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祖霞 《语文知识》2002,(10):15-16
早读课上,有学生问下面两句中的“云中”是不是一回事: ①“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句的意思是:云中的信使有谁把丈夫的信捎寄来了呢?月光洒满西楼的时候,才见到排成人字的雁行飞回来。句中“锦书”即锦字书。《晋书》载前秦窦滔妻苏若兰织锦  相似文献   

2.
《九歌·云中君》有“冀州”、“云中”,这是索解“云中君”身分的关键。神话传说蚩尤与黄帝大战于冀州,失败后被肢解而死,其地缘此而名“解”(解州),故蚩尤缘此名为“解神”(肢解之神)。《易》之《解》卦下坎、上震,为“雷雨”之象,巫歌用隐语暗示蚩尤之“解神”身分,故蚩尤就是“雷雨”神,雷、雨俱为云中之物,故蚩尤又是“云中”神,也就是“云中君”。蚩尤死后被奉为战神,故歌辞多处暗示“蚩尤旗”:作为星宿的“蚩尤旗”“与日月兮齐光”;“蚩尤旗”变动不居,有时如“雄鸡”,故辞云“华采衣”;旌旗舒卷,飘扬,故辞云“连蜷”、“犬犬犬远举”  相似文献   

3.
纵观世界万物,其形象无不有色,其景境无不带彩。这就决定了文学描写中色彩描绘的重要性。没有色彩描绘,形象无法展现,意境无法开拓,内含的情感也难以揭示。故此,古往今来,写景诗文多重视色彩描绘。《诗经》即有“瞻彼淇兮,绿竹青青”(《工风·淇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等句,勾画出了鲜艳明丽的形象。至于《楚辞》中的“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九歌》),“青黄杂兮,文章烂兮”(《橘颂》)等句,则已经注意到色彩的交织映衬。到了唐诗宋词,颜色形象的调配达到了十分高妙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4.
《尔雅》时期“五色”专名扣“紫、蓝”专名出现及“非色彩信息”、含“色彩的物名词”进入“表色”词汇系统,丰富了颜色词汇表色能力;颜色词,有的有多个近义词或下位词,用来指借、描绘事物,有的词汇意义开始泛化。有的颜色词源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5.
一、《孟子》两章《孟子》两章中有以下一句话: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课本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注释是: 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我认为这么解释,不合作者的原意。作者分明写道:“人……然后能改……而后作……而后喻”。可见,整个句子的主语是“人”。因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主语理应也是“人”(承上省  相似文献   

6.
“犬”、“狗”两字,从理论概念上说是同义词,但在运用中却有明显差异。先来看看用“犬”组成的词语:陶潜在《桃花源记》中,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两句,描绘农村生活的宁静安乐;《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用“鸡犬不惊”写孙策军队所到之处的纪律严明;1927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开学典礼上亲笔题写对联:“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新理念;而今,有人取材于淮南王刘安成仙之后“鸡犬升天”的故事写出“鸡鸣天上,犬吠云中”的春联,以庆贺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繁荣景象。此外,按照不同的驯…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犬部》云:“,犬走臾,从三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引伸为凡走之称。《九歌》‘表远举兮云中’,正注:‘系,去疾克。’《尔雅》‘扶摇谓之愈’,作此字。”《说文解字·分部》又云:“众,火华也,从三火。”段氏云:“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如曹植《七启》‘风厉森举’,当作“须举’。班固(东都赋》‘联炎炎炎’,当作‘森莱炎炎’。王选日:‘森,去疾克也。’李善注见不别二字。”今按:段氏议“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言之有理(见后),但其书证却似有疏失。检《文选·七启》本作“风厉…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课本和一些选本(如人教版《古代散文选》(上)、安徽教育出版社《古文观止全译》)均说陈涉“倔起阡陌之中”,而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说陈涉“倔起什佰之中”,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印行的殿版影印《史记·秦始皇本纪》亦持此说。是“阡陌”还是“什佰”?笔者以为应作“什(仟)佰”。理由有四:1.说陈涉“倔起什佰”不仅见于上引二版本《秦始皇本纪》,而且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欧阳修追字》中的一些瑕疵,《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谢国顺老师已在《“画锦堂”乃“昼锦堂”之误》一文中指明。笔者在细读课文《欧阳修追字》时发现文中还有一瑕疵,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课文中说韩琦在“画锦堂即将竣工时”“请他(欧阳修)写一篇文章(《昼锦堂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昼锦堂是韩琦知相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韩琦于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知相州,第二年即嘉元年(1056年)七月被召还为三…  相似文献   

