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起老年期刊的宗旨和特征,十有九人会说,无非是一个“老”字。这话似乎也不无道理。期刊的性质是“老”字号,刊名上大多都带着个“老”字,如《中国老年》、《老人天地》、《山西老年》等;有的刊名中虽然不见“老”字,但也是“晚霞”、“晚晴”、“夕阳”、“金秋”之类象征着老年的字眼儿;期刊的读对象当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于是,老年刊物无论从刊名到读,从内容到形式,一切皆“老”了。  相似文献   

2.
“擂台赛”真不知哪辈子交的好运,在荧屏上是越来越跑火。体育节目要摆擂台,《知识竞赛》要摆擂台,《起跑线》也跟着摆了起来,综艺节目更是请了一拨又一拨的名人和准名人来做“抢答”。这倒也罢了。没想到最近又扩展到老年人节目,在《夕阳红》中摆开了“智慧老人擂台赛”。那些“鬓发苍苍”的老人们,在他们孙女般大小的主持人的指挥下,木然地、笨拙地投篮、做游戏、看图写话、回答试题这实在让人看着有些别扭。老大一把年纪的人了,经历了多少风雨洗礼,奋斗了一辈子,竞赛了一辈子,不少人是跌跌撞撞,伤病缠身,现在已近“夕阳”,…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许多大作家都提倡文章的朴素美、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曾把好文章比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新华日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二版刊登的《“富光棍”之谜》,写得清新、淡雅、朴实,就是新闻通讯中的一枝出水芙蓉。  相似文献   

4.
朱熙勇 《新闻前哨》2022,(24):38-39
<正>经历过寒冬,才能领略春天的美丽;体验过生死,才更珍惜每个平凡的日子。2022年4月7日,我在《湖北日报》视点版刊发的专题摄影《我挺好!》,起源于一则1月7日网上流传的视频:89岁的新冠肺炎痊愈者王欣老人在家拉小提琴,抖音点击量超过百万。王欣老人是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收治的患者。3月5日,上海医疗队刘凯医生在护送老人做CT途中,特意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这张名为《看夕阳》的照片,被网友誉为“2020最治愈的瞬间”,感动了无数携手抗疫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一) 如果把一张报纸的版面比作一桌宴席,那么版面编辑就是一位烹饪师。各个专版如同一桌桌口味各异的宴席,版面编辑则是一个全能的烹饪师:既要能烹制出“兰花熊掌”等高档次的大菜,又要能拌出“芹菜杏仁”一类清淡可口的小菜;既要注意营养搭配,又要使其色、香、味俱全。 专版设计中的所谓“营养搭配”,即在选择稿件时,要注意其内容上的多样化。就是说,既要有新近发生的事件,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较好的稿件,我在编排沈阳日报周末版二版《社会广场》专版时,开设了《新闻人物》、《英雄谱》、《热门话》、《史海浪花》、《流行…  相似文献   

6.
导言 零八年金秋时节,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这套简明读本并非《评传》本的缩微版,而是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风貌,再一次拉近世人与思想大家们的距离。下面择取了首批问世中的《秦始皇》《汉武帝》《李白》《曹雪芹》四册,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书评理论与写作》课程的本科生作以评介。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6,(1)
金秋时节话《金秋》文王愚秋天,收获的季节,至于被称为“金秋”,是来源于鼓吹五行学说著称的汉儒董仲舒,他在《春秋繁露》中说:“金居西方而主秋气”。西方似乎也有这样的说法,不过那是由于秋天的天气万里无云,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总之,秋天虽然已近岁尾,却呈现...  相似文献   

8.
2002年第8期《中国记者》杂志上,储瑞耕先生的题为《“咬文嚼字”值得关注》一文中,例举到被《咬文嚼字》“放炮”、“射箭”的“当今文坛上比较有知名度的作家”,就有王蒙、刘心武、贾平凹等8人之多。储先生把这种情况比作“猴子也有掉下树的时候”。这个比喻恰当而生动。  相似文献   

