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们喜欢我!”这是邢文华给自己定下的最初目标琊文华要用自己的情,自己的爱,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微笑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邢文华爱笑,一张笑脸让她和孩子们没有了距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邢文华都会让自己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进课堂,漪际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说邢文华的笑是最美丽灿烂的,在贺卡上,他们写下了:“老师的笑我喜欢”;下课后,他们递上了水把她团团圆住;在日记中他们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邢文华知道了这阳光般的笑,对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3.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诗——用“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许多听过李老师讲座,或者看过李老师著作的教师,都热切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像李老师一样,驾轻就熟地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4.
吴俊伟 《中国德育》2007,2(1):87-87
老师怎么也按捺不住内心对你的感激,独自坐在办公室中给你写这封信。作为老师,我怎么也没想到,一点点的付出却收到你这样大的回报。其实,尊重学生,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即将形成的高中生,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互相尊重,彼此欣赏,用阳光的眼睛看对方的心灵,洞察对方的需要。当你满足他(她)合理的需要时,就是对他(她)的慰藉。老师既做过初中老师,又做过高中老师,从这些年与学生相处中总结出一个道理:要做好老师,面对初中学生,要先做老师后做朋友;面对高中学生,要先做朋友,后做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才能接受你的教育,道理就是这样简单。社会再浮躁,老师不能浮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相似文献   

5.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初中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些顽皮或者放荡不羁的学生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班级工作面临难题。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陷入"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的尴尬境地。很多班主任做学生心理工作变得日益被动与无  相似文献   

6.
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能走进你的世界。那么应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在给学生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后,我做了让学生“给班主任的几点建议”的征稿调查安排,经过汇总分析,现在就学生反馈的一些信息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郭钿钿 《班主任》2010,(11):35-35
孩子常说:“我想要的你不给我;我不想要的,你却拼命地给我。”而父母们则说:“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种亲子互动的错位成为困扰无数家长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9.
陈玲 《广西教育》2014,(48):64-64
正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要想走进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沟通是贴近心灵的前提教师节前夜,我收到了学生叶婷给我的一封信:"老师,我想跟您说心里话,可又不敢说……最近我的作业总是出错,测试成绩不理想,您总是批评我,我觉得很丢脸……前几天,您问我为什么不举手发言了,我没有回答,现在我写信告诉您原因,请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身兼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时候,如何尽快地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的体会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要进行“移位”,把自己暂时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观察,考虑问题,设身处地想学生所想。俗话讲: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而班主任老师则要先交朋友,后塑灵魂。一、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授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要成为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和优秀品德的塑造者。班主任老师则更要在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下…  相似文献   

11.
“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有人用顾城的这首诗来形容老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其实,距离的长短是由老师决定的。当我们老师用真情去唤醒真情、用心灵去碰撞心灵时,师生的距离就可以最小化,直至为零。  相似文献   

12.
宽容与爱     
段淑君 《辅导员》2014,(20):53-54
想教育引导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也就是要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然而,学生的心灵之门并不像我们的超级市场,对谁都开放,你需要什么,就去选什么。特别对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他们常常紧锁心扉,不把真情实感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13.
小菲心事重重地走进聊天室(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沟通而特设的心灵小屋),我很诧异,因为她留给我的印象是:活泼大方,脸上常带笑容。“匡老师,我想请你帮帮忙!”小菲愁眉苦脸地说。  相似文献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从教近七年的普通语文教师,站在世纪之初的起跑线上,我不由得走进内心深处,以“三省吾身”为主题,来对自己“愿做一个特立而不独行的语文教师,记住学生,并让学生,乃至学生家长记住”的灵魂作一次深刻地拷问。一省吾身: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我始终以为,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激励”“发展”。第一串钥匙尤其重要。先说尊重。学生是很尊重老师的。你留心过没有?如果老师向学生借用红笔,学生一定会将双色或者三色笔…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7,(11A):60-60
教学自述 情感交流:“零”的距离,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我认为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辅导员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做到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平等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状况、思想动态等,才能避免工作盲目。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问达到了这种默契,那就说明学生已经向你敞开了心扉,把你视作了自己知心的朋友.这时双方的交流就会出现“零距离”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今天又是班队课,我刚走进教室,许多学生就大声叫道:“老师,你该罚,你说话不算数。”我大吃一惊:“怎么了,我犯了什么错误?”值日班长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上个星期我们举行手抄报比赛,你说星期三班队课的时候,公布并奖励获奖学生。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了,你还没公布,所以,我们大家认为你犯了错误,违犯了班规。”我拍了一下头,恍然大悟:“是呀,我怎么给忘了……老师违犯班规,甘愿受罚。同学们,请你们处罚老师。”第一次处罚老师,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他们三个一群四个一组地商量着。讨论结束了,学生纷纷发表他…  相似文献   

18.
徐玲 《江苏教育》2007,(5):44-44
最近很多校园在流行一本名为《新来的老师我喜欢》的书。打开活泼的封面,扉页上是作者寄语:“如果你很顽皮,就算你的老师对你一万个不满意.你经常要面对老师拉长的面孔和种种指责,也请你千万不要灰心——因为只要坚信自己是金子.奇迹总有一天会发生!”有着如此暖心和充满力量的话语,难怪此书能轻易占据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侯玉霞 《山东教育》2007,(11):16-17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 刚当初二·六班的班主任时,我发给学生一个表格,让学生把自己的有关信息填上,看着孩子们填的出生年月目这一栏,我心里不禁一动:这些孩子年龄大多在十二三岁,和我的女儿同龄,我是他们的老师,也可以做他们的母亲,他们也需要我的呵护和鼓励,那么,我怎样做才能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首先要明确课程的主要内容,确定重点难点,找准课程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的结合点,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使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如《走进父母心灵》一课,课前我让学生调查: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哪些让你反感的行为?然后课上组织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