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烛影摇红》作于1932年。这是刘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二胡曲,28天后这位天才的作曲家就与世长辞了。此曲的曲名是借用宋词同名词牌而来的。烛影摇红原是北宋词人王诜《忆故人》首句的前四字: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当时著名词人周邦彦用它作为题名另作新词,后来就成为一个词牌了。刘天华用词牌来作为曲名,也仅此这一首。不仅说明刘氏古典文学的底子深厚,而且与用吟、操、行等一样,偏爱用古典曲  相似文献   

2.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此曲以一支风格新颖、节奏明快、旋律豪放的二胡曲,确实可以说是作者创作的最为光明的一首乐曲了。在刘所处的时代,不仅政治上混乱不堪、黑暗无比,经济上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而且在文化上尤其是音乐界更是重西轻中,民族音乐已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然而,刘天华对民族音乐怀着深厚的情感,这与他从小接触民族音乐与乐器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又学习了西洋  相似文献   

3.
《苦闷之讴》,又名《苦中乐》,刘天华作于1926年8月。《苦闷之讴》即《苦闷之歌》,其讴字是借用了楚调、蜀音、蔡讴等传统腔调的称谓。今所谓讴歌作叠字解,讴即歌,歌即讴;作动词解就是唱歌。此曲又名《苦中乐》,说明刘氏在写作之时,虽感到异常的苦闷,但苦闷之中还没有丧失自信心,丧失进取心;还能苦中自乐,苦中找乐。在写作此曲的1926年,对刘天华来说确实是十分地艰难与困苦的。是年,发生了震  相似文献   

4.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传世的《二泉映月》二胡曲,内容深刻、结构严谨、艺术新颖、演奏手法有所创新,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二胡教学与演奏的提高,而且对弘扬我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和创造民族的新音乐文化,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悲歌》,又名《处世难》。创作于1927年冬。与《苦闷之讴》的创作前后相距不到一年。1927年也是军阀割据与混战的一年。这年,奉系军阀赶跑了皖系的段祺瑞,占领了河北省,进驻了北平。更有甚的是,军阀张作霖手下的政客刘哲充当了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于是,对教育事业横加摧残。先是把北大、师大、工大、医大、农大、女师大、艺专等9所不同类型的大专院校,强行合并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国立京师大学堂。接着又以陈腐的音乐有伤风化,无关社会人心为由,勒令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女大音乐系停办。后来经刘天华与音乐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奔走呼号,女大音乐系才得以幸存。而萧友梅主持多年的全  相似文献   

6.
《病中吟》是刘天华创作的第一首二胡曲。吟是古代的一种诗歌或乐曲的体裁。例如,在魏晋时期就有歌、曲、乐、引、行、吟、操、弄、拍、讴、怨等体裁形式。如上古的《南风歌》、《采薇歌》;相和曲《箜篌引》、《罗敷行》;平调曲《从军行》、《燕歌行》;楚调曲《泰山吟》、《梁甫吟》;清商曲《江南弄》;杂曲歌辞《游子吟》,等等,以后这些体裁名称就一直流传了下来。像唐代有名的孟郊《游子吟》、白居易《秦中吟》等。现在这种体裁在古琴曲中遗留的最多,如《别鹤操》、《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良宵引》、《春晓吟》、《昭君怨》等。明代王骥德《曲律》中在讲到各地的方言腔调时,也用了秦声、赵曲、燕歌、吴龡、越唱、楚调、蜀音、蔡讴等称谓。实际上这些不仅是强调与突出了各地腔调的差异,而且也表现出了汉语同音词汇的丰富。因此,这些体裁从现在来看,已体现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用之能给作品披上一层颇具古风的意味。由于刘氏有着十分深厚的古典文学与音乐基础,因此,他十分偏爱运用这些乐曲体裁名称。他创作的乐曲中就有二胡曲《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光明行》、《独弦  相似文献   

