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的青年作家柔石,原名赵平福。有一个财主喜欢上“平福”这个名,柔石就改名为赵平复。但“柔石”这个笔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赵平复原籍浙江宁海。在明代,这里有一位为人刚正不阿的名儒方孝孺。他由于忠于惠帝而反对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帝位,以致其10族被杀。宁海人追念方孝孺,建有方孝孺祠,祠前  相似文献   

2.
“左联”成立初期就英勇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柔石,他的思想和作品的成熟,无疑是在1928年以后。那年秋天,他从故乡浙江宁海来到上海,接近了鲁迅,接近了党的组织,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明显地产生了新的变化,迸发出异样的光芒。但是,柔石作为一位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有一个萌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他的短暂而光辉的生活之路上,留下了一条曲折的前进足迹。柔石的创作活动,最早开始于1921年。那时他是一个就读杭州的青年学生,曾和几个同学一起组织了新的文学团体“晨光社”,在“晨光社”编辑的副刊上发表过新诗,可惜这些诗  相似文献   

3.
“柔石”一名的由来1931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龙华的青年作家柔石,原名赵平复,他的更改名字的故事,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曾有所记叙,但并未说明他为何爱用这一笔名的原委。其实,这个笔名并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有其深刻的意蕴。赵平复原籍浙江宁海。...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对“左联”五烈士的纪念性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他(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文中的“迂”本来是贬义词,指人的言谈举止、行事处世拘泥于陈旧的准则,迂腐固执,不切实际,不适应新时代。而作者在这里却是用来颂扬革命青年作家柔石对旧社会恶势力寸步不让,坚贞不屈,对革命事业执着忠诚,耿直  相似文献   

5.
关于柔石生平柔石原名赵平福,浙江宁海县(清代属台州)人。家乡有一座“柔石金桥”,柔石这个笔名,就出自这里。柔石在杭州读省立高等师范时,正连“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新思潮、新文化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老师中有叶圣陶、朱自清、李叔同等,同学中有冯雪峰、丰子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7.
所谓“藏义”修辞格,是指在一定语境中用极简练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使语言表达收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效果。一般说来,它有词和单句两种形式。“藏义”修辞格以词的形式表现时,往往包含在一个句子之中。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此例句的语境是:“……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如此”是指示代词。在这里,其表面意思指柔石等爱国青年被杀害,柔石身中十弹这一残酷事实;其深层意思则蕴含着作者十分强烈复杂的感情:一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语言大师之一 ,不仅语言技巧娴熟 ,臻于化镜 ,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都用得出神入化 ,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 ,略举两例省略号的运用 ,就可知一二。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 ,鲁迅是这样写得到柔石的死讯的。“天气愈冷了 ,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 ?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 ,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 ,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 ,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 ,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柔石是一个憨厚得过分 ,也就是鲁迅说的已经很“迂”的青年。不敢和女同乡…  相似文献   

9.
左联作家赵平复 ,笔名之一曰“柔石”。赵帝江在《柔石传略》(见《中国现代作家传略》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 5 33页 )中说 ,柔石故乡在浙江宁海县城之西的方孝孺先生祠堂之前。那时 ,祠前有座桥 ,称“金桥柔石” ,笔名柔石即源于此。余览此 ,谓“金桥”可解而“柔石”难谕。桥为金则善 ,石而柔 ,复何可取 ?赵平复与林淡秋先生合译的《丹麦短篇小说集》 ,在他殁后的一九三七年出版 ,林署名淡秋 ,他署名金桥。这是笔名源于“金桥柔石”的一证。但“柔石”究属何意 ,久思而不得。因治先秦文学 ,于检阅《说文解字》之际 ,忽见《厂部字》下…  相似文献   

10.
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知名作家。他犹如一颗灿烂的新星,光耀夺目,一方刚柔兼具的桥石,朴实顽强。他不只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多产青年作家,而且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驱,中外闻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柔石     
“左联”的伟大旗手鲁迅和优秀战士柔石,都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概,经历了时代风暴的洗礼,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鲜红篇章。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和战斗业绩,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一柔石和鲁迅的相识是在一九二八年,但柔石作为鲁迅的学生,他与鲁迅的相见却早在一九二五年。是年早春,柔石从宁波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其时鲁迅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鲁迅在一九三三年说:“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这里指的就是柔石在北大旁听  相似文献   