10.
先解本文的标题。赵谦翔先生在《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3期发表了《“读写双赢”教学例话》。在文中,他宣称这种教学是什么“‘绿色’的训练”。阅读赵先生的文章后,不禁对“绿”色产生了疑问?它到底是什么色呢?“绿”有两种解释:其一为“绿”色,“绿满窗前草不除”;其二为“乌黑”色,“须眉绿如画”。从“色”的本态上讲,不管“绿”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质疑 曾钢城同志《<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认为:陈白夜同志《“白日”与“红日”》(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所说的“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是不正确的,因为“‘说有易,说无难。’(赵元任先生语)《诗经·王风·大车》篇中有‘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句。毛传:‘皦,白也。’孔颖达疏云:‘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言其明而可信也。’《说文》云:‘皦,玉石之白也。’”我觉得,“说有”似乎也难。  相似文献   

12.
以上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唐·李商隐的《锦瑟》诗。人们对它有种种解释,如所谓悼亡、自伤、恋情与寄托等说法。今人又有所谓新解:说“庄生望帝”句是“言诗之作法也”;“沧海蓝田”句,是“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见《“大学语文”教学辅导》一书)等  相似文献   

13.
《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锦瑟>新论》论证了“《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宋人有《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之说;梁枢同志在宋人的基础上,仔细地研究了李商隐和音乐的关系,这些资料,有助于李商隐研究的深化;但他认为《锦瑟》就是记载李商隐“能以琴瑟演奏其身世之感”,是一首“音乐诗”,这一结论,却未免根据不足。《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千余年来,它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一篇锦瑟解人难”、“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反而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它的本旨。近三十五年来,除了原来的悼亡说、自伤说外,较新的有“倾向李党说”、“遗嘱说”,但这二种立论缺乏根据,本文不再论及。这里,先谈梁枢同志的新论,然后申述我的论点。  相似文献   

14.
一、介词1.表示触犯法律或禁令等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犯法”“由于……受牵连”等。①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史记·田叔列传》) ②会李竟坐与诸侯王交通,辞语及霍氏,有诏云、山不宜宿卫,免就第。(《汉书·霍光传》)  相似文献   

15.
一、把握形象“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人的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读完一首诗或词,首先要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1997年高考全国卷所选的两首古诗塑造的是自然形象。一首是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另一首是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刘诗从月夜遥望的角度写了千里洞庭湖光山色交…  相似文献   

16.
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是什么神?历代注家其说纷云。一说云中君是云神,如王逸、朱熹、胡文英、蒋骥、陆侃如、马茂元等。王逸《楚辞章句·云中君》注:“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马茂元等(《楚辞注释》)亦说:“‘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云中君,犹言云中之神。”并说“云中君指云神,后世注家大多无异词。”似乎云中君为云神已成定论。一说云中君乃云梦泽之水神。如清初学者徐文靖《管城硕记》提出:“云中君犹湘君耳。”以后王闿运(《楚辞释》)、陈培寿(《楚辞大义述》)均持此说,认为云中君就是云梦泽中的水神。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评品诗词,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而一般只注意其所描写的形、境。当然,形境也是诗中有画的一个方面。但是,却忽视了诗词还具有绘画一样的色彩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夭夭”,《毛传》注为“少壮”,即出生不久生机勃勃的意思;“灼灼”,《毛传》注为“华之盛也”,是鲜艳灿烂的样子。这既描写了形状,也富有色彩。不仅烘托了男婚女嫁的热烈欢快的气氛,又由桃花的红艳比喻烘托了新婚女子的年轻貌美,光艳动人的形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说:“虎豹无文,则鞹(皮)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虎豹的皮,如果没有花纹,就同狗皮羊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五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有:“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课文注释是这样说的:“【而后喻】(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细读原文,这条注释是不大符合文意的。我的理解是:“困于心,衡于虑”也好,“征于色,发于声”也好,都说的是一个人的一回事。那就是:人必须经过“困于心,衡于虑”、“征于  相似文献   

19.
旌旗杂谈     
旌旗是以竹木为挺,揭布帛,绘图象于其上,用为标志、号令的器物。旌旗是各类旗帜的通称,细分起来,尚有太常、、旃、幡、(方写)、旌等种种名目。上古旗的形制与今略有不同,主要由“杠”、“(纟参)”、“斿”构成。杠即今之旗竿,多以竹木为之,外缠练锦,《尔雅·释天》中所谓“素锦绸杠”,即指用白地的锦把旗竿缠束起来。竿顶多以旄牛尾、五采羽毛为饰。《周礼·春官·巾车》云:“正幅为(纟参),斿则属焉。”可知“(纟参)”是附于旗竿上的直幅,“斿”则是缀在(纟参)上的横幅。由于等级不同,旗的颜色、斿的数目及所绘的图象也不同。即以周朝的制度而言,天子所建的旗称为“太常”,十二斿,(纟参)、斿均为绛色,上绘日月。诸侯所建的  相似文献   

20.
“龙麒”(龙犬)考释畲族家世神话——畲族崇拜之图腾盘瓠,其形象,据古籍及民间言传,多说其为犬。最早见于《风俗通》(即《风俗通义》,汉末应劭撰编),其后散见于《山海经》、《搜神记》、《晋纪》、《玄中记》、《后汉书·南蛮传》等著作,其中以《后汉书·南蛮传》(卷七十六)记述最为详细: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尅,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