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纲中规定儿童通过算术学习应获得:“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的巩固知识,口算、笔算、珠算的技巧”并具体的指出:第一和第二学年以及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计算的方式都只是口算,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起计算的主要方式才是笔算,但是教学口算的方法和培养口算的技巧,在以后各学年里都应继续进行。为什么把口算的地位提得这样高呢?我考虑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正确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口算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从1950年教育部制订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一直到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多个纲领性的文件都指出要“重视口算”或“加强口算教学”,足见口算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口算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口算是一种比较简便迅速的计算方法。它是学习笔算的基础,在一、二年级算术教学中占着重要地位。加强口算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计算能力,帮助儿童获得数理知识和计算规则,同时可以促进儿童逻辑思维、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儿童在小学阶段系统地掌握了口算的知识和技巧,将来他们在生产、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着有关计算的问题,就能迅速正确地得到结果,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口算教学必须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口算教材要慎重选  相似文献   

4.
一、应用题教学和计算教学的"昨天"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和计算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在小学数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计算方法在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相当广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小学计算教学主要教学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简算等几种方法。应用题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按不同标  相似文献   

5.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开首就明确的指出:“小学算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儿童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能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问题。”我认为正确地和深入地了解它,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很广泛的,对学习算术科来讲,它又是笔算的基础;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也规定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只用口算。因此,我们在一年级算术教学中应当重视儿童口算能力和熟练技巧的培养。流利而熟练的口算,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的。我在一年级算术教学中,常用下面几种形式来练习口算。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诀,是整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由于采取口算、珠算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珠算的直观形象作用,效果很好。过去学生学到一百,学生数小棒,桌上要放一大堆,数起来很麻烦,而在算盘上则可直接表示,简单明了。珠算还可促进口算,如数5 2=7时,初入学儿童一般计算规律是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在  相似文献   

8.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里明确指出小学算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算术和珠算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四则计算的能力,正确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空间观念,以适应他们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珠算,在日常生活中,在生产劳动中,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用得很多。我们过去对这一点认识不够,以为“小孩子学珠算也用不着”,  相似文献   

9.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中明白的向我们指出小学算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儿童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能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大纲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目前在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人们对口算不够重视,学生口算差错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珠算是小学算术科的教学内容之一,自四年极起开始教学,每周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适当集中,也可以分散安排。现根据四、五、六年极算术课本中的珠算口诀,并参照《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的规定,拟订《小学珠算教学要求》,供教师们参考。关于执行这个分年级要求,有几点说明:(一)珠算教学一定要和口算、笔。  相似文献   

12.
正一、运算能力的"前世今生"小学数学从它的前身"小学堂算术"诞生之日起,就将计算列为首要的学习任务。清末(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算术,其要义在使知日用之计算,与以自谋生计必须之知识,兼使精细其心思。"1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以学习整数四则计算为主,兼及小数,并授以珠算。然后高等小学堂四年,学完"整数、小数、分数与加减乘除"2。辛亥革命后,学堂改称学校,学制也有变动,但"算术要旨,在使儿童熟习日常之计算"  相似文献   

13.
培养儿童的口算能力是算术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我学习了普乔柯著的“小学算术教学法”中“口算教学法”一章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摸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九台师范学校林善雨认为,在小学培养数学能力的内容是培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培养计算能力。有目的地观察想象,有标准地比较,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有根据地叙述思考过程,这些都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运算定律、性质和简便运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答推理复杂的计算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培养计算能力主要是以四则计算为主,从形式上有口算、笔算、珠算,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重点,珠算是辅助计算工具。整数、小数、分数(包括百分数)的四则计算是小  相似文献   

15.
珠算是我国很早就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特点是计算迅速,使用方便,在我国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算术课程中的珠算教学,使受过小学教育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珠算知识技能。由于五、六年级还没有珠算课本,因此,在教学中发生困难;课程表上虽然规定了每周一节珠算课,但不知道教什么内容,更不能掌握教学进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编辑室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在编选教材和制订授课计划中的困难,最近在“小学教师”一九五五年一月号上发表了高级小学课本珠算上下册内容纲要(以下简称内容纲要)。现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谈谈怎样根据“内容纲要”进行教学。从“内容纲要”上的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来看,是根据拨珠动作和口诀的繁简来编排的,基本上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认为:评价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关键要看它的几个指标,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以及独创性。小学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品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促进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它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全部运算过程都在头脑中运行,对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以及独创性有突出的意义。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段教学中,口算教学占到很大的比例,既为笔算教学打基础,又可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就简单谈谈在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省编耕读小学算术课本(试用本),全套八册:算术六册,珠算一册,簿记一册。算术教材,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包括百分数,下同)及比例、求积等内容;珠算主要讲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计算;簿记集中讲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的记账法。学完这套课本,大约需要九百个课时,要求达到:  相似文献   

18.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上指出:“小学算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儿童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为什么主要是进行整数运算呢?怎样去理解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体会的。所谓整数就是麦示物体个数的一二三四五……的自然数(包括零在内),它是清点物体个数的结果,是由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  相似文献   

19.
(一)初中一年级是否必需再学习算术? 中学数学习惯上都是从学习算术开始的,但是在新旧教学制度中,初中算术课程的设置,在性质上却有着根本的区别。解放以前,小学算术学习的内容很多,初中算术事实上只是把小学学过的东西重复一遍,在习题上予以加深,很大的精力是放在教会学生解一些不切实际的难题。解放后,我们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对此作了根本的改变,使中小学的算术作了具体的分工:在小学算术中重点放在整数的学习,而分数、小数、百分数只学习一些初步知识;在中学算术中,对整数是在复习  相似文献   

20.
三算结合教学的由来与发展从小学一年级起,教师利用算盘帮助学生认数和计算,把口算、笔算、珠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称为三算结合教学。口算、笔算、珠算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技能。长期以来,三者分离教学,或先教口算,再教笔算;珠算或单独设科,或穿插分段教学。实践证明,这样教学的效果不佳,事倍功半,不少学生小学毕业后珠算不会、笔算不准、口算不熟。 50年代和70年代初,江西省宜春市和上海市崇明县有不少教师为了改变口算、笔算、珠算三者之间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