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会是民间游艺繁衍发展的重要天然舞台。依托于庙会的民间游艺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其一,庙会集市的剧场杂耍摊;其二,年节庙会的民间花会;其三,郊游庙会的跑马赛车会。  相似文献   

2.
庙会是一种社会风俗,它就像一面镜子,展示着当地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依附在庙会祭奠有关的宗教仪式活动中,渗透于庙会众多的游艺中,反映着当地的民俗、民风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着娱神、娱人、自娱的活动特性.作为一种体育性质的文化娱乐活动,延续已久且富有生命力. 一、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历史源起及变迁 相传淮阳是远古时代东夷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的都城,远古时代人兽共存.  相似文献   

3.
庙会,俗称庙市,它往往与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清代庙会,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民俗在《雪桥诗话》是如何体现的呢?《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如何解读的呢?一、《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王衡 《兰台世界》2015,(5):104-105
西岳庙会以祭拜华山的活动为依托,但期间也不乏文化娱乐活动,尤其是老腔等地方戏曲演出。西岳庙会上的戏曲演出具有酬神娱人的双重功能,这种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为老腔的形成与发展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岳庙会以祭拜华山的活动为依托,但期间也不乏文化娱乐活动,尤其是老腔等地方戏曲演出。西岳庙会上的戏曲演出具有酬神娱人的双重功能,这种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为老腔的形成与发展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鹿璐 《北京档案》2015,(2):41-43
现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或花会,主要有地坛的文化庙会、白云观的民俗庙会和龙潭湖的大型花会,还有厂甸庙会、大观园庙会等等。各个庙会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创新,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内容,但是它们依然保留了传统特色,像地坛庙会有“祭地”表演;白云观庙会有“摸石猴”、“打金钱眼”等传统节目;厂甸庙会还保持着庙会的最初形式,不售门票等等。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在春节里会好好地庆祝一番,老百姓在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逛庙会。  相似文献   

7.
杨静 《新闻实践》2010,(6):40-41
2010南非世界杯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而主题为“足球嘉年华”的钱江晚报体育庙会亦已如火如荼。2006年钱江晚报首次推出体育社会活动——体育庙会,如今已举办至第五届。它不仅成为报社的品牌活动,同时也被成功打造成全民参加的运动派对。  相似文献   

8.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正借改革开放之机,尤其是非遗运动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基本被定性为负面的庙会因为多方参与的自我调适而获得了生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与此同时,在一些没有意识到的预设前提之下,既有的关于庙会的相当一部分研究,不是机械套用某种理论,就是依旧局限在村庄或街区,陷入一些熟悉的套路。在此语境下,推出这组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庙会专栏文章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这组文章,研究对象中、日皆有。中国的两个案例皆来自江南。在系统对人类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在1920年代观察妙峰山庙会的时候分别有两个矛盾的判断,一边说庙会将要消亡,一边说庙会将有重要的未来。后来的社会进程先是显示庙会与香会的消亡,后又迎来它们的复兴,再后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确证实庙会和香会的未来都有保证,因为它们被认知到是地方社会的建构者和北京文化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1.
2023年春节开始,黄冈市举办“东坡庙会”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东坡庙会”的举办,时常会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东坡文化产生一定的促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东坡庙会”准确的目标受众定位,紧紧抓住了受众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主流文化所引发的普遍社会现象。不过,对于“东坡庙会”的价值评判,我们不仅只关注它成功的一面,还要去分析它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庙会     
刘鹏 《北京档案》2008,(1):40-41
庙会是北京千百年来的社会活动之一.庙会始于古代的"社祭",社祭的时候,百戏杂陈,百货云集,有来看社祭的(来看戏);有来看杂技的;有来买百货、生活必需品的,所以社祭又叫"社会"."社"是什么?就是古代的土谷祠(土地庙),故称"庙会".北京的庙会,从地区上可分为城区和郊区;从性质上可分为定期集市、小型物资交流会、小型商品供应站式和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等.  相似文献   

13.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其渊源可追溯到古老的社祭,是中国市集的形式之一。因庙会有聚众的作用,亦称“庙市”。北京的庙会最早出现在辽代,到明代已很兴盛。北京庙会大体分三类:一是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二是行业庙会,即各行各业都有祭祀祖师爷的定例,每年一次,大都在祖师  相似文献   

14.
<正>庙会主要是以祭祀观音、土主、城隍、文昌、关公、如来、三清、土地等神佛为目的的群众自发性集会。旧时昆明庙会有10多个,现在仍然兴盛的有正月初九耍金殿、三月三耍西山、观音山庙会、官渡古镇庙会、盘龙会等。金殿庙会农历正月初九金殿庙会,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爬鸣凤山、摸福、赏茶花"是金殿庙会的传统项目,在昆明家喻户晓。2013年11月25日,金殿庙会被列入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齐鸿浩 《北京档案》2002,(12):46-47
九龙山娘娘庙会,是旧时京都郊区地方最大的行业庙会,但其却很少见著于史籍,即使是在近、现代北平诸多游记与考察中也罕为记载.究其原因,恐怕是因其行业色彩太浓了,所以旧日的统治者和文人墨客知之甚少.九龙山庙会,是门头沟一带影响大,规模大的民间祭祀盛会.  相似文献   

16.
庙会在北京盛行多年,何为庙会?"庙期之会集也",庙会的内容有宗教、商贸、文娱、观光等内容.庙会,还要有会,不仅是游人的集会,还包括"花会"和"香会",花会是民间的业余文娱表演,是纯属公益性质的活动.他们分文不取,只是义务表演,大多是农民、艺人等.各花会在庙会期间相互竞争,甚至在路上就表演,总有行人追着观看,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17.
刘秀峰 《文化遗产》2013,(2):121-127
明清以来,浙江缙云一带一直沿袭着奉祀陈十四女神的三大庙会,尤以张山寨"七七"庙会为盛,活动辐射浙南闽北及东南沿海多个省区乃至台湾部分地区,历时三天,规模盛大。庙会在陈十四信仰的文化底层之上,集中展示了区域性民俗传统的内在活力,既是一种历史记忆的仪式操演,又充满了祭祀神灵的神圣与世俗生活的狂欢。本文通过对这一庙会的考察,力图呈现其多层次的文化意涵,并由此揭示其背后的民俗社会的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18.
豫北古庙会是从古代的宗庙祭祀和诸侯合会以及民间信仰中孕育诞生,历经汉唐宋时期,明清进一步完善发展,近代商贸功能突出,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重要性和对现实的价值,本文主要主要从目前研究的成果及其研究的价值意义两方面进行有意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西城区档案馆里,存有一份1 963年春节期间厂甸市场(即厂甸庙会)筹备情况简报的档案.档案中明确记载了1963年春节的厂甸市场共10天,从1月25日至2月3日,出售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小吃类,还有手工艺品、文化艺术品和花木之类.市场内共设摊位744个,其中,食品230户、小吃100户、文化艺术品70户、手工艺品52户、花木40户、风车50户等.厂甸庙会京味浓郁,当年不仅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还曾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1963年春节期间的厂甸庙会,就曾迎来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的视察.  相似文献   

20.
甘肃泾川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北线要塞,汉代即有西王母庙。自宋碑记载始,庙会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当今西王母庙会传统的历史记忆在海峡两岸的民众中传承和构建,海峡两岸民众通过对泾川西王母信仰文化的认同,表明其文化同根同脉,这不仅是西王母文化的历史存续,而且促进了当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王母庙会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