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作家黄春明以“小人物代言人”的视角审视转型期的台湾社会,以“真挚的人生态度”关心底层小人物,写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小人物不可逆转的悲剧性人生宿命,在对小人的悲剧书写中,融注自己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文学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文坛,黄眷明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姿态,以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为本,对乡间老人问题的凸显进行审视与思索,表现一个具有浓郁乡恋情结的人文知识分子对乡村老人处境的忧思与观照。本文以忧患意识与关怀视角为支点,对黄春明小说中凸显出的老人与土地、老人与社会、老人与亲情的疏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春明将宜兰的地域风俗与人文心态融为一体,在他的作品中,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得以重新组合和排列,而且成为创新的酵母.本文试从四个方面阐述其作品对中国传统人文关怀的承袭:对人的价值思考和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天人和一“的和谐意识;德性化人格追求;在批判中表现强烈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4.
孟丰敏的散文集梳理并串联起各处的史料、遗迹,以文学眼光与精神向度回顾历史选择,书写闽地的沧海桑田。以文学的温度和史学的厚度勾勒民情风俗画像,把个人情志与历史概括相融,在人文意象中深化理性哲思,展现中西文明在闽都交汇形成的复杂景观。作者在文学与历史话语的互动中完成对故乡的别样书写,以独特的审美触角探测历史深处的人性和民间精神的脉络,赋予地域文化鲜活的当下意义,丰富了文化散文创作的审美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上,台湾女作家笔下的怀乡文学呈现出女性书写的特色。她们多以大量琐碎而真实的故乡日常生活题材表现,淡化了“家国神话”的构建和时代风云的宏大叙述;往往透过女性中心视角下的故乡经验,表现了传统女性在中国底层社会的生存困境与婚姻悲剧;并以强烈的自传色彩,书写出女性在乡土世界里的生命成长。这种游离于当时台湾官方论述、也有别于男性作家创作路线的女性书写,带来了台湾怀乡文学中独特的女性意识、故乡情怀和成长视角。  相似文献   

6.
当下,"民间书写"无疑已经成为当代许多作家广泛关注的一个文学话题,从中可以看到民间文化形态的种种起伏与变化。祭鸿的文学写作以一贯的姿态表达着自己的这种文学经验,真实地讲述出当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万千面貌和底层人们的情绪世界,完整体现了一种理想的审美风格,在当代文学多元与多层面的书写语境中大放异彩,实现了诗性与审美的有机整合。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代表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的一种理性思考,也为文学写作拓展了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黄春明的小说世界里,有一群人物形象倾注了他特殊的笔墨,那便是他小说中的祖孙形象书写。该文即从传统的祖孙形象,异化的祖孙形象,祖孙形象书写的回归三方面对黄春明小说的祖孙形象进行探讨。进而阐释祖孙形象书写蕴含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黄春明以"小人物代言人"的视角审视转型期的台湾社会,以"真挚的人生态度"关心底层小人物。《溺死一只老猫》中黄春明将审视的目光投诸转型期的乡土,在"城市化"进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乡土中国的经验在"现代"的挤压下遭遇逼仄的生存空间,而在转型期的城乡冲突书写中,这样的城乡冲突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解析客家族群原乡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在台湾宜兰地区的变迁,提示此种变迁在文化移植问题上具有的现象与意义。汉人移垦台湾自17世纪中叶以后,移垦的居民多数来自中国东南省份,如闽南、粤东等地区,由于客家族群文化习性遵守先人之法观念较为执着,因此生活中保有许多原乡之习俗。台湾宜兰地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嘉庆年间再次由官府配合民间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资料完整,历史发展与目前社会环境变异不大,且田野调查便利等研究条件具备,因此作为本论文研究客家族群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变迁“王爷公”的时空区域,企图藉明显的历史发展说明客家文化中民间信仰变迁的“土著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春明被誉为"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小说中的小人物承载着他深切的情感寄托和文学诉求。黄春明笔下的小人物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独特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对"五四"新文学的一种呼应和承继,而且对当代文学特别是大陆当代文学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对照和借鉴。黄春明小说中的小人物生活在不同的场域中,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生活在乡村的乡土小人物的"常"与"变"和生活在城市的小人物的挣扎与求索,展示了黄春明小说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波涛 《考试周刊》2013,(39):30-31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与对峙带来了文明的分裂与失衡,让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为此,必须将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整合,实现在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观照下的和谐社会应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春明是台湾乡土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将焦点聚集在卑微屈辱的小人物身上,在他们的喜怒哀乐中思考社会和人生。无论是乡村小人物,还是都市底层人物,在黄春明的小说世界里,他们以卑微、渺小、忍辱负重的姿态活着,最终都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父与子     
《万象》上有篇文章《寂寞的打锣人》,写的是台湾作家“黄春明的乡土历程”,作者尉天骢亦为台湾乡土作家,且与黄春明为五十年的老友,文章自然就写得亲切有味。其中有一节我最喜欢,写黄春明和他儿子的事:他的朋友,有很多不知道他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小人物代言人”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家黄春明,时刻关注着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变给“小人物”带来的命运和心态的变化,以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着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终极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己居住地点的变更,黄春明所描写的小人物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差异:台湾文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探索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较广泛地接触到台湾文学,会体会到台湾各地区文学文化层次、文化色调的不同,例如,台北文学的浓烈炫目,台中文学的悠闲缓慢,台南文学的平和宁静。如果探寻一下台湾文学发生、发展中的地域文化差异因素,也许有助于我们从文化蕴涵方面认识台湾文学历史全貌。 不妨先来考察被称为“戏剧故乡”的宜兰。这个位居台湾东北隅的地区,东临大海,三面环山,天成“与世隔绝”的形势。据说该地区正式编入清朝版图是在1814年,比台湾西部地区晚了  相似文献   

