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学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深化,道德习惯是目的。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为了有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感情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养成的完整的过程,概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与一定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道德认解——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勤奋学习的习惯可以通过练习养成。所以,提高道德认识,通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表现,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再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形成养成教育之良好习惯,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循序渐进,把浅道理讲出深度。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形成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从而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自己行为的准则。它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形成发展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着重形成他们的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训练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道德情感的培养入手,可以促使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是由紧密相关的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可从培养道德情感入手,也可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做起,也可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但从对象年龄特点来看,一般是年龄越大,始于道德认识的越多,年龄越小,则始于道德情感的成份越重。幼儿则属于后者。从道德情感的培养入手去促使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首先,是由幼儿的道德情感在品德形成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著名心理学家皮  相似文献   

7.
<正>人的道德品质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制定具体的、适宜的道德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实现由知到行的自然转化。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道德行为冲突情境思维认识决定行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道德认识的形成是一个从道德知识获取到道德品质确立再到道德评价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构成含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义,施之以爱,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晓之以理,喻之以义”就是启发、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为什么要按照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行事,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邓艺海 《教育导刊》2003,(12):54-56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等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学校道德教育就是把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人们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风尚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品质和外显为学生自觉的自我道德行为,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道德的内化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隐性过程,因此,提高学生公民道德素质不能只是一个停留在说教和纯道德知识灌输的过程,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春…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风尚与社会舆论的熏陶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正是人们常说的"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语文教学便是让学生的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载体之一,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将品德教育寓于作文教学中,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一种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少年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养成的完整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则有赖于思想品德课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教学任务的实现。如何实现这一教学任务?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引入激发兴趣引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引入得当可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课产生兴趣,为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具体方法有: 1.谈话法。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师生在相互谈话中引出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资源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的教育,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从道德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最后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道德情感是提高人们道德认识、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就是要在道德实践的基础上。排除人们的道德情感障碍。培养人们的正义感、义务感、良心感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5.
儿童从小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不仅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而且他们自己也会终身受益。从小对儿童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儿童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一、教师应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水平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它包括:提高道德素质、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要使儿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儿童可塑性强,他们的道德品质、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是在成人的…  相似文献   

16.
道德认识是指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和认 识,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它既是学生道德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道德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先导。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行动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有可能信服这些观点并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学,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悟理。 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我们在教学时应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把抽象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及道德品质等等,而这些习惯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加强孩子的道德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培训。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就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资源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教育实...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由于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技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差了。因此,培养技校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已经成为职教界的当务之急。怎样培养职校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呢?笔者认为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晓之以理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形成的主要标志,是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观念的确定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首先必须晓之以理。可以说,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老师对他们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