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与苏联经过谈判,最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双方关于外蒙的两个照会、关于东北权益和苏军进入东北有关事宜的四个协定,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战后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访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相似文献   

3.
1919年和1920年苏联发表两次对华宣言,宣称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归还沙俄在中国取得之一切权益,但北京政府苛刻地要求苏联政府赔偿其内战时中国商人的损失和保证不做改变中国体制的宣传。对此,苏联是无法答应的。然而国际形势在变,苏联政局日趋稳定,政权日益巩固,国力增强;随着英、意、挪等国的承认苏联,国际掀起了承认苏联的潮流,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在华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也愈加强硬,中国失去了解决中苏问题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了抗日战争后期的中苏关系。在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在经历一段平淡局面之后,迅速转向矛盾和斗争,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环境影响,加上中苏双方都以各自的利益为重,尤其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的表现,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苏关系的发展。抗日战争后期的中苏关系是围绕着雅尔塔会议及苏联出兵对日作战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沙俄乘机制造外蒙古独立, 并签订《俄蒙协定》。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外蒙上层失去了依靠。1919年外蒙古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24年乔巴山成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得到了苏联的承 认。对外蒙的“独立”中国政府从不予以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外 蒙古从祖国怀抱中分离出去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已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05,(7C):54-54
1936年春,孙犁失业,在家闲住。但每天仍手不释卷,或读或写。没有书柜书桌,妻子的衣柜就变成了他的书柜书桌;没有安静的读书环境(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场院里树荫下就是他自得其乐的读书环境。  相似文献   

8.
1926年9月至11月,天津《大公报》就毕业学生就业1"3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严重性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良政治、提高学生素质、改良教育、发展实业等各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10.
杨兰 《文教资料》2011,(24):124-126
杨刚是《大公报》里除范长江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左派记者。从1938年9月1日,杨刚应萧乾的邀请正式接编《文艺》和《学生界》副刊,到1950年出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秘书,正式离开《大公报》,在并不算长的12年时间里,杨刚这位"党和人民忠诚的优秀女儿"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斗士的激情与信念,为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鼓与呼。  相似文献   

11.
在1946年11月至12月"制宪国大"召开期间,《大公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评,就制宪中许多问题进言献策,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大公报》的部分建议得到了大会采纳,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从条文上看是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然而,国民党并无真正还政于民的诚意,《大公报》呼吁的民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相似文献   

12.
《大公报》是近代仅次于《申报》的重要传媒,在中国报业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广告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从创意思想到设计表现有许多精品佳作。其中,系列广告以其新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那样一个近代社会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新闻媒体的勃兴为社会大众对公权领域的"知情"提供了通道。而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其社会监督的效能。文中以1905年反美续订华工禁约运动为个案,研究当时报界最有影响力之一的报纸《大公报》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以及该报的一系列报道所反应的社会现实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那样一个近代社会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新闻媒体的勃兴为社会大众对公权领域的“知情”提供了通道.而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其社会监督的效能.文中以1905年反美续订华工禁约运动为个案,研究当时报界最有影响力之一的报纸《大公报》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以及该报的一系列报道所反应的社会现实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创办的《大公报》副刊《妇女与家庭》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在内容上提倡新的健康生活理念、新的婚恋家庭观、积极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在办刊特点上体现着传统与新潮思想并存、注重妇女的自我批判、注重内容的实际化充实化等;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公报》“文艺副刊”对京派文学批评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京派文人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物质载体,展开文学批评活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观、批评观以及批评方法,并扩大了这一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7,(2):62-67
1945年2月,苏美在雅尔塔会议上就远东等诸多问题达成谅解,其中商榷外蒙古维持现状,这为外蒙的最终独立埋下了伏笔。在美苏的重压下,已没多少回旋余地的国民政府数度派出代表同苏联展开数轮艰苦谈判,最后以变相承认外蒙独立等条件作为反条件,取得了苏联支持国民政府一统中国的名义上的承诺。外蒙古的独立,深刻地改变了战后远东地缘政治格局。以台湾方面所出史料来考察,或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多角度理解把握此段史事。  相似文献   

18.
透析清末《大公报》中的另类社会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公报》作为清末重要的大众传媒,其广告以丰富的内容向人们传递着多方面的信息,其中反映民意民情的社会广告,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也是近代中国平民社会觉醒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和研究,能使我们更全面、立体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广告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并为今天转型社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公报》是近代中国报纸中的代表,其中的医药广告集中了报纸广告中的主要特色,是我们研究近代广告业的重要史料。医药广告出现的原因、表现形式及特点都极富时代特色,是广告史的发展轨迹,在近代中国广告史上有典型的意义,对当今广告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北京)版《孙中山全集》和近代中国出版社(台北)版《国父全集》,是孙中山文集的集大成者。然而,两书仍然有一些遗漏,经笔者核对,仅1912年《申报》和《大公报》就有52篇佚文和异文。这些佚文和异文,有的反映了孙中山当时的重大政治活动,有的可以在不同角度订正两书中日期、文字的伪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