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传统双边谈判存在的缺陷,文章使用截至2009年海洋托莫公司的拍卖数据,介绍专利拍卖这种新兴的技术转移手段,分析结果表明专利拍卖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无法替代传统交易机制,结合海洋托莫公司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尝试性的提出若干建议,为我国发展专利拍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双边谈判模式相比,专利拍卖具有覆盖面广、公平竞价等特点,能有效降低专利交易的时间和成本,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专利交易的一种新模式,我国也已经出现专利拍卖的探索和实践。文章分析了专利拍卖在中国发展的机遇和趋势,研究了专利拍卖对于科研院所专利批量转移转化的重要意义和独有优势;同时讨论了专利拍卖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明  姜南 《科研管理》2021,42(9):94-102
专利权的有效性以按时缴纳年费为前提,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完毕主体资格将被注销,虽然专利仍有价值,但却将因无人缴纳年费而终止。在破产阶段,专利拍卖能够实现技术转移。通过对专利特征、拍卖动机、拍卖模型、多竞拍者拍卖等因素的研究,得出结论:如果破产后企业所有者希望继续使用专利技术,则其不会启动专利拍卖程序;如果专利拍卖的成本低于专利拍卖的成交额,债权人委员会将启动专利拍卖程序;专利的前期研发成本越高,则拍卖成交的概率越大;参与竞拍的企业数量越多,则拍卖获得较高成交额的概率越大;以竞拍联盟形式参与专利拍卖,能够降低每家竞拍企业的成本和风险。由此提出明确专利强制拍卖情形、降低专利拍卖成本、鼓励专利组合拍卖、采用集中竞拍、多形态专利拍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战场—知识产权。公司中"知识产权文化"的建立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最明显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技术交易越来越频繁时,专利拍卖市场促成了大量专利的购买和出售。由于专利拍卖价格的数据不受评估方法影响,代表了专利权的真实市场价值,因此本文探讨了拍卖环境下决定专利价值的评估指标,希望对专利价值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方厚政  刘鹏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35-1840
 近年来,许多专利技术在我国以拍卖的方式得以交易。专利拍卖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个人的关注和兴趣,并日益成为专利技术市场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研究专利拍卖及其成交率的文献还很少。以中国技术交易所2010年12月16日举办的第一届专利拍卖的89件专利为样本,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拍卖成交专利和未成交专利的特征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专利属性和拍卖方式等因素对专利拍卖成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拍卖的定价方式和专利属性中的发明人个数、专利类型、专利分类数对专利拍卖成交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发展3G技术具备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根据我国3G技术发展水平,我国3G领域企业首先要正确定位专利战略,主要应采取追随型专利战略,同时,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专利情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中国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中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局势,传统的技术竞争转化成为标准和专利之间的竞争,本文分析了专利与标准的关系并对中国企业发展标准面临的市场、技术和法律环境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邱条明  王乐 《情报探索》2013,(11):64-69,73
对我国2012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百强企业的2000—2012年专利进行检索和筛选,以专利管理地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专利角度反映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揭示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6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风险。本文着眼于小微企业,从其成长壮大后可能会遇到的专利风险出发,分析企业专利战略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搭建企业专利战略的主要方向和面临的关键问题,希望能对企业专利战略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技术交易所成功举办"首届中科院计算所专利拍卖暨中国技术交易所第一届专利拍卖会"。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公开交易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米尔  国伟  曲宁 《科研管理》2018,39(1):135-142
近年来,专利陷阱及后续的专利诉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凸显,应对这一态势的重要手段是专利预警。专利申请书是最早公开的专利文献,以此为突破口,对申请书的特征字段进行分析,构建申请特征与专利诉讼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权利要求数、引用专利数和技术宽度与专利诉讼发生概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是与专利诉讼密切相关的关键特征。因此,针对目标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可以此回归模型为定量分析工具,筛选出易引发诉讼的高风险专利,从而利用最早公开的申请信息开展专利预警。  相似文献   

12.
刘桂锋  李伟  刘红光 《情报杂志》2012,31(5):12-17,22
专利地图是实施企业专利预警的基础性工具。本文首先从三个层面、九大模块的角度构建了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专利预警模式。随后以美的微波炉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对实证企业从行业、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进行专利地图绘制与分析,探寻专利地图对于预警机制的具体效用,为我国企业开展专利预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中国申请的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进行定量分析,就其30余年来的发展趋势、国际地位、专利申请涉及领域以及申请机构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中国PCT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在世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专利的领域分布不均衡,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权人比较集中,以企业为主。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及国际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专利检索网站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专利检索网站可以为公众提供专利服务功能,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智慧芽、佰腾网、Ipexl、Pri-orsmart、SIPO、CNIPR、Soopat、Patentics和DII这九个网站的基本情况,对其检索功能、检索结果和分析功能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并对其特色功能进行了总结,为专利用户和公众选择专利检索网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毛昊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69-1176
立足于国际比较和制度实践,本文从专利研发周期与成本、专利实施与运用现状、创新主体专利保护强度诉求、专利诉讼机制运转等方面对我国专利制度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在专利动机改变与制度异化,专利价值多元属性与质量评价,强弱专利诉讼机制等问题中进行了国际比较。进而提出借助专利调查平台拓展专利研究的思路,阐释了从专利制度、市场规律、政策绩效层面发掘中国专利调查学术价值的方法。本研究的政策指向在于呼吁政府开放基础调查资源,加强问卷设计科学性,优化组织管理流程,提升中国专利调查在学术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专利间引用关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文献与科学文献不同,它既是技术文献又是法律文献.对专利间引用关系的分析不能机械地承袭科学引文分析法.不少学者认为,专利技术的领先性与该专利的被引频次正相关,但笔者从专利法视角指出了由这一观点所导出的悖论.专利引用包括审查员引用和申请人引用,二者在引用动机、引用对象、引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根本区别.审查员提供的引用信息应该是该专利新颖性的正面证据,而申请人提供的引用信息通常是被引专利领先性的负面证据.  相似文献   

17.
垄断与创新,这个专利系统不得不面临的悖论难题使专利的专用权存在时空范围.这一特征在以复杂产品系统和累积创新为特征的高科技产业里造成专利丛林现象和互补性问题,从而限制了竞争和创新.为弥补单个专利专有权有限性的缺陷,应对“专利丛林现象”,避免侵权诉讼,确保专利设计自由,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注的焦点从单个专利转移到专利群上,积极实施专利组合战略和专利联盟战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企业专利钓饵战略的内涵,并从时间纬度出发将其分为专利获取、专利诉讼和专利赔偿三大战略。分析了企业专利钓饵战略的三大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企业战略层面和专利制度层面的双重影响。对企业专利战略的管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计。  相似文献   

19.
首先,梳理并总结国内外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国外学者主要通过专利引文、同族专利大小、权利要求数及专利诉讼4个指标来识别核心专利,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专利引文、同族专利大小、布拉德福德定律和综合指标来识别核心专利;国外学者未给出核心专利的定义,国内学者给出了核心专利的定义。然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核心专利的概念,将一定时期某技术领域内具备一定竞争力和/或市场价值的专利称为核心专利;并假设这些专利与其他专利相比具有某种特殊属性,可以从专利文献信息中分离出来,称这种分离方法为核心专利识别。最后,提出采用综合指标识别核心专利,采用客观方法确定核心专利指标权重,并基于时域和技术领域开展核心专利指标效力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专利制度发展的考察,认为"专利爆炸"是现代专利制度不断强化专利保护的结果,同时专利制度自身的缺陷,专利审查过程中对效率的追求,也加剧了"专利爆炸"现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