文献目录(包含作者名、作品名、书报刊名、撰写或出版年代、出版地和出版机构名称等)附在书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