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开莲 《大观周刊》2013,(12):161-16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然而.识字教学总是显得有些枯燥,并且,小学一年级上册要求认300个字,写100个字,识字量大,学生学起来很闲难。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郭丽梅 《大观周刊》2012,(41):282-28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新课程把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王海松 《大观周刊》2013,(11):241-241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朱全贵 《大观周刊》2012,(33):269-269
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地理课堂上出现了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厌倦学习地理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这种不利于教学的局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地理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地理课上活,上出味道来。  相似文献   

6.
兰海燕 《大观周刊》2012,(43):282-282
一直以来,教师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都会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大胆创新教学手段,彻底摆脱陈旧教学观念的束缚,坚持走教学改革的道路,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教学中存在着方式枯燥单调、教学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造成识字效率低下。笔者认为从培养兴趣入手,创设良好的氛围,教给方法,广开渠道,巧引多练,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为听、说、读、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卢应华  吴华 《大观周刊》2012,(18):229-23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3,(1):125-125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被放在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是这一过程却是相当枯燥和乏味的。一方面学生必须掌握这些生字,但是另一方面,学生时刻要面临着单一重复的识字过程,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又能在识字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我们始终把识字教学改革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0.
黄起程 《大观周刊》2011,(28):98-98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努力和探讨的一个方向。那么体育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近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杨功玉 《大观周刊》2011,(37):261-261
新一轮《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兴趣教学法最佳。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对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刘竹婷 《大观周刊》2011,(35):146-1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呢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3.
郑建婷 《大观周刊》2012,(28):238-23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呢?本文就加强教师自身审美素质;发掘教材中美学因素;课堂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美育渗透,特别是低年级识字中的美育渗透这几方面进行论述。强调教育教学中影响审美教育的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王蓬莲 《大观周刊》2012,(44):288-288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恢复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开铁 《大观周刊》2012,(9):238-238
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究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政治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与学都停留在强记死背上,没有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而激不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政治教学的课堂效果呢?  相似文献   

16.
马立新 《大观周刊》2012,(44):341-341
识字重要,写字也很重要。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从教学实际看,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书写质量每况愈下,书写问题数不胜数,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严重阻碍。由于初中课程中没有专门开设写字课,加强学生写字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写字训练呢?  相似文献   

17.
祝武明 《大观周刊》2012,(47):341-341
我们数学教师就应该变数学教学的枯燥为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得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具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白玉霜 《大观周刊》2013,(12):132-132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他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体现着一个人语文水平的综合能力,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等等。但是在教学中,作文却是学生最难提高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最害怕的一部分,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一下自己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殷晓蓓 《大观周刊》2012,(11):203-203
语文课上怎样才能让学生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张文娜 《大观周刊》2012,(37):320-32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化学学科课时大大减少.但教学任务依旧,因此实现教师高效教,学生高效学.就显得格外关键。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巅教学效牢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