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中《东城高且长》一首,三四句为“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对“秋草萋已绿”的诠释,有影响者大致有以下几家: 隋树森先生《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1955年版)引陈柱注曰:“萋,通作凄,秋草凄已绿,则绿意已凄。其绿不可久矣。” 马茂元先生,《古诗十九首探索》(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释曰,“萋,通做凄……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之唐代三件文书的研究陈守忠唐开元十九年唐荣买婢市券,二十年薛十五娘买婢市券,二十一年唐益谦、薛光氵此、康大之请给过所案卷等三件文书,系吐鲁番阿斯塔那509号墓出土。文物出版社所出《吐鲁番出土文书》编入第9册26-38页,编号为21...  相似文献   

3.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考古学家陈文华先生在《农业考古》一书中介绍说,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出土过狗的骨骼或陶狗。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塑小狗和山东省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狗形鬶,造型更是生动逼真,使我们得以了解新石器时代狗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6年第二期刊载了李福荣、路银平的《吟诗词学历史》一文,其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笔者不敢苟同:“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的参考答案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制第九册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九课《长征》一诗,现在通用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九册  相似文献   

5.
说“隔并”     
乾隆年间出土的后汉安帝元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里有“隔并”一词: ①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对此词有考释。他根据《后汉书·陈忠传》李贤注并征引其他例句,指出《三公山碑》  相似文献   

6.
《中国修辞学》(天津南开英华书局1926年),其书以“移觉”指称“通感叶旨出:将甲种感官的作用,移道乙感官上,使文词别生一种美丽。如《史记》:“此与以耳食无异。”《唐书》:“道路目语。”《史记》:“十九人相与目笑。”  相似文献   

7.
从唐代过所文书所见通“西域”的中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参加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工作,接触唐代请过所案卷八件(敦煌研究院藏一件)。这些过所文书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出土的,为研究唐代过所与关津制度,特别是西北人民在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史所罕见的资料。笔者曾利用这组文书撰《唐代的公验与过所》、《唐代公验与过所案卷所见的经济资料》、《唐调露二年某人行旅公验  相似文献   

8.
一、《硕鼠》中“苗”字辨正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硕鼠》中“我黍”、“我麦”、“我苗”作了如下分析:说明硕鼠不仅吃“黍”,还吃“麦”,甚至连刚刚出土的“苗”也不放过,真是无所不食。  相似文献   

9.
一、《硕鼠》中“苗”字辨正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硕鼠》中“我黍”、“我麦”、“我苗”作了如下分析:说明硕鼠不仅吃“黍”,还吃“麦”,甚至连刚刚出土的“苗”也不放过,真是无所不食。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山海经》中《海内经》所记“西南有巴国”的巴国地望,笔者曾对鄂西香炉石遗址出土大量我国早期巴文化遗物和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中多有“巴方”的记载所进行的考察,恰与湖北大学刘先枚教授及台湾成功大学李冕世教授合撰的《安州六器考及附记》一文对“虎方”和“巴方”地望的考证不谋而合,均认为是在今鄂西清江长阳一带。这说明通过出土文物来证史的这一科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应是准确和可靠的。至于《山海经》所记“巴国”的年代,当是我国上古时期无疑,即距今4000-30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脱稿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旋即由《新华日报》刊出。此文后来编入文集时,作者在文章后面写了“附识”如下:“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日。二十四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攻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对于“附识”中所提到的“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攻击《甲申三百年祭》一事,历来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裘锡圭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于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次出版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出土的所有简帛资料,是研究马王堆简帛的集大成者,其价值不言而喻。然其在文字"隶定"时,有一个问题即"隶定"不统一。我们将这一问题一一指出,希望对将来《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修订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古诗”一词常出现在汉魏六朝人著述中。对“古诗”一词最早下定义的大约要算唐初李善了。他在《文选》“古诗十九首”解题中云:“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后人大都依李注所云。如刘履《古诗十九首旨意》解题云:“诗以古名,个知作者为谁”便是。今人则把“古诗”这个概念解释得更完整了。如陆侃如、冯沅君夫妇认为“古诗”之名是“泛指时代略早而作者失考的诗”。又如马茂元先生在他的《略谈“古诗十九首”》一文中也说:古诗一词“一般地说,是指年代久远、搞不清作者是谁的诗篇。”但“不知作者”与“古”字又有何联系呢?“古诗”一词在最初的时候是否即有“作者失考”的含义呢?我以为清人吴淇的解释倒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在《古诗十九首定论》中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中有一幅《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见课本第6页),现对此图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5.
八○年第一期《学报》上张海泉、杨志军、侯宏生三位同志的文章:《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比”“兴”》,对运用在《十九首》里的“比”“兴”进行了探讨。读了该文,觉得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参考。关于“比”“兴”的含义,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  相似文献   

16.
《庖丁解牛》中两言“十九年”,课本未注,一般读者都将其理解为实数一十九年,其实未必。 《庖丁解牛》是战国时广泛流传的一则寓言故事,不一定实有其事。因此,不必将“十九年”机械地理解成一十九年。联系上下文“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所解数千牛”,其中的“岁”’“月”、“千”皆虚数,“数千”以言其数量多,  相似文献   

17.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出台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18.
“去了/但还欠酒店十九个钱/让掌柜的年头说到年尾/怨艾声声/掌柜的能告诉我/您的门牌帐号吗/这月我领回工资/要替孔乙己/把欠帐还清”,这是我发表在安徽《诗歌报》月刊1996年第3期“大师与平民”栏目中的诗歌《孔乙已》最后一节的诗句。诗中提到的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的一个情节。这一情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通过掌柜的反复念叨这件事,活画出他视钱如命的市侩嘴脸  相似文献   

19.
“文海”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海》是一部依韵列字的西夏文字典,约成书于公元1124至1128年间,原件仅残存平声部分,本世纪初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原西夏黑城遗址出土,其后,苏联和中国已各有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到了一件纪录有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宜侯矢铜簋。并注明:“江苏丹徒市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