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一项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学生,学校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客观地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特别是小学生,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使教育达到预期目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3.
隔代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代教育是相对亲子教育而言,所谓隔代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儿童亲生父母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上一代家长来承担的教育方式。纵观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历史,隔代教育现象源远流长,但是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从教育的分类来看,又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一不可。在这里,笔结合本校的教育实践,仅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例,谈一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与其它教育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更为薄弱。因此,本文从家长的榜样入手,在激发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对待挫折等几个方面,探讨家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有点启迪。  相似文献   

6.
幼儿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指幼儿家长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运用教育幼儿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与技能技巧等综合,它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不仅应具备教育幼儿的一般知识,而且应具备将教育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家庭教育中实际问题的多方面能力。家长的教育能力应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指导孩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家庭教育的社会作用还是目前的社会现状分析,中国家族教育的改革都十分必要,要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走中国家庭教育改革之路,并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要能很好地实施,就离不开优秀的教育技法。我想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沟通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而且是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是表现自我和接受对方的共同活动,是一种互惠性行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就无法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9.
陈结 《广西教育》2006,(10A):19-19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家庭教育建立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是人们认识内化的基础,它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实现认识的内化。这种基于血缘亲情基础上的教育,要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必须有学校教育的引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阵地之一,它相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针对性更强、方式方法更灵活、更能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我们这个社会,想把孩子教好的家长很多,而瞳得怎样教育孩子的家长却很少,面对家庭教育这个永匣的话题,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呢?现结合下塘小学正在开展的国家级课题《贫困山区苗族、土家族与汉族混居地美育资源传承...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只要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远程教育将能够实现以较低的生均成本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较高质量的教育。但是也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持悲观或者质疑的态度。那么我国远程教育的学习者能否享受到低生均成本优势?如果能,又是否是以得到"低效廉价"的教育为代价呢?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关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在控制了学历层次和专业后,与普通教育的学习者相比较,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付出了显著更少的教育支出;在控制了私人教育支出等因素后,远程教育学习者和普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满意度基本持平,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现阶段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的确享受到了远程教育的成本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并不是以教育质量为代价的。同时,实证结果还显示普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满意度对"住宿费"和"交通费"具有显著的价格敏感度,而远程教育支出中的"其他费用"项目会显著拉低学习者的教育满意度,因而需要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对这部分费用进行减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在地理领域里引入G IS,但是他们对G IS并不了解。现在中学教育中有G IS内容,但还不够完善。由于硬件或软件等G IS环境的不完备,教师对G IS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地理课时间不足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相关。G IS教育不兴的原因有:第一,按照国家教育共同基本科目、一般选修科目、深化选修科目等要求,对G IS学习目标划分不清;第二,没有按照各共同基本科目、一般选修科目、深化选修科目的学习内容水平分等级;第三,因为在独立的单元里同时运用G IS概念和应用,所以G IS教育的灵活运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3.
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如何做好远程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提高远程教学质量,是每个远程教育机构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化建设为例,详细分析了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就远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明确指导思想、促进管理规范化、树立服务思想、理顺与技术部门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后,高等教育很快就跨 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过去高等教育实施的是精英教育,现在是大 众教育;大众教育并不排除精英教育,但已经不能用实施精英教育的办法 来实施大众教育。我们在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时,没有深入考虑高等教育大 众化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各种变革,高等教育现还在发展中,有必要重新思 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但他常常超越教育领域来讨论教育.他与别的一些教育家不同的地方正在于他的大教育观.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这可以从他对教育由谁教、谁被教、怎样教、教什么等教育的根本问题的回答来判断.由于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造成了毛泽东教育哲学的三大特点:高扬主体性、追求平民性、深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工具。追求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选择。教育活动中的不公平问题,最终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促进教育公平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作保证。  相似文献   

17.
韩国研究生教育在二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展迅速。通过分析韩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化与社会背景,探讨其培养模式。结合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韩国为启迪,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发展;适当增加私立及民办研究生教育的参与度;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导师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其研究成果,对于借鉴韩国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教学经验,摸索适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官方统计数据分析了西部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信息时代为西部高等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软件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分析中可知信息化教育可以加快西部教育的发展,解决西部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分析了教育不平等中的生存教育与地位教育这对相互之间充满矛盾的教育方式,得出了这两类教育与阶级藩篱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与其中存在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making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a substantial element of inclusion in both primary and compulsory secondary education in Europe. The Spanish education system and, in particular, the Catalan education system, have developed a series of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the new multicultural complexity encountered in both the classroom and society as a whole. In this study, several inclusive attempts of the Catalan education system will be discuss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ir analysis, educational model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framework of inclusive education will be presented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promoting greater social integration and a peaceful coexistence in the school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