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在三峡准备工程的现场,人们听到了三峡走向新纪元的隆隆足音。大江东去,峭壁千仞,乱石崩云,惊涛拍岸。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风光,曾使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折腰。如今,当你泛舟于这条山水画廊时,会在三峡中最大的西陵峡一带,看到一幅更加壮美的图景:高大的龙门吊临江而立;如林的钻机“突突”吼叫;往返奔跑的30吨、70吨和100吨巨型自卸卡车,装满了一车车砂石泥土。到处是彩旗猎猎,机声隆隆。“建设三峡工程,造福千秋万代”的巨幅标语飘动在蓝天白云下,化作上  相似文献   

2.
三峡立八字每字二十万去年底,长江三峡坝又添新景,“建设三峡、开发长江”8个红色大字矗立在宜昌市三峡坝头右岸白岩光山的山坡上。据葛洲坝订团公司负责人介绍:“建设三峡,开发长江”8个汉字,每个字高15米,宽10米,是钢架铁制结构。每个字约重12.5吨,造...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诞生了如下世界之最:●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库回水可改善川江650千米的航道,使宜渝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到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宜昌…  相似文献   

4.
盯‘戮!:篡竺紫蚓一。’㈡丑旦 星. I‘生』‘址IJ.人说三峡2.峡江两岸,^、/^、 I熨墼丝1 』___。。。。。。。。。。。。。。。。一 ●浪滔滔。和船闸.-“5 1 5 3风光美如 l“: 、 l一1 I 3 5 1 2 3 J 5 6 5.好, 风光 好呃,画, 美如 画呃。亘 .‘姐5j滚滚峡江又绘大坝坠』她I鱼墅量_喝口江中 清甜的水吨,江鸥追着 巨轮飞吨,(鲤丛l麴5一、)l嗵盟l笪≮I墅蛆{塑地 唱支釉L丢下河,逗得 神女后代亮歌喉, 三峡m l i童厂下浪 花呃,走 来呃, ,、/、量墅墅曼墅逗得浪花一齐三峡走来小歌,,—_、5. 1知手3 3 5 5 5335 I 5 0 0 厂、^{三峡走来小歌…  相似文献   

5.
主题导引:三峡,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诗篇,以表达对它的热爱。这里有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情,有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三峡之树,郁郁葱葱,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三峡之水,汹涌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三峡之山,高大巍峨,欲与天公试比高。三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观和宝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并不乏基于地域视角的对三峡文学所进行的探讨与认知;进入1980年代,伴随三峡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从地域文化视角切入三峡文学的研究开始勃兴,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三峡文学,对于彰显长江三峡在中国文学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探寻中国文学历史同一性与区域多样性的统合规律、确证中国文学自我身份、沟通三峡文学与中国其他区域文学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设计语文课导语;一般有以下十一种方法: 一、直观导入法。在讲授《三峡》时,一位老师在挂出绘有三峡地图,贴有三峡彩色照片的小黑板后,指着地图说:“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县的南津关,全长二百零三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又指着三峡的照片:“大家看这一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的享  相似文献   

8.
将三峡文化放到整个长江文化谱系之中来进行考察,不仅可以贯通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历史联系,而且还可以促进长江文化在现代发展中不断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认识从古至今的移民潮对于三峡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就有可能提高三峡地区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在发展三峡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进行全国性的文化交流;承认三峡文化的区域变更这一事实,就必须进行重新的命名,三峡库区文化正是三峡文化发展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三峡影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影视歌曲源于三峡生活,反映三峡生活,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三峡文化的集中与凝练。它抒发三峡情志,叙述三峡故事,塑造三峡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三峡影视歌曲是三峡文化的升华,也是三峡文化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三峡之秋》是方纪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以其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中秋之日三峡从早到晚景色的变化,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深爱之情。《三峡之秋》被选作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一、展播导入,感受三峡风光播放课前准备的三峡风光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整体感受三峡的风光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三峡美景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视野     
近年来,长江三峡的游客激增,去年更创450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投入这旅游狂潮的中外游客们,都抱着一种依依惜别的心态——“告别三峡”;遥想若干年后,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高峡出平湖”,三峡自然风景必将逊色。然而,不久前又出现一种说法:即使拦坝截流,三峡也“秀色不减”、“雄风犹存”。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记者最近赴三峡水域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们从湖北宜昌溯江而上,入南津关,进西陵峡。西陵峡,素以滩多水急著称,船行必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浓缩的都是精品",这句话如果用来评价郦道元的《三峡》,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三峡》不仅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而且可以说是山水游记中的极品:全文只有区区155个字,却道尽了三峡七百里风光的万千气象;论时间跨度,春、夏、秋、冬一应俱全;论描写景象,山、水、草、木应有尽有。无论是教者还是普通的读者,我们不能不为郦道元鬼斧神工般的语言功力所叹服。下面我们不妨从这样两个方面再来领略三峡旖旎的风光,品味三峡所呈现的大美。  相似文献   

13.
一、自学目的1、学会抓住特点描绘景物;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加深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二、自学重点学习描写景物特点的表现手法。三、课文导读这是一篇描写三峡奇景的散文。三峡的景色奇在哪里呢?先看课文中对瞿塘峡  相似文献   

14.
前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迁得出”的目标早已实现;后移民时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则成为关键。语言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问题对三峡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语言生态良好及语言和谐,将有助于改善三峡移民社区的社会环境、推动三峡移民社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三峡移民社区的社会融入与合作。为此,文章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湖南衡阳地区为例,从语言生态基本面貌、语言生态问题成因、语言和谐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考察了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问题。文章的考察及其结论,对三峡移民社区精准扶贫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都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晓林 《新课程研究》2010,(7):67-68,43
一、创设情境,贯穿全文,质疑诗中三峡情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其中,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现在,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相似文献   

16.
[实录展播]师:同学们,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画廊”的美称,它的风光究竟有多美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三峡风光图片去感受一下吧:(配乐投影风光图片)师:同学们,三峡风光令人陶醉大家是否也想去游览一下长江三峡呢?生:想!师:那么,走,到三峡去!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三峡之旅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师:这次旅行,我们的旅行背包里不带饼干、矿泉水,老师提议里面装以下东西:(投影展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水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下讨论的热点话题。长江三峡水文化是中国水文化和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有关三峡的纪录片影像,分析三峡水文化的传播内容,探讨水在三峡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三峡人对水的态度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万州历史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而欠厚,物质文化遗产多而欠精。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可从民俗文艺到文艺民俗的路径三个方面培育万州特色文化品牌:文艺是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文艺军团;产业是文化遗产的固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人家、美丽平湖"文化产业集群圈;宣传是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形式——"三峡人家"文化大特写。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文言散文,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既有正面落笔,又有侧面烘托;既有仰观远景,又有俯察近物.让我们看到一幅奇丽多彩的三峡山水图.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而不缺乏优美,以凝练、生动的笔墨为读者展现了长江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的奇景,富有概括生地描绘出长江三峡四季风光的美丽,字里行间歌颂了江山的美丽,从而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