12.
柔石192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有人认为是中篇小说)《二月》,是描写一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生活道路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撰写了《柔石作<二月>小引》一文,以推重这篇作品、奖掖这位青年作家.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叫肖涧秋的知识青年,从杭州省立师范毕业以后,由于他在第一次大革命历史时期,不愿向工农群众靠拢,不愿投身革命洪流,只好到汉口、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风萍浪迹.这期间,因为他对旧中国世态炎凉感到愤懑,对自己的流浪生活感到厌倦,所以他应一位老同学的邀请,来到浙江乡下一个叫芙蓉镇的中学担任教员,想在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里过几年清心寡欲的平静生活.殊不知,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世外桃源”,芙蓉镇只不过是黑暗旧中国的一个角落,他并不能安心住下去.特别是他仅仅为了救助一位既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悼念文字。全文五段:第一段,写和白莽的三次会见;第二段,写和柔石的亲密交往;第三段,写和白莽、柔石在“左联”一起战斗;第四段,写柔石等的牺牲以及作者的悼念;第五段,写作者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全文的线索是明确的:写作者和几个青年作家的交往;重点也是明确的:写白莽和柔石。顺序呢?也应该是清楚的:前三段写烈士的生前,后两段写烈士牺牲前后,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就是时间顺序写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第一段为什么写的白莽而不是柔石。从作者对他们了解的深浅和与他们接触的疏密说,应该先写柔石;从作者  相似文献   

14.
柔石     
柔石,原姓赵,名平福,又曾改名平复。1902年9月21日,生于浙江省宁海县。柔石的家在城西一方姓祠堂前。这是一座为纪念明代先贤方孝儒的祠堂。当年民间盛传这位被誉为“骨硬之臣”的方正学先生因抗拒篡主燕王朱棣(明成祖)命他起草登极昭书而被诛灭十族的故事。这里原有一条刻有“金桥柔石”四字的小石桥,他把“金桥,柔石”用来作为自己的笔名,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民要温柔热爱,对敌人要象顽石般坚硬无情。童年的柔石,体弱多病,加以他父亲赵子廉虽然在市门头开了一间咸货店,但由于当时反动统治的苛捐杂税繁重,家遭仍很清贫,以至到了十岁才得以上学读书。少年的柔石勤奋好学,他兴趣广  相似文献   

15.
(三) 正当柔石在宁海中学全力为清除教育界的封建势力而奋争时,一九二八年五月,该县发生了农民暴动。后来暴动不幸失败,柔石受到牵连,单身出走至上海,过着和他笔下的人物相似的穷愁煎熬的“亭子间青年”的生活。他患着咯血病,虽带病发奋写作,但写出的作品找不到发表的地方。在极度困难中,他找到了久已景仰的鲁迅先生。这是柔石生活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鲁迅不但将《旧时代之死》推荐给北新书局出版,而且从思想到写作将  相似文献   

16.
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逮捕了左联五位青年革命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白莽和一批革命志士二十多人,这样,鲁迅也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下暂避在日本人开设的旅馆花园庄。有一次,他曾到内山完造开的内山书店去,从日本报纸上看到,柔石等人于同年二月七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  相似文献   

17.
“矮个子,三十多岁,瘦瘦的脸孔,黑而带卷的头发遮着耳朵,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走路很稳重,看起来像个教员。“(《红旗飘飘》)这就是1931年入狱时的柔石。鲁迅由柔石想到了迂直悲壮的明代义士方孝孺,而柔石的家偏偏又正与“方祠”为邻,且在方祠前,有一座桥,叫“金桥柔石”。柔石撷取了后两字作为自己的笔名,这“柔”与“石”,不正是他人品的两个方面吗?  相似文献   

18.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善于刻画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家。浏览柔石的全部创作,可以看出这样两个明显的特色: 第一,他从1923年8月开始文学创作到1931年2月牺牲,在短短八年的创作生涯中,知识分子题材是贯穿他创作过程始终的。而且他笔下那些各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由于对旧世界的严重怀疑和不满,对理想世界的狂热追求,因而他  相似文献   

19.
读了《语文月刊》1993年第8期上傅勉之先生《柔石的“迂”是贬词还是褒词——与张文斌先生商榷鲁迅对“迂”的态度》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很高兴。高兴的是它激起了我旧话重提的兴趣。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十二年前,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1—12期)上发表了拙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其中有一节谈到柔石的“迂”。结论是:“鲁迅先生赞美柔石的‘迂’”。论据是:①鲁迅先生用“(柔石的)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暗示:“台州式的硬气、方孝孺的骨气”就是柔石的“迂”的第一个含义。②柔石在“碰  相似文献   

20.
1931年2月7日,进步文化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五位青年作家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柔石是血染早春的左联五烈士之一,在烈士英勇就义两周年之际,鲁迅先生发表了传世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他在文中回忆了与柔石的交往,平实细致地讲述了柔石的人品和文品,从中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柔石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烈士牺牲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