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时,孩子偷拿父母的钱,并不只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行为的背后也许藏着美好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眼里,一般是父母不放心孩子,经常叮嘱这个那个。然而有时孩子也在提醒父母,并在父母的生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做饭洗米,习惯把水龙头打开,一边用水浇,一边用勺子搅,直到把米洗净。一次,儿子无意中看到这种情景,便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用勺子搅米时,应该把水龙头关掉。”我洗手擦肥皂时,只要儿子在身边,他都会及时把水龙头关掉,等我冲手时再打开。在儿子的提醒下,我不仅改变了以前的用水习惯,也注意了其他方面的节约。  相似文献   

3.
儿子参加了市少年宫书法兴趣班,每天要练一页大字。一天,儿子正在写毛笔字,我看他字写得不行,就帮他写了一笔。没想到,批改时老师把我写的一笔给圈了出来。我佩服老师的眼力和认真批改的态度,我写的一个笔画夹在字里面,居然给了特别的“照顾”。看着被圈出的笔画,我灵机一动,借题发挥,颇有深意地对儿子说:“你看,老师多有眼力啊!一下子认出了一个好笔画。”儿子大概听出了话中之话,但只是笑笑,没说什么,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争也没有用。为激发他对写字的兴趣,我采用了激将法,对他说:“我们来比赛。以后你写字的时候,我帮你写一个笔画,只写一笔。老师肯定会把我写的一笔圈出来。绝不会圈错。如果圈错的话,爸爸罚写一页。”听说要比赛,儿子一下子来了兴趣,说:“说话算数,我就是不相信。”我说:“不相信没用,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比赛。”  相似文献   

4.
宗尧 《家教指南》2005,(5):20-20
编发了本期“家教误区”一文,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5.
林子 《教书育人》2004,(4):44-45
我们时常都会在报纸、杂志上看见关于青少年性问题或性犯罪的报道,在一声嘘叹之后,引起我们担忧的不正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或身边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6.
江奔 《现代家教》2003,(9):20-20
最近,得知儿子的诨名叫“铁嘴”。我问是咋回事?儿子低头不语。他小表妹说,他老爱在老师面前提问,有时问得老师也答不上来。老师烦他,叫他“多动脑筋少说话”。他说:“动脑筋就有疑问嘛,不懂能不问么?”老师说:“你就是一张铁嘴!”这样,儿子的诨名就被同学们喊开了。儿子确实难缠,假日带他爬山吧,他问“这里咋会有一座山?山上  相似文献   

7.
儿子小宇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后却突然一落千丈。这样下去,别说名牌大学,就是考技校也会名落孙山啊!爱人哭得眼睛红肿,我说:“别急,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儿子成绩下滑,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对症下药。”我们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老师一脸无奈:“我也正在琢磨,这孩子也不笨呀,是不是你们俩闹矛盾影响了他?”咳!孩子学习成绩下滑,老子都跟着背了黑锅。我们怀疑他在早恋,但是老师也没有提供出证据。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儿子原来正在追求他的同学晓琪呢!一个14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对异性有兴趣,但他们还不懂爱。小…  相似文献   

8.
舒舒 《现代家教》2003,(9):21-22
春节又不期而至。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们来家里着实“闹腾”了几天后,总算都各自打道回府,家里又恢复了我所期待的宁静。我赶紧吩咐儿子快把散了的心收回来投入学习,好将几天来自白浪费的时间补回来。不料,从儿子的房间里传出了他悲切的哭声。  相似文献   

