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鞠靖 《新闻记者》2012,(1):68-73
本文以深度报道记者的QQ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深度报道记者交流形式的发端、功能、作用机理。作者认为,深度报道记者QQ群不仅仅是深度报道记者之间保持沟通和协作的工具,而且直接影响了深度报道的生产方式,重塑了深度报道记者在产业链中的身份,并且有可能成为构建深度报道记者职业共同体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信息爆炸"时代赋予了深度报道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疏导民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人--信息采集者.深度报道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把握深度报道以及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和学者型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曾这样概括他心目中理想的记者素质: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新闻记者的敏感,文学家的文采,历史学家的使命感,社会学家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用这些条件去要求每一名新闻记者是极不现实的,毕竟记者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其首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但是当你把范围局限在深度报道上时,这些条件恰恰概括出了采写深度报道的记者应具有的素质。那么,这种曾被称为报纸的有力武器——深度报道,到底是怎样的报道样式?采写这样的报道记者为什么需要具备这些素质?只有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才能真正让深度…  相似文献   

4.
反思 反思近年来的IT深度报道,最大的误区源于这是一个基本判断:IT深度报道不是社会层面、具有广泛意义、能够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报道;而是行业层面,受到业内关注、并在小圈子里反复传播的报道。 反思之一:业内新闻何其多 所谓深度,在于把一件属于某个领域的事件,发掘出普遍存在的意义,如张建伟关于中国第一批MBA的报道,它不是报道这些人如何生存,而是揭示中国人才制度、人事制度的痼疾。而在现在中国媒体的IT报道中,充斥着大量长篇幅的业内深度报道,比如网易卖不卖,无数记者发表长篇大论,发表各种观点:这不是记者们该做的,卖不卖是企业家的事情,合不合理是管理者的事情,记者们需要揭示,这种卖是否有社会意义?如果有,做出来;没有,把事件放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党搬深度经济报道的影响力?笔者认为:缩小受众面,抓住并服务好特定的受众,是党报深度经济报道受人关注并发挥影响的基础。一、深度经济报道,给多数人看,还是给关键的少数人看?深度经济报道往往是面向宏观的,需要记者在五个 W 中深入探询“WHY”的真相,引导启发受众。那么,报道从较深层面提示出的“真相”给哪些范围的人看?对这个受众定位问题,目前新闻界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广播深度报道在当今媒体竞争中大有可为,但地方台媒体中,量少、深度不深、深度不新、深度不快是主要问题,要想让深度报道既有思想性,又有时效性,就要强化记者的功力。打造专家型记者,学习型团队,提前做好策划,才能为深度报道的"诞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形式。而目前广播深度报道一般采取记者调查+采访录音+记者述评的形式。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报刊的强项。报刊的深度报道优势体现在深层分析上,以比较长的篇  相似文献   

8.
写出有独特视角的,有人情味、有深度的优秀体育报道,是体育记者的一个追求.在体育大舞台上表演的是人,体育新闻当然要报道比赛,不能只见"赛"不见人,所以记者应该多写人,即多报道运动员.而要写人,就要成为运动员乃至体育明星的朋友、诤友,让自己能在体育圈中自由驰骋.也只有这样,体育报道才不再是枯燥的,而是鲜活的、跃动的、充满色彩的.不过,体育记者的"交际学"不是天生就懂的,也是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田华 《青年记者》2016,(20):13-14
伴随着我国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调查性报道在新旧媒体的合力下呈现增长态势.然而,调查记者群体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成为法治既保护又搁浅的对象. 调查记者的概念界定 调查记者作为记者的一类,以做深度报道、揭黑报道为职业特征.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在国内媒体上的广泛呈现,调查记者开始涌现.关于调查记者这一群体的身份认定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调查记者王克勤认为“真正的调查记者是新闻人加法律人”,这点明了调查记者的职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记者部落     
他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参加工作40年,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领着大家一起干活的"生产队长"。54岁,他受命走马青岛,带领《半岛都市报》开始谱写新的篇章。本期传媒骄子《王军:精彩源自创新》。当社会、当业界都在呼吁记者要重建职业精神的时候,那些奔波在舆论监督一线、做深度报道的记者,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赵世龙,2003年度"中国风云记者",历经十几年的风雨,他激情依旧,在他的眼里,记者的职业精神就是流浪。请关注本期茶座"深度报道精英访谈之三"。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记者是“杂家”。记者之所以被称之为“杂家”,是因为记者这个职业交际面广、涉猎面广、报道面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到、无孔不入、无所不报。做为学者,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学识论著建树和突破,学者所研究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如何使记者具备学者的风度,也就是说,在报道中既体现报道内容的深度又体现出报道  相似文献   

12.
陈亚洁 《新闻战线》2012,(4):106-107
真正下工夫打磨新闻,新闻将具备有力的穿透力,直指读者的兴奋点。深度报道突破"一人一地一事一报"模式,要求跨越时空、由表及里地深度追踪和挖掘。做好深度报道,记者对如何跟踪要得法。  相似文献   

13.
李春霞 《新闻界》2003,(4):31-32
深度报道要求对报道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透视,更要求把这个新闻事件、人物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来展现。过去对报道深度的追求更多的是体现在:吃透报道对象,严密谋篇布局。在谋篇的过程中,记者就要显示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给这一事件一个合理的大背景,整个过程都充满记者的判断、推论。整个报道就是记者对这个事件的阐释。网上的深度报道不是一篇报道的微观系统,而是多篇报道的有机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比较中观的、并且是动态的认知构架。比如网上的新闻专题,就是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的典型体现。对一件重大的、或有争议的、或热门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4.
理论的鉴定与透视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新品种是在新闻改革的大潮中被推上各种新闻媒介的前沿舞台的,它是适应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的。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社会框架政策氛围对人们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发现和报道当代中国及中国人在现今世界的各种态势,首先是一批中青年记者在深度报道领域内,通过思辨,从而找到了良好的表达方法。深度报道显露于报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发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报道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完善化,逐渐出现了系列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报道形式。而电视在半个世纪中发展日益迅猛,其报道形式也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每个记者、编辑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时代赋予电视新闻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方式。它发端于1972年《华盛顿邮报》记者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西方新闻界习惯将调查性报道与揭露、曝光划等号,如美同新闻学者罗伯特·格瑞斯认为,调查性报道一般是报道某些人或某个组织企图掩盖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要提升栏目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是一个栏目的灵魂,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重点讲解了做好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的方法,主要侧重于提高记者的素质,树立品牌意识。引言深度报道是现代电视台记者竭力追求的目标。因此,  相似文献   

18.
胡佳佳 《新闻传播》2023,(15):103-105
本文旨在研究记者采访中的深度报道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分析深度报道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其在提供全面客观信息、促进舆论引导、增强社会监督力量和培养公众思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了记者进行深度报道时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荣 《军事记者》2012,(8):24-25
在新媒体时代.有深度的报道是报纸赢得读者的重要法宝。而记者素养与报道深度又紧密相关.媒体必须通过加强采编人员的多方面素养来增强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往往以记者采访为基础,行业期刊的深度报道为了凸显专业性更需要记者准备好具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引导采访对象完整、精彩地回答,以充足的论据表达出独到的报道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