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城市的软实力,体现着城市的精神和灵魂。"十二五"时期青岛市将给力文化建设,用"硬功夫"提升城市软实力,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春风,以及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获批的东风,岛城的文化产业发展必将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与体育、工业、农业、科技等相互融合,才能建设成为富有独特魅力和创新活力的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历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相比农业经济的土地、工业经济的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就是文化知识.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知识经济则是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为基础,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具体形态,为世界各国所倚重,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际竞争已从硬实力之争让渡到“软实力”之争,而文化产业就是“软实力”之争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3.
徐晓莹 《青年记者》2020,(11):42-43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媒体改革发展的新动力,传统新旧媒体的概念正日趋模糊甚至合而为一,融合成为变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宁波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如何跟上变革的步伐,做好主流媒体融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媒体“软实力”——以另一种视角考察媒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为生存与竞争的需要.媒体都非常关注并努力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建设,以使媒体的发展保持一种良性,可持续的状态。对如何构建竞争力,各位专家学者各述其理.南京大学教授丁柏栓先生更是提出了媒体“软实力”一说。丁教授认为.媒体“软实力”是其他媒体无法效仿和复制的.是一种内隐而非外露的实力形式.特定媒体一旦拥有了这种强大的“软实力”.其他媒体就很难取而代之。 其他的几篇.也同样值得一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云山同志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报业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必须做大做强报业产业。  相似文献   

6.
黄蔚 《新闻窗》2009,(4):16-17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在十几年前提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20世纪是一个技术经济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文化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与以往历次“文化热”不同的是,新一轮的文化振兴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视为必由之路,确立了文化产业在精神家园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转变为文化报道竞争力和重要性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罗辉 《新闻前哨》2008,(12):73-74
电视媒体在城市圈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社会生活等高频度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信息的作用,是城市圈建设软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城市圈产业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电视台的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建设“两型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电视台早日实现“联合协作、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既是各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历史机遇与挑战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体在城市圈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社会生活等高频度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信息的作用,是城市圈建设软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城市圈产业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电视台的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建设“两型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电视台早日实现“联合协作、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既是各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历史机遇与挑战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彰显城市的特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安徽省顺势而上,积极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本文主要从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滞后的原因分析、发展产业的现实必要性以及对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途径作尝试性思索等方面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视角,集中阐述了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韩剧作为韩国文化输出的主要渠道之一,渗透着政治制度、文化价值和国家形象的无形感召力,是软实力传播效果的具体体现。即作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韩剧,无论传播内容还是演艺人员都潜移默化地承担着韩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使命。韩剧不只是扩大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使韩国跻身于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的战略产业。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力、军事力一样,构成了强国的综合实力。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文化精神力量,由文化事业所建构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产业所形成的文化辐射力及影响力共同形成;接着,本文从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生产力等五个方面深入解析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进一步明晰了对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剑 《新闻世界》2009,(11):66-6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广播宣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广播宣传与文化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与发展迅速的广播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胡婷 《大观周刊》2012,(45):75-75
区域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区域文化产业的开发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本质的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研究区域文化产业的开发,是区域文化产业建设的理论需要,也是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吴飞 《中国广播》2013,(11):28-32
文中通过对国家软实力概念、要素及其国际实践的深入分析后认为,国家软实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号召力,而良好的传播媒体、战略与方法,在国家软实力得到良好建构与呈现的过程中角色十分重要。作者认为,中国应当加快构建一套综合与连贯的国家软实力战略,其中,如何深入理解、诠释和传播好“中国梦”“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下一步推进中国国家软实力传播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渗透作用越来越大。国力的竞争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建设出版强国,国际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拥有5000年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影响历久弥新.世界渴望了解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是传播文化的渠道,也是增进各国了解中国,缔结和平友谊的桥梁.长期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存在严重逆差,文化市场份额偏低.2011年,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欧盟占34%.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各项工作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勇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职务,除了报业集团副总编、中国宁波网总编辑之外,他还被委以集团数字新传媒版块“版主”,这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将旗下业务分为报纸杂志版块、出版发行版块、数字新传媒版块和文化产业版块四大矩阵的业务形态。报业集团把中国宁波网、《新侨报》、宁报传媒公司、悦报传媒公司、新文化广告公司等八家单位资产一起打包,并贴上“宁波新传媒公司”的标签,作为统一的独立核算单位。  相似文献   

19.
赵景华 《青年记者》2009,(15):81-8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而报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必将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最直接的通道.“形象对当代人的包围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物化形象对他进行的现实存在的包围,另一方面是形象作为情感符号对他进行内在情感的包围.[1]”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城市形象”的研究主要从“形象建构”的角度出发,从设计理念、宣传策略、城市建设、城市品牌及标志等角度探讨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路径.[2]但是,城市形象最终的体现还在于受众的评价.研究上海的城市形象,一个很好的路径是调查作为文化的“他者”的外国留学生的上海印象,并探究印象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