7.
《良宵》是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良宵》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我国杰出的民族乐器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民乐改革家刘天华先生,在我国民族音乐中有着相当至关重要的地位.刘天华先生把西方乐器及音乐中的许多素材作用于本民族的器乐演奏和民族器乐曲的创作当中,将中西方的演奏技法、记谱方法融会贯通,中西交融,其民族器乐琵琶曲《虚籁》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虚籁》的记谱方法、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9.
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他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良宵>与<月夜>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两首二胡独奏曲.本文对这两首乐曲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月夜》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乐曲的音调上采用了传统的江南地方音乐素材,带有浓郁的水乡韵味,使二胡发出了宛如纤尘的妙音,让人忘却世俗的纷扰,聆听音乐带来的安逸.笔者根据自己学习演奏《月夜》时的心得体会,对乐曲的艺术表现与版本演奏的比较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二胡演奏者的演奏技术以及二胡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作...  相似文献   

11.
刘天华于1928年创作《闲居吟》,此时是他音乐创作的高峰期。生活日渐稳定,但社会大格局仍处于动荡,闲暇和怡然自得的状态下还有着一丝隐隐不安之情的背景下创作出了这首乐曲。针对二胡的演奏技巧上融入了泛音演奏的技法。该文章通过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来解析《闲居吟》这首二胡大曲。  相似文献   

12.
13.
<正> 《草原新牧民》是一首描写草原新牧民生活情景的二胡曲,同时也描绘了富饶美丽的草原风光,展现了草原牧区的美丽、壮阔的景象,倾吐了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对草原、对新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未来的憧憬。全曲由七个部分所组成。乐曲的第一段为欢乐跳跃的小快板,乐曲描绘了草原新牧民朝气蓬勃地骑着骏马驰聘草原的欢乐景然。演奏这一段时,速度不易拉得太快,中速稍快即可;快弓要求拉得干净、清楚,手腕要自然放松,节奏重音要拉出来,尤其是一、三、六、八、十三、十九几小节的第一个音,要比节奏重音还要稍重些,这样,才能使音乐更为生动、形象化。第二段描写了牧民们经过一段骑马奔驰以后,余兴未  相似文献   

14.
此曲作于1928年6月。这年,由于学校停办失业后又恢复了上课,同时刘天华开始考虑创办国立北平音乐学院。因此,生活稍有了安定,心情也比较愉快,在这种情感氛围下创作了此曲。有人把刘天华创作的10首二胡曲分成两类:一类是苦、独、病,一类是悲、空、闲。据刘氏的学生陈振铎回忆,在1945年重庆国立音乐院国乐组学习时,又有学生杨其铮取乃师创作的10首二胡曲名,编成五言联以便记忆,颇  相似文献   

15.
刘天华的《独弦操》又名《忧心曲》,作于1932年1月。从曲名上看,独弦就是单用一根弦演奏。这种奏法显然是借用了我国古代稽琴上的一时应急奏法,以及小提琴上的一种巧妙奏法。据[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有一段徐衍奏稽琴的故事:熙宁间,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稽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自此始为‘一弦稽琴格’。这  相似文献   

16.
赵亚 《文学教育(上)》2014,(10):121-121
《幻想曲》是以一种虚幻的旋律,给听众以遐想和任意遨游的空间以及给演奏者自由发挥的余地。其中西南地区民间音乐特色的旋律占重要地位,而技巧则隐藏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有力地表现了演奏者心灵中细微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著名的捷克民族乐派、杰出的爱国作曲家德沃夏克于1879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是一首典型的具有独特捷克民族色彩的音乐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且常被多数演奏家演奏,是德沃夏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现存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与《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都...  相似文献   

18.
《月夜》是刘天华创作的第二首二胡独奏曲。1918年初稿,1924年定稿发表。据其弟刘北茂回忆他在家乡举办暑期国乐研究会时演奏此曲的情形,实际上此时已初稿写就:大约在农历七月初的一天,入夜,炎炎的骄阳早已沉入西边的山谷,天气还是异常闷热。人们都在屋外不断地摇着大蒲扇驱暑纳凉,我亦跑到礼延学堂去溜达。当我走近那葫芦形的荷花池时,只见一弯银弓似的新月正升上树梢,二兄正端坐在荷花池畔聚精会神地为大家演奏他创作的二胡名曲《月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刘天华先生的琵琶作品《虚籁》的学习,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国乐所处的环境危机和发展矛盾入手,探讨作者所表达的乐思到创作中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探讨其对当今民族音乐,国乐继承和发展所起到的教育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