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透析语文教材的路子是:读课文——分段——写段意——分段讲——写中心——说特点。这几乎成了教学课文的必经之路,时间一长,学生就对语文这一学科失去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不妨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现在语文教学的大气候跟前些年相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人文性的确立、新教材的使用和近期新课标的颁布,应该说为语文教学创造了相对宽松、相对理想的环境,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可以大胆一些,大气一些,进行非应试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一语文是最体现人文性的学科,因为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生是生动活泼的,老师又是最具人文色彩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体验语文、感受语文,在体验和感受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但无可否认,我们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没有把课文当…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还是沿袭着四五十年代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法”,按照“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的流程把一篇课文肢解成很多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则由老师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归结出来,然后强制学生被动接受。把原本鲜活的儿童规训成麻木的机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作者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7.
石建 《今日教育》2014,(2):50-50
由于缺乏课程意识,传统课堂教学中课文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语文教学只是教书——教一篇篇课文,变成了一种极其狭义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课文”转变到“教课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篇幅长,内容复杂。若采用逐段讲读的方法教学,不但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同时丧失了使学生“主动自学多练”的机会,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要想解决好课文篇幅长与时间短的矛盾,不妨试一试“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师生共同努力,必须讲的由教师讲,学生能完成部分,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师生携手完成教学任务。一、提纲挈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引导学生把课文思路梳理出来,弄清来龙去脉。如《狱中联欢》一文,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联欢的思路过程“唱歌——交换礼品——贴对…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的文学性。有的教师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条条块块,有的变成知识点训练。这种倾向,忽视了课文中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削弱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总习惯于把写作教学与课文教学分开进行,写作教学就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而课文教学就是"讲—读—记"。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让我觉得,不应该割裂写作教学与课文教学,应该把写作教学与课文讲析有机结合,用课文来作为指导学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是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这个理解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只是基于表面的。如果把课文改编或者排练成课本剧,那么相信这对课文本身的教学肯定是更为有效的,而且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爱娟 《学子》2013,(6):70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抓"读"字,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把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都很优美,内涵都很丰富,人文精神深厚,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读。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借助对课文中名词佳句的朗读和理解,感受课文的主题、韵味和风格,接受课文对自己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说明性课文是指带有说明性的童话、童诗、小品和记叙文。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稍有不慎就会把它上成科学知识课,丧失了其应有的语文功效。那么如何教好说明性课文呢?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写作文: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到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每一课,每一单元。都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思想。然而,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语文教学与作文知识的传授分割开来,即课文归课文,作文归作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教学时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要确定正确的、合宜的课文文本的教学内容,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注重体现语文的学科本色;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情需要。只有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新课改中,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仍然热衷于对课文的精讲、精析,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甚至作者的情感以及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就这样,把一篇文章弄的支离破碎,而放弃了语文的根本——读。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七-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各类插图150多幅。其种类之多。内容之广。数量之众,堪称历届语文教材之最。这些课文插图。不是对课本的装饰.而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它不仅凝聚了课本编辑者的匠心独运.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然而,仍有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把这种类繁多、画面精彩、数量颇丰的课文插图利用起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却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课文点缀;在教学中他们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用而不全。这种严重浪费课程资源的行为和忽视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学会作文,因此在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比例始终是最大的。随之,作文教学也便成了语文教师的主要“责任田”,为此,许多语文教师想出许多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有“替换法”——仿写,在原文的基础上,把相关的内容替换一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的文学性。有的教师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条条块块,有的变成知识点训练。这种倾向,忽视了课文中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削弱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多年来语文教育中忽视语文学科的文学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削弱了语文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必须强调语文课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