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娅琼 《新闻世界》2009,(7):135-136
“人肉搜索”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依靠人的力量在网络上形成的信息搜索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网络暴民”等社会现象。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人肉搜索机制中的“网络暴民”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引导和解决“网络暴民”现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视阈下“网络暴民”成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由网络事件凸现出来的“网络暴民”现象也成为当前网络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暴民”现象的成因,把握“网络暴民”现象的实质,以期找出规避“网络暴民”现象的措施,为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建立网络良好秩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闻失范现象, “标题党”屡禁不止.近来国家网信办出台相关规定,强化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与规范.文章从新闻生产、网络文化与媒介管理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标题党”现象的根源、影响与治理路径.文章重点讨论了媒介技术变革对新闻生产的改变、“标题党”与网络文化的关系,并对管理新规作出一定的分析.文章丰富了“标题党”现象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翟一晓 《新闻世界》2013,(7):162-163
【摘要】近几年“网络炒作”现象日益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红人令人应接不日殴,我们所熟知的凤姐、犀利哥、兽兽等,无一例外都是借助“网络炒作”而一夜成名的。本文通过对“网络炒作”的背景、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了过多、过滥的“网络炒作”对公众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炒作所带来的伦理缺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路径,旨在为杜绝恶意网络炒作现象、构建健康和谐的绿色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倩 《新闻世界》2013,(8):122-124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具有狂欢表征的现象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永凤 《新闻世界》2011,(11):100-101
本文通过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本身的同质化倾向、网络传播的共享特征与网络经济的消费主义模式以及网络的“信息鸿沟”现象,来分析互联网对文化同质化现象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巩霜 《新闻前哨》2021,(3):78-79
传播适应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由霍华德·贾尔斯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学相关的课题研究中。用“打工人”自嘲,是目前网络上较为热门的表达方式,用传播适应理论来解析“打工人”自嘲语言现象,对理解网络自嘲语言现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文化文本作为一种“元语言”行为、批判行为,可以说是新生代网民“游走网络”、“点击体验”的一种例行反应和集体无意识的映射、释放。本文从互文本理论角度入手,以网络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杜甫很忙”等文化现象为例,就新生代网民对网络流行文化文本的互文性建构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9.
蔡震 《传媒观察》2015,(2):57-5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使“网络暴力”成为当下一大“奇观”。本文以最近几年的热点为例,分析“网络暴力”现象的一些特点,以及“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网络暴力出现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但对其定义,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网络暴力其实是媒介审判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却是一种不健康、不积极、不道德、不理性的变异发展,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它所带有的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行为,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并侵犯其隐私权、人身安全权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从网络数据库检索技术的提供对用户使用的影响出发,分析了网络数据库检索技术使用的“边际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提于网络传播效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晓蕤 《东南传播》2011,(11):61-63
互联网发展的“无组织性”和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给网络传播规律的挖掘及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传播的主要平台是www,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无尺度”等特性以及“六度分隔”、“马太效应”等理论和现象的分析,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在传播途径、传播策略和传...  相似文献   

12.
周圆 《今传媒》2016,(5):54-55
“反沉默螺旋”作为一种与“沉默螺旋”相背的传播模式,在当下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寻“反沉默螺旋”的界定,认为其为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模式;其次,从互联网、传统媒体以及网民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变化的原因;接着,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分析“反沉默螺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最后反思“反沉默螺旋”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哈尔滨警察命案”为例,着重对网络中“舆论监督”与“滥用监督权”进行论述。分析“哈尔滨六警察”命案中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提出网络媒介监督是草根话语自由观点的交锋,分析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滥用网络舆论监督权的现象。在新时期下,应该正视网络信用危机,防止网络环境的沙漠化,提出积极构建健康网络舆论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傅毅飞 《新闻通讯》2010,(10):49-50
近年来,像“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很傻很天真”、“被幸福”、“犀利哥”……这样极富特色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影响并丰富我们的生活。所谓网络热词,又称网络流行语,指的是由网民创造或发掘的、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盛行的词汇或句子。它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和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春晚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网络春晚存在的“对网络春晚的定位不准,对网络春晚的网络元素认识不清,对节目的精彩度重视不够”等问题,“廊坊网络春晚”用成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地市级网站举办网络春晚要在“小”字上做文章,内容上要“小”——做到主题鲜明,以草根为主;形式上要“小”——做短做精,以歌舞为主;观众上要“小”——做好互动,以年轻人为主。要着眼于“小中见大”:把“小”做到极致,做出影响力,做成品牌——因为品牌是有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16.
赵娟 《新闻世界》2010,(12):120-121
近年来,随着危机事件频发,网络在危机传播与危机解决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舆论的作用不可小觑,但网络舆论也存在着“失范”现象。本文主要对危机传播中网络舆论的优势与失范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危机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陈自瑶事件”始,网络“人肉搜索”现象逐渐引起了传统媒体与现实社会的关注,本文分别从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对该现象进行了概念、传播机制、文化成因等方面的探析,并指出作为技术进步的“人肉搜索”应该在人类的手中得到善用和规制,并呼吁推动相关网络法规或网民自律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治理网络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暴力,正在成为网络社区的一个热门词汇。自“虐猫事件”后,“网络暴力”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铜须门”、“史上最毒后妈”、“姜岩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接踵而至,参与网民数量形成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当网络暴力日益泛滥,我们需要尽快梳理网络社区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规范,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侮辱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侵犯了当事者的隐私权与名誉权,给其生活造成相当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19.
“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借用气象学的一个概念“蝴蝶效应”,来描述网络舆论监督中的网络独特的舆论生成现象。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蝴蝶效应”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发展和变化又有怎样的规律性?它的舆论意义如何?作者通过个案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静 《新闻爱好者》2010,(6):121-121
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等已经流传到了现实社会中,并且不断变异,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这些不仅仅是网络流行语,更折射出了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本文将就“标题党”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现象的阐释和分析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