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3.
魏兆东 《考试周刊》2009,(22):199-200
当前这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课程改革.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张艳 《课外阅读》2011,(9):225-226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较为突出,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考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因此,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反复.最终认识到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激活历史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但往往由于教师的轻率“放手”、学生一时缺少自控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动荡”。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盲目无从。我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中,历史意味着“古板”、“呆板”,历史教学中除了讲几个小典故或放几段影像资料外,对学生来说没什么活力和吸引力。但在世纪之交开始的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中,其主题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更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一场“革命”。怎样顺应改革形势,搞活历史教学。成为摆在绝大多数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摸索.笔者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主题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课改以来,历史课堂上教师所展现的手段花样迭出,教育部门的一些领导也谈“讲”色变,听了历史课后,往往批评老师讲得太多,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了赶潮流或不至于挨批,一线教师只好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1.
开放——自主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思考。1、“开放━━自主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的开放,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提高实际能力。因此,必须树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转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传统的教学工作是以教师为中心,即以“教师教”为中心,而现代开放━━自主教学是“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学生学”及“怎样学”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这时,教学中的主体,已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则应…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如何执行这一理念.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为如果教师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就会引起教学秩序的混乱。这一方面是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代替式的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上教师唱独角,“黑板,粉笔加嘴皮”满堂灌习惯了,另一方面。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这场革命中,由于教师轻易“退位”,学生一时又缺少“自主”能力,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为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其具体的做法就是“指导 自学”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也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日常教学中的“教学”一词,既可理解为教与学,更可理解为教师教学生学习。而学习的对象则是一是学习教师所教内容,二是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懂得如何向学生传输知识,更应该懂得如何教他们自主学习。正如前人所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有意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有悖于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当然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教师。对“学什么”“、怎样学”,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这种现象与培养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学生格格不入。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当务之急。一、让学生享受自主权利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实施“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根据21世纪新人必须具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要致力于“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育人为根本,构建新型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方式这一《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学习观的一次革命。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规定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在新课标精神的激励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尊重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开放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实施“开放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0.
刘坚定 《湖南教育》2005,(24):28-29
传统教案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教案系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显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