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仲裁制度与经济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两种主要途径和方式.目前,在发达国家中,通过经济仲裁解决经济纠纷的案件已超过了通过经济诉讼解决经济纠纷的案件数量;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经济纠纷案件则奶通过经济诉讼途径解决,即呈现重诉讼轻仲裁的状态.事实上,我国的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制度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但为何我国的仲裁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我国的经济仲裁制度和经济诉讼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两种制度各有哪些优势;如何改变我国经济纠纷重诉讼轻仲裁的状况等.都是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经济纠纷当事人知法、懂法和理智地选择适用法律,才能使其自身合法权益得以最充分保护的同时,也使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制度在解决、处理经济纠纷中均得以发挥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2.
关于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是近年来法学理论界探讨的一大热点,而经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一直是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诉讼法"直接利害关系人"理论阻碍并限制了经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在司法实践中,扩大原告主体资格的范围,赋予检察院、社会团体、受害者及其家属原告资格,才能扩大经济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更有力地保障公共利益。国外主要国家对于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公益诉讼根本上是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而生的。经济法虽然作为独立的部门法而存在,然而关于经济纠纷的诉讼制度却存在法律盲点,经济公益诉讼的出现能够消除这一盲点。本文着重从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现实依据出发,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良性发展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类型、具有特殊作用的诉讼,经济诉讼在我国能否独立存在,已经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就经济诉讼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应当确立的客观依据进行分析性的初步探讨,并对经济诉讼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诉讼、作为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其给予权利主体的公平结果同样应是经济合理的.这种经济合理不仅要从国家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谈,更为重要的是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同时,诉讼中的成本与收益往往左右着当事人对诉讼的抉择及其在诉讼中的行为.这就使得分析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收益成为必要.因此,该文力图归纳出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收益的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诉讼成本收益对当事人行为产生的影响,但是,诉讼的经济仅仅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同样是不够的,所以,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应对诉讼成本与收益进行合理配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础知识内容之一,《植物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形式、手段、考核体系上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色,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与区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四川植物资源特色的介绍,提出了根据四川植物资源进行《植物学》课程特色建设的具体方法,说明了《植物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诉讼、作为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其给予权利主体的公平结果同样应是经济合理的。这种经济合理不仅要从国家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谈,更为重要的是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同时,诉讼中的成本与收益往往左右着当事人对诉讼的抉择及其在诉讼中的行为。这就使得分析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收益成为必要。因此,该文力图归纳出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收益的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诉讼成本收益对当事人行为产生的影响,但是,诉讼的经济仅仅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同样是不够的,所以,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应对诉讼成本与收益进行合理配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按照现有的经济法诉讼模式,经济公益救济存在司法盲区,因此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必要。其理论基础在于司法最终救济原则和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变革。在具体制度的建构方面,原告资格范围和诉讼事由范围都应有所限制;应建立经济公益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应分别进行;举证责任应主要由被告承担。  相似文献   

9.
经济公益诉讼作为追究经济法责任的新型诉讼机制,与传统维护私益的诉讼制度相比具有质的差别。本文在借鉴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上。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配套保障措施以及限制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构筑中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出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乌兹别克斯坦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经济法院,并制定了《经济诉讼法》。经济诉讼制度与普通民事诉讼有着较大差别,显示了这一制度独自的特色。在依法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诉讼制度对我国法律制度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