9.
李启锋 《师道》2005,(9):57-57
儿子18岁了。我作为他的老师,他的家长,虽然没有给他买过名牌衣服,也未曾带他到外国旅游,但仍然自以为称职而自豪——因为我从儿子4岁起,就带着他开了一处“农场”,至今已经14年。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是一个离婚8年的单亲妈妈。离婚后,我和孩子所有的财产只剩下一台旧钢琴和各自换洗的衣服,家徒四壁,连桌椅、板凳、床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1.
儿子交友记     
儿子打小就特黏我.从我下班刚进家门起.小家伙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嚷着要我和他玩.就是我上趟洗手间.他也会眨巴着眼睛.从门下的通风口一刻不停的探望.俨然把我当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女大儿子很小的时候,我有强烈的望子成龙 的愿望。从他刚开始呓呀学话时起,我就拼命向他灌输唐诗宋词、加减乘除、英语等等。儿子上幼儿园后,不仅能够背诵许多诗词歌赋,还能写一手很好的汉字。那时我总感觉儿子肯定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 儿子上学后,第一年的成绩的确不错,期末考试全班第一名。从此,我就放松了对他的教育。白天他最爱看的是《西游记》,我每天都依着他。新学期一开始,他连走路说话都爱模仿《西游记》里的一些语言和动作,并且贪玩成性,不愿学习。从此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老师三天两头把我叫到学校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3.
球迷儿子     
刘松 《陕西教育》2005,(2):30-30
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突然问我:“爸爸.你爱不爱足球.什么时候知道世界杯的?了解哪些球星?”我不爱足球,但1982年就知道有世界杯.至于球星说不上几个,我不经意地说道:“你问这些干什么?”儿子笑而不答。这一问.倒使我发现了“新大陆”,儿子开始迷球了,正在寻找知音,  相似文献   

14.
15.
在全社会正在努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不由得想起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两个真实的故事。事虽过多年,但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习惯是经过长期重复坚持而形成的固定的、自然的行为方式,就像我们养成定点吃饭、睡觉的习惯一样。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孩子的配合,也是磨练与考验孩子和家长意志的过程,更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有个智者下乡旅游,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一位老人正驾驭两头牛在田间耕作。智者走过去问老人:“这两头牛哪个更好呢?”老人没吱声,继续耕作。智者感到很奇怪,便跟在老人的后边走到田头,又向老人问了一遍哪头牛好。老人把牛放在地头上吃草,然后附在智者的耳边小声说:“草地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智者大惑不解地问:“你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老人解释说:“牛虽然是畜类,可它的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大声说,它们就会从我的声音、眼神和手势上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不太好的牛心里会难过的。”智者大惊———原来畜类也怕贬低!我们姑…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不到八岁,读小学二年级。不久前,我出差近一月后回家,儿子兴高彩烈地告诉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说他写作文啦,并说要读给我听,说着便端起本子读起来。我的一家我家住在桑植县十一学校,家里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爸爸叫熊朝述,在桑植县十一学校教书,他喜欢的就是读书。我妈妈叫刘桂云,在桑植县十一学校食堂上班,她  相似文献   

19.
隋国祥 《山东教育》2003,(26):16-16
有一次跟学生交谈,一名学生讲了个“巧卖酒瓶”的故事。那天门外来了个收酒瓶的,妈妈让他拿了些出去卖。收瓶人检查了瓶子,数清了数目。其中一个瓶口破损了点,给剔了出来,他又拿回了家。妈妈见状,赶忙又找出几个,连同退回的那个一块儿拿出来。趁收瓶人没注意,悄悄放进了已数过的瓶堆中。最后付钱时,妈妈告诉人家:少数了一个。收瓶人当然不信,他妈妈要求重数一遍———果然少数了一个。于是如数付了钱。这名学生最后说:“看来干什么都需要动脑筋!”听完学生的话,我感慨很深。想起了在学校里的一幕幕情景:许多时候当学生做了什么错事,老师询问…  相似文献   

20.
我的儿子李硕是山东师大附小一年级的学生。据他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张瑶老师说:“你的儿子在性格上越来越像你了。”尽管我知道我的性格达不到特优级别的要求,甚至我的爱人经常说我的毛病不少,但是,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自己的性格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况且,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把自己的性格修炼到至真至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