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量的计量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量、计量、计量单位和名数等。这些内容分散地编排在二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在量的计量里,计量单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较好地掌握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互相转化呢?不妨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三步走:建立观念、理解联系、揭示规律。一、建立观念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形象的认识,是一种浅层次的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相似文献   

4.
学习三类"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认识"中的某一知识后,学生的作业、考卷中常会出现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对"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三类"计量单位的认识"的教学进行调研和实践,试图寻找提高"计量单位的认识"的教学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计量单位中宁县鸣沙完小吴玉泉,薛营完小邓光艳针对小学儿童天真、活泼、好动、偏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我积极格用数学被材,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计量单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直职演示。在低年级教材中,有些计量单位比较直观、具体,靠演...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页。教学设想1.教学问题"吨的认识"是一节数与代数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强振宇 《成才之路》2014,(36):41-4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认识厘米”一课是小学数学“量”的教学开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些长度计量单位是非常抽象的,而且建立清晰的1厘米长度观念也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紧扣低年级的学生特点,有效设计课堂教学,从教材解读、教学畅想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客观事物要量化就必须用到计量单位。它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数学知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比较重视单位之间的换算,但实际上对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苏教版教材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时空,旨在让学生能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深刻地体验和感悟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结合实际加以灵活运用。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建构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介本内容是在学生们初步认识了计量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对计量单位的认识。由于学生对计量单位这个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而人民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况且学生们又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及人民币已有的经验,教材在这个地方插入此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方便,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如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二、目标预设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认识重量单位吨。3.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毫米、分米、千米。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教材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概念。分米虽然不是常用的计量单位,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建立升的概念是有用的,因此教材对分米也作了介绍。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千米这…  相似文献   

11.
"桌子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第二节课,此课要让学生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空间观念。认识厘米是小学阶段学习计量单位的开始。而计量单位的产生不能仅靠教师的讲授,而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听过或见过“千米”,但对“千米”的感知总体上还是模糊的,通常不会形成1千米的长度观念。另一方面,千米是一个较大的计量单位,它无法像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那样制作教具或学具,也无法借助肢体动作进行比划。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走一走或乘坐交通工具去直观感受1千米,引导他们利用间接经验,在推算与想象中建立1千米的表象,建构1千米的概念,同时为他们今后认识吨、公顷、平方千米这些较大的计量单位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阶段,有多次关于计量单位的教学,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等等,教师在这些计量单位教学中运用过不同的策略,让学生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关注起点、关注活动、关注方法三策略,着重于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的名称及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背得滚瓜烂熟,却估算不出一支铅笔的长度、一只鸡蛋的重量;有的学生认识直角却不知道怎样用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的名称及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背得滚瓜烂熟,却估算不出一支铅笔的长度、一只鸡蛋的重量;有的学生认识直角却不知道怎样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计量单位换算错误的根本原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计量单位英文缩写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使用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丰富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约抽象之美。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旗杆高10厘米”“小明的身高132米”“一个鸡蛋重50吨”……在一个成人的眼里,对于学生的这些回答往往感到不可思议,常常抱怨学生在乌七八糟地做些什么事?怎么一点“数“都没有!的确,这与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对这些计量单位有所接触,并且时常听到、看到、用到这些计量单位来表示一些具体的数量的话,那么在课堂中遇到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就“简单”了。  相似文献   

18.
游基宏 《江苏教育》2008,(18):25-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19.
【教材及学情分析】在浙教版新思维教材中,《认识毫米、分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用尺度量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学生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是部分学生也有所了解。对于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学习,教材强调学生的直观体验,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数一数、量一量、找一找,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计量单位的认识和实际问题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在现实情境中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因此,计量单位的教学应重感悟、重过程、重体验、重运用。一、激活生活经验,找准认知起点在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应激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找准认知起点,抓住学生思维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