9.
“泠”与“冷”两字可能由于字形相似,故往往有人认为彼此是一码事。因此,时下有些报纸上的文章常常把“西泠”写为“西冷”。例如,《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4版,在题为《开国大印是何人刻制?》一文中写道:“……即向杭州西冷印社创始人……”;又如,江苏《扬子晚报》1999年12月15日 B19版,在题为《金陵八旬翁家藏三件宝》一文中写道:“……石老早年从学西冷印社社长……”。等等,不再一一赘举。其实,上述二例中的“西冷”系“西泠”之误,  相似文献   

10.
每辑四种的“三人行名家散文精品系列”(海天出版社版),第一辑出版于1996年,分别为《无价之人》、《四月泥泞》、《梦中天地》、《大江逆行》。两年后的今天,第二辑又与读者见面了,依然是四种:《无梦时节》、《秋阳如水》、《岁月行色》、《历历在目》.而且与第一辑一样受到读者的青睐。所谓“二人行P,大约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也就是作为丛书的“符号”,由三位“名家”的被选作品合成一册,并给予相应的同样作为“符号”的书名。至于所选作家是不是“名家”、所选作品是不是“精品”,那就得取决于选家的眼光或判断力了。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词”和“词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些同志把二者混为一谈。例如: “‘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不但报章书刊不敢提及,甚至有些词典也把‘修养’一词一笔删去。好象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文汇报》1979年 8月20日第4版) “从一个词汇联想到其他”。(《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5日第4版) 上面两例中的“词汇”都用错了,换为“词”才对。这儿有必要弄清一下“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金秋是一个收获的时节,历时5个多月,南北行程3万多公里的江苏《连云港日报》“沿海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于9月中旬正式结束,为了总结此次活动,10月13日《连云港》举行“沿海万里行”活动汇报座谈会,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环保局,旅游局,港口集团,开发区等单位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高度肯定“万里行”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翻阅报纸,常常发现有人将成语“蝇营狗苟”写成“营营苟苟”或“蝇蝇苟苟”。 比如说吧:“它使一些人营营苟苟,使一些人盲目放纵。”(《中华老年报》1995.11.30第3版) “所谓文人,是那些充满流浪意识的人,是那些不愿把有限生命托付给蝇蝇苟苟、无穷纷争的人。”(《保定市报经济扩大版》1995.7.6第4版) 如此常用的成语,为什么竟被误写得一塌糊涂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谐音之故吧。循音写来,至于字形、字义以及成语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不少报纸都有自称“萃”的版面,如《周末精萃》、《报刊文萃》、《读者文萃》等。这类“萃”版编辑的着眼点大都侧重于可读性上,所以一些“萃”版的文章大多是很好看的。  相似文献   

15.
庐隐 《出版参考》2014,(9):43-43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新闻与写作》这次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形象地比作是在一部分专业和业余新闻工作者中间搞了一次打靶比赛的话,那末,一部分参赛者之所以名落孙山,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草率上阵,不瞄靶心,慷慨射击,发发脱靶,浪费弹药。《当记者要求快求实求新》一稿(见附件),可谓是这类稿件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交流》在2003年第1期60页登载了陈福季先生的《“白日依山尽”新解》一文,对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辞书及一些刊物所解释的“白日依山尽”提出异议,不应当把“白日”说成是“落日”、“夕阳”等等,而且列举了“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等名句,来证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2005,(2):36-36
《岭南新闻探索》2004年第5期发表黄灿的文章《把要闻版做成“封面版”》。  相似文献   

19.
3月2日,“两会”前夕,《工人日报》在“新闻周末”版以大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我呐喊,因为我相信”——八旬老人三百次上书中南海》(以下简称《呐喊》)。这篇通讯是“新闻周末”编辑室为迎接新世纪第一次“两会”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的重点稿件,通讯集中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一位退休老人陈荣杰忧国忧民、连续50年向党中央建言献策、致力于反腐倡廉、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8月20日五版《党的生活》版《新风赞》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车归原主》的小故事,说的是河南省孟津县农牧局局长、副局长在整党中,把一辆错误调用的北京吉普车送还给县兽医站的事。并说这件事很快在站内外传为“佳话”,而且,兽医站的领导还“激动”地说,“这事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读了这样的“新风赞”,实在是有些想不通。文中明明交待了那辆吉普车本来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