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某种条件下的可变性以及内在性的特点,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性,即内在素养和品质。就知识、能力而言,知识经过人的内化,才成为素质,内化过程是认识、感受、体验的过程。高校学生经过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的磨炼,逐步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本文主要论述高校后勤社会化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个概念强调了素质形成过程的内化特征,即将社会所期待的各种知识、能力、意识内化为个体自身的稳定品质。因此,从社会化理论来看,素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个体素质社会化过程,是社会化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素质自我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素质是指个(群)体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本质属性。人的素质是指其在先天禀赋基础上,经环境和教育形成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素质特点:一是内在性,如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是把道德准则内化自身本质特征并规范自我言行能抵御环境逆向影响的人。二是发展性,人的素质经环境、教育和自身奋进而提高。三是素质的整体性,指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这正是它同片面追求学生升学为主的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中小学基础教育是青少年成才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阶段。面对世界性政治军事挑战、经济和人才竞争,能否实现把教育着眼点放到…  相似文献   

4.
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从重知识到知识、能力并重的飞跃,从知识、能力并重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的飞跃。这两次飞跃并非简单的概念叠加过程,而是艰难且复杂的发展过程。即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知识直接内化为素质。素质作为教育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不同于知识、能力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内在性。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素质教育需要有“丰富营养”的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真正达到“内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支敏 《教书育人》2004,(2M):26-27
一 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生理基础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自我控制约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同时素质又是知识内化和升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内化”意识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从重知识到知识、能力并重的飞跃,从知识、能力并重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的飞跃。这两次飞跃并非简单的概念叠加过程,而是艰难且复杂的发展过程。即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知识直接内化为素质。素质作为教育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不同于知识、能力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内在性。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素质教育需要有“丰富营养”的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真正达到“内化”的目的。一、边缘意识素质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生理基础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自我控制约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同时素质又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有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素质是一种相对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初的中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已深人人心。要谈素质教育,先看什么是素质,周远清同志曾说:“素质是人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人才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才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因而素质教育是对人才的全面教育,是对人才民族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化科学素质、劳动素质、身体素质的教育。爱心教育又是人才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群体、个体互动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依赖社会的帮助和个体主观能动学习,适应社会生活并被社会所接纳、成为社会成员以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因此,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从社会化的内容看,无论是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或是培养社会角色,都是教育努力的结果。所以说,社会化是教育极为重要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是指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的环境影响及教育作用的结合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的品质结构,是把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而形成和稳定的品质和修养,通俗地说素质就是做人和怎样做人。素质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情操、意志、身体、心理、知识,技能乃至个性各个方面的整体的全面的基本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社会化。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氛围中,其道德素…  相似文献   

11.
技校在教育培养人的问题上,从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到注重提高素质、倡导创新精神,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我们开始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技校生素质构成中,有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关于“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和科学性及其内涵的科学界定,目前学术界仍在做积极的探索。我认为,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可…  相似文献   

12.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首先要弄清这种素质的内涵。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里品质。依此类推,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则是指领导干部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在领导  相似文献   

13.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通过交往,个体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可以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角色,形成完整个性,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14.
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一般称之为角色理论,它是研究个体社会化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品德的社会化。因为社会化就是指每一个体经过一连串的社会学习,把社会文化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也包含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即个体把社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成为符合社会道德需要的人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德育中运用角色理论是有一定意义的。在幼儿园德育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期望,指导幼儿的角色学习,帮助幼儿解决角色冲突,使幼儿掌握角色行为模式,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让幼儿扮演多种角色。不断学习新的道德知识。每种角色都有自己一套规范性的行为,一个人充  相似文献   

15.
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体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既指人的个体素质,又指群体素质。它具有内在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教养以及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公民政治素质是公民综合素养的核心,是指公民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她)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素养,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意义一般认为,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自己积极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从而吸收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并形成和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或者说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内化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形成和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整个一生的社会化是分阶段进行的。小学生个体社会化,属于人的社会化的早期阶段,也是整个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后社会化就可能顺利实现。因此,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发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教育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通过教育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1]。在实践中,这两个过程互为前提、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整体论视野对素质教育进行考察,其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并列的,而是部分与综合效应(全面发展的人)的关系。文化育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其实质是在知识教育中,通过文化价值等因素的介入,以文化的有机整体,实现"文而化之"。在教育内容上,文化育人意味着以文化整体观来认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并贯穿于教育过程,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文化育人注重知识内化,强调通过内化和升华,使之成为教育对象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关于素质     
《教育文化论坛》2009,(2):93-93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