16.
季季在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文坛上,是最有希望突破女性写作困境的实力派作家。一方面,她以现实参与精神,关注转型时期的台湾社会与人群,借小说笔墨演绎世态人心变迁,见证人性批判的深度。另一方面,她坚持女性本位的写作立场,以温和、迂回的抗衡方式和宽厚的母性色彩,观照台湾女性的当下生存境遇,通过人生的怀疑与疏离、生命的感念与超越、女性的互助与救赎等角度,传达了自己对女性的悲悯情怀和书写理念。季季对女性写作空间的开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台湾散文趋向以不同方式寻求身份认同路径与主体性建构。“寻根”书写是其中至为重要的表现。创作主体通过文化寻根书写,融合传统文化价值追索、生命意义探究及精神救赎等丰富内涵,寻求自我精神与民族文化精神的融合与认同,既对台湾社会民族新文化精神的铸造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应注意批判以话语和认同重构为目的的台湾文学史重释写作中所包含的扭曲史观与认同错位倾向。  相似文献   

18.
敦煌遗书民间书法特征主要表现在,民间书法的书写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与融合,民间书法中大众与文人的相互交融和影响,民间书法对书体发展过程的佐证等三个方面,具体体现了率真与庄重共存、民间与经典互化、书写与书体同生的价值意义.敦煌遗书在书体字体无限变化和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最真实地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给后人揭示了以刻石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背后,客观地存在着先民徒手书写在纸卷上的书法真迹.它在书写中的丰富变化和字体及字型结构的演进过程,给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最佳也最真实的参照对象.  相似文献   

19.
原乡记忆是远离故土的作家笔下最普遍的题材,作家由生命经验与原乡故土的结合,创作出感动人心的文本。有着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之誉的琦君,她的数十本作品中,始终涌动的是对故乡温州永嘉的深切怀念之情。关于故乡的童年记忆、文化风俗、人情美善的书写,共同构成了琦君笔下原乡书写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在辽阔时域的历史讲述中,呈现乡土中国近六十年的生育精神史,剖析和省视了在此过程中知识分子理性与感性的灵魂挣扎、忏悔与赎罪的个体反思。在宏大历史的叙述背后,对故乡、诗意、个体存在三者之间的精神由紧密胶合到分裂疏离的关系而引发的诸多思考,使《蛙》反映出历史记忆的另一种真实的故乡图景。拟从诗意观照下的故乡以及故乡诗意的流失对个体存在造成的精神疏离,来阐释在宏大历史叙述背后《蛙》所呈现的诗意暗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