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素质教育核心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而教育必须注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同时注重研究师生交往艺术。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掌握授课的艺术,还要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成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宽容理解、赞美学生的原则,处理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成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成人教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高校师生交往的影响因素,在探讨师生交往效能感对高校师生交往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培养策略,以改进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闫云刚 《考试周刊》2011,(87):157-158
在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情景。  相似文献   

5.
交往,即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课堂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师生是否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及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课堂师生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教师个人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6.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体现了交往的本质。异化的交往不具备真实交往的本质属性,实质上是一种虚假交往。文章揭示了大学师生虚假交往的主要特点、表现类型,阐述了导致师生虚假交往的主要原因、大学师生真实交往关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浅析师生交往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师生交往具有主体间性的特点。主体间性以主体性为基础,是对主体性的丰富与发展。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变教师角色,淡化班级建设的“管理主义”倾向,建构生命课堂的模式.使课堂成为彰显主体间性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改善师生交往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缘于此,笔者试图从操作层面探讨一下改善师生交往的途径。一、注重第一印象师生之间相互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每个学生进步的动力。 1、注意仪表。当你站在学生面前,还没有开口的时候,你的仪表已经在向学生说话了。仪表虽是一个人的外表,却并不是硬套在你身上的,而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教师的仪表理应  相似文献   

10.
11.
阐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师生冲突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逐渐增强独立、民主、平等、自由的意识和观念与教师的权限、师生之间结构的松散、教学评价制度这四方面是导致师生冲突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师生互动的概念、特点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和利用师生互动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重点强调了师生互动对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传统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生关系形成于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师生关系的日趋紧张僵化,严重阻滞着教育中人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式的师生关系,重新构建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因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校管理至关重要。目前高校中的师生关系职业化的倾向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师生关系的变化趋势进行浅谈,以期对当前高校的管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师生冲突的心理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冲突是师生交往中不可避免的教育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拟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其产生的潜在根源,并归结为教师修养、学生个体、家庭心理环境和学校管理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分别由教师、学生、家庭与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师生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创设师生互动的教育情境--对隐性课程视角的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互动中潜在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意、人格各方面的重要因素称之为“师生互动的隐性课程”,对师生互动的隐性课程进行教育设计时,要着重考虑这些因素:暗含期待、领导风格、言语互动、非言语互动。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交流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品格塑造与素质养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包括正式与非正式两种交流层面。文章系统阐述了高校师生交流的多样形式与作用,分析了目前大学师生交流的现状及诸多障碍,提出了高校师生实现顺畅沟通的多种非正式层面的交流形式、作用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处理好师生关系,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大学师生交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以及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师生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师生交往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不高,在有限的师生交往过程中,男女大学生所获得的成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苏州科技学院的1 000名学生及4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以考察他们在学生评教诸多问题上的认知性差异与冲突.经过对两个样本在各个项目上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师生之间存在着价值性与程序性两类认知性冲突,且在价值性认知冲突上表现出根本性的分歧,而在程序性认知冲突上表现出较高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