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唐代七律前已有人不少精辟论断,然较少有人从宏观上对其整体演进轨迹加以论说。本从七律之初成、七律之发展与过渡、七律之集大成、七律之繁荣、七律之精纯等五个阶段入手,贯串各阶段之主要人物,展示唐代七律演进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2.
自德宗贞元中至文宗大和年间,诗坛风光旖旎,佳作荟萃,七律蔚为大国。短短四十年,染指七律的诗人近七十,七律达一千六百首之多,超过了前两百年七律创作之总和。白居易、元稹成就斐然,张籍、王建创作繁丰,韩愈、贾岛、柳宗元、刘禹锡各有建树,姚合、杨巨源、牟融、李绅、鲍溶、殷尧藩等亦各有千秋。唐代的七律创作,首次出现了繁荣局面。白居易是七律发展史上的一面大纛,其七律有589首,是杜甫的三倍多。由于他的  相似文献   

3.
从唐迄今 ,唐代乐府诗研究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演进阶段 ,每个阶段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唐代乐府诗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与唐前乐府诗研究相比仍然显得较为滞后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正>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他树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确立了自己在唐诗坛上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的独特艺术美。一、韵律之美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它的节奏和韵律,读之朗朗,唇齿生香。李商隐工于律诗,尤长七律,大家熟读的无题诗和比较有名的诗多为七律。律诗尚声律重对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唐代多数诗人轻视,认为格律的约束破坏了意境的营造。然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七律的情景结构,符合体制规范,甚少变体,主要表现为:中二联写景状物,首尾则重抒情点旨,故柳子七律情感强烈、满纸涕泪;情景关系与诗句结构的结合,能够呈现出起承转合的节律之美;写景多为概貌式描写,并未碎细。唐代律诗最为突出的特征除格律对仗外就是情景结构的建设,以情景交融、意境浑成为七律的最高追求,形成了唐律诗即景缘情的审美品质。柳宗元七言律诗,虽数量很少,却成就尚高。在其本也算不多的164首诗歌中,可谓是一枝独秀,令人瞩目。这与柳宗元才学出众、情景结构掌控得当很有关系。其七律,描摹景甚是生动,全新展现了地处偏远的柳州岭南风光;抒发情则哀而酸楚,贬谪之痛与岭南之恶,与七律的形式格律巧妙结合,真正是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了。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乃至整个七律诗的发展史上,杜甫和李商隐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比较两位诗人的七律创作艺术,可以发现李商隐在对杜甫七律章法、句法的学习模仿的同时,却能另辟蹊径,自具面目,这主要表现在诗歌中则为对仗灵活巧妙,分承由浅入深,句法变动不拘。  相似文献   

7.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8.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唐代已具备了令人瞩目的规模和特点。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已进入了成熟阶段。宋人洪迈称唐代诗歌和小说并为“一代之奇”(《容斋随笔》),是很有见地的。鲁迅在评价唐代小说时也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中国小说史略》)只要我们对唐代传奇的艺术成就作些简要分析,就不难看出鲁迅、  相似文献   

9.
中唐诗人王建共著有八十三首七律,他以创作原则的“略去葩藻,求取情实”、构思取意的“翻尽本色、别出妙理”、谋篇结构的“眉目可辨、跳掷深稳”而成为唐代七律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在唐宋诗人的笔下,有许多写笛音的诗词。唐代有许多边塞诗写笛声的。寄托了边疆戍卒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律《从军行》。全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在寂寥的边塞,传  相似文献   

11.
写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由来已久的题材之一,纵观先秦至唐代的写梦小说,演进之迹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小说文体自身的独立、成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来文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本文拟从题材内容、叙事结构及创作主旨三方面来论述佛教对唐代写梦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笔耕不辍,产量颇丰。他的诗不管是叙事、写景或抒情,往往带有沉郁、忧伤的情调。而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一改往日文风,明快、豪放之情跃然纸上,乃为杜诗中绝无仅有,以至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相似文献   

13.
一、解题:题目用的是唐代李商隐七律《无题》中的一个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是写离别思念之情的,“丝”和“思”谐音双关,表达了思念不止,至死不渝的坚贞忠诚。现在,这诗句已有了新的含义,常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崇高精神。人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歌演进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与唐代诗人对唐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所作出的主体性回应密切相关。无论是初唐的除弊布新、盛唐的转益多师,还是中唐的多元化诗路、晚唐的心灵境界的呈现,它们一方面折射出其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充分表现出唐代诗人对时代、人生真诚开放的心态与对艺术创新求变的追求。高度的主体性意识正是唐代诗人创造力的源泉以及唐诗之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邵雍的诗学思想基本形成于庆历、嘉祐时期,代表了诗文革新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分支,但其现存《击壤集》绝大部分作品作于熙宁年间,因此他对熙元诗坛影响更大。他的七律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内省自适,一类为外化教人。内省自适源于“颜回之乐”,外化教人源于“孔门之教”,这使得他的七律呈现出鲜明的理学特征。他对于七律的最大创变在于形式,以“吟”体结构七律,使得七律具有了古体的顺畅流走之感,也因过于口语化而失去了七律的形式美,从而将白体七律的语言平实坦易,重视说理写意,不注重诗法的特征推向了极致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邵康节体”七律。北宋白体七律的发展流变呈现出一正两变的特征,欧阳修、苏辙、张耒的七律代表了白体中的正体,邵雍七律和苏轼七律则分属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16.
写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由来已久的题材之一,纵观先秦至唐代的写梦小说,演进之迹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小说体自身的独立,成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来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本拟从题材内容,叙事结构及创作主旨三方面来论述佛教对唐代写梦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帝王的宴饮活动在帝王活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频繁的宴饮活动促进唐代乐舞曲目的增加和表演形式的变化。同时,随着宴饮活动地点的变化,宴饮诗的内容逐渐转向对自然风光的描述,诗词变化反映出宫体诗向七律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悼亡诗由潘岳开始,到唐代蔚为大观.一直以来,探求悼亡诗作的人已不少,然多从个体作家作品人手,或倾向于探讨悼亡诗作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较少有人从其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本文正是试图从文化精神方面人手,通过唐代悼亡诗这个窗口,探讨中华民族对待爱情、生命的情怀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怀之情,并与西方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9.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代诗人崔颢(704—754)这首曾使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701—762)甘拜下风的《黄鹤楼》,堪称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唐诗三百首》就把它列为七律的第一首。原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相似文献   

20.
唐诗学是明代诗学的主体,七律研究是明代唐诗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中的七律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七律论成为了明代唐诗七律研究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