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逃课现在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很多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毫无疑问,大学生逃课是破坏学风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因,如何遏制学生逃课现在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很多高校都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来约束学生逃课,试图通过遏制学生逃课来提高学风建设.但是大学生逃课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本文通过对学生逃课现象调研的结果,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四个方面得出学生逃课的原因,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逃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笔者对东北电力大学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分别按学生性别、年级、课程类别等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和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提出了建议,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勇 《文教资料》2009,(32):225-227
当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中十分普遍且日益严重的现象。本文剖析了学生逃课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方面的应对策略,以期还原大学课堂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普遍扩招,大学教育质量下降,以及就业难和读书无用论等观念的出现,使得高等学校学生逃课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就武汉地区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5所高校的大学生逃课现状作了调查和访谈,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态度,进而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社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了减少大学生逃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矫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逃课作为一种大学生学习失范的行为,已引起高校和教育主观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逃课现象予以适度矫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解决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引发逃课的原因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内部主观原因。结合具体调查,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优化学生培养方式、加强教育管理、强化学生学习意识,降低逃课率。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逃课好不好?无论是学生和学校以及社…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的逃课已成为各大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以及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重在思考大学生之所以逃课的原因,探讨如何积极面对逃课这一现象,进而提出要克服学生逃课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学生的逃课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级学生逃课的比例随着入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造成学生逃课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学生急于获得知识与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自控能力较差;客观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当前的教育质量不满意,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有差距。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表现为以下特征;学生逃课以"不去,也不点到"为主要手段;专业课旷课学生少,选修课和公共课旷课学生多;女生的逃课不再是"羞答答"的行为;城镇学生逃课率高于农村学生;党员逃课率相对较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有:教师上课不能给学生思维与学术的启迪和熏陶,教学管理缺陷,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对逃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同学间相互监督不够。降低学生逃课的主要对策: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严厉执行考勤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自我控制力;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逃课的危害性,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选课已成为常见的现象,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更加严重.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最后一批录取的大学生,他们的逃课原因和特点有别与本科院校学生.本文从学生、学校、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大四毕业班学生出现"空巢"现象,这不仅折射出就业难与扩招热,更使得大学本科教育无奈"缩水".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群体中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日益凸现。在多年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已不可避免地摆在高校各级管理者及任课老师面前。因此,开展对"逃课现象"的分析,已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逃课现象的特征 逃课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这显然是校规严令禁止的,逃课一旦达到一定学时就要被开除,一般情况下只有少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平台,是学生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生逃课现象。学生逃课一方面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挫伤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需迫切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产生逃课的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现在社会和高校中存在的客观原因。研究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要本着科学、客观、全面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遏制高职学生的逃课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趋势下,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便绸缪就业。但大学就业创业与课业负担的冲突,又引发逃课现象频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主流,将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时代的众创潮流契合起来,调查大学生"理性逃课"现象,并探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大学应对"理性逃课"的作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学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压力过大的状态下,而得不到缓解,就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曾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学中有55%的同学偶尔逃课,有18%的同学经常逃课,证明当前大学生逃课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分析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倦怠.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厌学现象愈来愈严重,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普遍而又严峻的问题。大学生厌学的表现为上课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逃课等一系列现象,逃课是厌学的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而大学宽松的管理模式,为学生逃课提供了条件和环境。笔者对陕西理工学院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他们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本科学生逃课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校园,大学生“逃课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大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认知性堪忧。逃课业已成为大学学生管理、学风建设、高等教育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并且对高校教育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合理途径让学生回归课堂,参与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基于此,结合工作实际,对大学生逃课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