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冀鲁豫战场 ,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刘 (伯承 )邓 (小平 )大军驰骋征战之地。刘邓大军在冀鲁豫战场作战的战略过程 ,在战略防御的总态势下 ,包含了序幕、战略退却、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 1947年6月30日,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强渡黄河,向南实行无后方的千里跃进,跨越了重重障碍,粉碎了敌人的前堵后追,所向披靡,在8月末先后进入大别山区。于此,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勇敢坚决,多打胜仗”和“争取群众”的指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打退了敌人的围攻,发动群众,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敌三万余人,在三十多个县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重新开辟了大别山根  相似文献   

3.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战略进攻的序幕。本文认为其战略意义有三:击敌“七寸,迫其回头,以减轻国民党军队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出其不意,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以攻对攻,进一步挫败蒋之锐气。  相似文献   

4.
<正> 1947年6月30日夜,月白风清,群星闪耀。这时,国民党军队在穷凶极恶地继续向陕北、山东我解放区“重点进攻”,愚蠢地做着妄想消灭解放区的美梦。而在黄河北岸,从张秋镇(寿张县)到临濮集(鄄城县)三百里的地段上,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万六千余人神兵天降,迅速集结,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然强渡黄河天险,一举  相似文献   

5.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展现了非凡的哲学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他们在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决策问题上既正确把握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讲究灵活多变的策略;在工作方法上,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走群众路线;在革命战略与形势分析上,善于把握反攻与防守、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可以说,挺进大别山的重大军事行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探讨刘邓大军与新式整军运动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拓展解放战争史的研究领域和深化对解放战争历史进程加快的内驱力的认识。遗憾的是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拟就刘邓大军对这场运动的贡献进行扼要的阐述,并略作评论。一、刘邓大军开我军诉苦之先河重庆谈判期间和稍后,晋冀鲁橡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上党战役和阻止敌军北上的平汉战役。两役共歼敌七万多人。这时,直接影响部队素质的是新兵的入伍和俘虏的增加。对新兵的教育和对俘虏的改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野战军前委要求所属各部队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各部队在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7.
谁都知道,刘邓大军是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的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对解放全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但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明代也有一支“刘”“邓”大军,他们最高领导是两位豫章籍战将,这两位豫章籍战将时分时合,奏响了一曲曲时而欢快、时而悲壮的战歌。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居高临下,俯瞰长江,威慑江南,像一把利剑刺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从而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点。它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一经发生,历史的车轮就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全国胜利的方向;新中国已如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闪射出万道金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有什么历史特点呢?首先,这个战略反攻是在我军数量仍居劣势的条件下进行的。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夜,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十二万人,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下,从鲁西南张秋镇至临濮集之间,突破波涛汹涌的黄河天险,杀向中原战场,从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自由、民主、富强的道路,毛泽东不仅在军事上制定全局性、预见性的谋略,在宣传工作上也善于运用统领性和全局性的谋略。毛泽东充分发挥宣传武器的作用,抢占宣传阵地,把握宣传重点,注重宣传方式,争取舆论胜利,赢得广大民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期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存在一个战略反攻阶段”的观点,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长期以来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根据,认为抗日战争存在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最后的战略反攻阶段,即“第三阶段”,是不妥当的。笔者认为,毛  相似文献   

11.
济南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于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对敌坚固设防和重点守备的大城市进行的一次攻坚战役。经过8昼夜激战,解放了济南,全歼国民党守敌10万多人,俘获了敌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王耀武,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重点防御”计划,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揭开了胜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从而揭开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海瑞罢官》是著名历史学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1959年4月毛泽东提倡海瑞精神之后开始写作,于1960年底完成的。全剧共九场,主要通过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敢于将前宰相徐阶之子徐瑛(这是一个强占民田、强抢民女的恶霸)处死,并通令缙绅退田,为百姓平冤狱等事迹,宣扬了海瑞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14.
略论西北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郑炳起李新市解放战争时期,在全国五大战略区当中,我军投入西北战场的兵力最少,它的地位却异常重要: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中共指挥中枢的安危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然而,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却比较...  相似文献   

15.
邓中夏以当是中国社会及阶级关系的实际为基点,指出在国民革命中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强调在这个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必须坚持争取领导权及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工农联盟并开展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论述李济深在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的政治活动及历史贡献.着重分析李济深的思想转变是他爱国、民主思想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迫害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和军事斗争是摆在解放区军民面前的两件大事。土地改革是农村反封建的大革命,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战争的胜利又推动土地改革的开展,保证土改的成果,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仅就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战争中的突出作用作一阐述,以强调在中...  相似文献   

18.
1946年初,国共停战协定签订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以下简称“联总”、“行总”),对黄河堵口、复堤问题与中国共产党代表进行多次谈判,并达成了一些协议。本文根据笔者接触的一些档案材料,略作情况说明。抗日战争初期,蒋政权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进犯中原,不顾黄河沿岸人民的死活,下令溃决花园口黄河大堤,结果日侵略者未阻,淹没豫、皖、苏三省耕田1400余万亩,60多县皆成泽国,百万人死于洪水,500万人流亡他乡,从此黄河改道,故道水涸沙淤。抗战胜利后,党领导的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设在邯郸,其管辖范围:西至河南西部,北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假倡“和谈”,进行政治欺骗,一面积极准备内战,妄图用武力消灭以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为战胜蒋介石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从军事上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在政治上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充分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最终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本文试就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特征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同以往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有许多新的特点。一、空前广泛和巩固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九年六月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广大和巩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广大,它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