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建国以来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基本形式、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作了梗概式分析,概括出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几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最新的实证调查数据,对现阶段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基本诉求给出比较准确的展示,对今后10年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变迁的流动总量、流动方向、流动距离、流动有序化等做出粗线条的勾勒。  相似文献   

2.
家庭结构是家庭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李村为个案,对比分析该地区1928年与2011年的家庭结构,发现该地区家庭人口规模缩减;在家庭代际变化中一代户比重的升高较明显,二代户、三代户所占比重最大;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核心化和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关的讨论:论述该地区家庭结构变迁的特征及趋势;构建了其家庭结构的转化模式:多子家庭结构的转化模式和独子家庭结构的转化模式;分析了"非农化"这一变量对于该地区家庭结构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和社会融合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家庭化程度与社会融合程度成正比。本文利用河南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家庭化程度、影响家庭化程度的因素、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动家庭的家庭结构类型比较单一,实际上就是单人家庭、核心家庭和一对夫妇户等三种形式。从家庭数量看,本质是家庭的占流动家庭的一半以上,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流动人口逐渐趋于家庭化和长期化的同时,流动人口以低层次的非正规就业为主,居住以租房为主,社会交往以原有亲朋网络为主,社会保障以原有保障为主,社会融合的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家庭结构总体趋于小型化,但在改革开放后,核心化趋势并没有进一步强化,传统直系家庭、三代及以上户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家庭结构变迁的动力不仅来源于城市化、工业化,也与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政治运动、生活条件、计划生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比家庭现代化理论和我国已有家庭结构变迁研究文献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转型导致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民工家庭代沟"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其给农民工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家庭代沟"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差异引起的,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子女、父母、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伟 《华章》2011,(31)
本文基于家庭变迁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结构二重性对家庭变迁研究时可以弥补以往研究中对时间性、与主体行动性的忽略,提出结构二重性是家庭变迁研究中的一种视角更全面的理论范式.并以建国以后中国个体家庭婚姻选择的变迁为案例具体阐述结构二重性对家庭变迁研究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向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近年来,流动人口逐渐由原来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由个体辐射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化,即流动家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城市家庭中的一种新现象。近一段时间,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有关文章、书籍层出不穷,但大多数有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宏观调查和论述,对于流动人口子女专门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分化的逐渐深入,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不断消解,农村外出流动人员已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等的高度关注,而对其中占主体的特殊群体一农民工的关注尤为集中,而本文以话语群作为研究分析的理论工具,以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一特殊群体在城市融入和农村回归中的思想行为变迁做出探索性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村女性就业流动是和谐社会性别关系和"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空间迁移和身份变迁为切入点探讨女性就业流动,建构女性就业流动的理论解释框架和运作逻辑,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的相关数据,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因子负荷系数、影响路径系数对女性就业流动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家庭经济发展能力变量对女性就业流动意愿和满意度的综合影响,以及对女性原生素质、就业流动过程和结果的多重形塑,并从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的五个维度对影响机制加以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单位组织,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其功能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关于家庭变迁的研究,学界也提出了家庭消亡或家庭淡化等一些悲观的观点,而中国农村家庭的状况也似乎支持这些观点。然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我们有必要对家庭的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做出理论上的反思,从而回应家庭消亡论和家庭淡化论。  相似文献   

11.
以制度主义的政策过程分析和家庭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变迁的双重实践逻辑。在制度和效率双重逻辑驱使下,中国家庭在结构、关系和功能诸方面发生显著转变。改革开放逾40年,我国城乡家庭面临巨大风险和压力,这是政府推行“再家庭化”不能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与社会功能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欧社会化逐渐由中世纪向现代转型,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亦在发生悄然的演变。本以英国和法国等主要西欧国家的家庭与婚姻关系为视角,探讨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的变迁与社会功能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汪传艳 《中学教育》2021,18(4):32-43
受"梯次化"流动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局限,流动儿童往往对家庭产生疏离感.利用全国四市流动儿童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儿童的家庭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流动儿童家庭融入状况一般,约一半的流动儿童家庭融入状况良好,超过一成的流动儿童难以融入家庭;分维度看,流动儿童的家庭认同感偏低,家庭依恋感偏高,家庭归属...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传统家庭及家庭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吾尔族传统家庭作为维吾尔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之一,在维系民族生存和繁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家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上发生缓慢的、渐进的变化。探讨维吾尔族传统家庭的特征,以及近十几年来家庭功能的结构性变迁,对研究维吾尔族现代化进程是有意义的。本文仅就维吾尔族农民传统家庭及家庭功能的变迁进行一点尝试性研究,以求教于同行。一、维吾尔族传统家庭维吾尔族传统家庭是以父亲或丈夫为核心的封建家长制度家庭。是以夫…  相似文献   

15.
产生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自身原因、教师原因和家庭原因。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对象较多集中在学生和教师身上,研究地域几乎都集中在城市或农村,而对地处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语文“学困生”的家庭原因及对策研究,则很少有人涉及。本文以地处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澧澹中学为研究对象,试图用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式对学习语文困难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经济、家庭文化、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的视角探讨适龄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选择问题。使用CFPS(2010)数据,本研究用Logit模型,估计了不同特征的流动儿童家庭为其子女选择接受学前教育的发生概率。研究发现,农业户籍、跨省迁移的家庭随迁子女入园机会更低;有教育储蓄的家庭,其随迁子女入园机会更高;而父母高学历、与子女同住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动儿童的入园机会。户籍仍是制约流动儿童入园的关键因素。我们据此明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家庭经营作为我国农业经营的微观组织形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主体地位。但现行农户经营分散化规模不经济,农业组织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家庭农场正是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形成的新型经营主体。文章指出家庭农场是当前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制度选择,分析了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经营主体在成长中所遇到的要素供给困境,并在此语境下提出加强"土地、资本、劳动与技术"等要素聚合的家庭农场成长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结构形态、功能变迁、家庭与经济、家庭婚育与妇女、家庭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梳理。通过对第一手的问卷调查和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当代南疆地区家庭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山西省有72.26%的流动人口家庭已经实现了举家流动,其中多数家庭采取一次性举家流动或"父母先行、子女随后"的流动方式,平均流动批次为1.49,批次间平均间隔时间为15.4个月。但是,在自身条件约束及社会政策支持乏力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家庭普遍生活水平偏低,家庭在城市中的保障能力差、生活融入度低,家庭功能实现状况不佳,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应强调政府主体责任,不断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家庭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人口大流动的时代,从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长期居留流动人口上升,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是主要趋势.这一趋势对于流入城市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教育体系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需求,国家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为主"政策,这一政策在为流动家庭子女的就学提供一定机会的同时,其苛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