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徐静院长主编的《吴文化概说》即将出版发行了。这是吴文化研究院成立之后出版的第一本书,是我校吴文化研究取得的又一成果,可喜可贺。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市职业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具有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1年创建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学底蕴可谓深厚。特别是进入21世纪搬入新校区以来,坐落于姑苏城南上方山麓、石湖之畔的苏州市职业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紧紧围绕苏州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苏州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吴文化研究与传承是学校的一大亮点,是特色鲜明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F0002-F0002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学院[筹])是一所市属高校。自2000年起,学校为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苏州历史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在苏州高校中首开“吴文化”课程。近年来,苏州市职  相似文献   

3.
2013年5月21日,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吴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以“彰显内涵特色,助力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学报“吴文化研究”栏目发展研讨会在吴文化园隆重举行。十多位校内外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他们为“吴文化研究”栏目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探讨栏目如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历史悠久,包罗万象,是我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研究者众。《吴文化概说》另辟路径,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展现吴文化的历史与当下,也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全景展现观照当下为视景,《吴文化概说》之研究视界、内容架构、视角着眼以及其对吴文化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均有创新与突破,大有总结与评述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历经两年的打磨,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牵头主持,联合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园林设计院共同编著的《苏州城墙》于2012年12月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被誉为苏州市古城墙首部全景书的《苏州城墙》有着怎样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吴文化研究院举办"《苏州城墙》研讨会",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图书馆的专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和观点。现就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加以整理和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吴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在校时熟悉和了解吴地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味,苏州市职业大学于2000年在苏州高校中首次开出了“吴文化”课程。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课程教学及该课程建设中的基础环节——教材建设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始建于1912年,扎根在拥有六千多年良渚文化的沃土上,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扎实开展吴文化特色研究,整合、构建涵盖"融雅""融慧""融秀""融美"课程的至雅课程体系,并借助苏州市教科院"十三五"立项课题"基于‘苏艺文化’传承的儿童体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1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科研机构,其前身是商洛师专贾平凹研究小组,2004年4月正式更名为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由无锡吴学研究所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历史系协办的“九二届吴文化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4日至16日在无锡吴文化公园举行。来自上海、苏州、无锡、南京、镇江等地高  相似文献   

10.
早在西周春秋时代,特别是春秋中期,位于长江下游苏皖南部和浙江地区的故吴历史和文化,确曾盛极一时,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三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就曾为此引起过吴越文化研究的热潮。此后,由于这个地区考古文物的不断出土,向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东南文化》等期刊为此出版了《吴文化专辑》。现在,《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也在集稿出吴文化专辑。我是江苏武进入,滋就长江下游江浙皖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先吴文化的源头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为吴文化研究前景志贺,聊抒我对故吴远祖缅怀之情。 1.中国的现代考古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才刚刚起步,尚未引起中国古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所以三十年代的吴文化研究热潮中,史学界一方面由于地下出土文物资料贫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05,19(Z1):47
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1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科研机构,其前身是商洛师专贾平凹研究小组,2004年4月正式更名为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本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已先后出版专著3部,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专著分别是1994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语言世界》、2001年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的心阈世界》和今年刚刚出版的《当代商洛作家群论》,其中《贾平凹语言世界》一书曾经获得了原陕西省教委2000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贾平凹的心阈世界》一书出版时,曾经被陕西省各大报纸专文推介,贾平凹本人曾到发行式…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2011年,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并启动了苏州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这是苏州城墙自1958年大部拆毁而历经半个世纪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对苏州城墙进行修复的民心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它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苏州平门、相门、阊门北码头三个区段城墙着手修复的同时,苏州市职业大学吴  相似文献   

13.
《苏州城墙》一书涉猎苏州城墙的历史、文化、考古、建筑、方志、档案、测绘等诸多研究领域,汇集了对苏州城墙的调查研究、科学勘测报告等科研成果及相关图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煌煌巨著。该书的学术性、现实性及史料性特点,将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吴文化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吴文化是苏州创意产业的基础与灵魂,创意产业也推动久藏深闺的吴文化广泛传播.苏州创意产业发展要立足吴文化,吸收吴文化中的创新品质、崇文重教精神与闲逸品性.具体来说,要平衡四大关系,即新与旧、重点与一般、保护与开发、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在尊重吴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创新开发吴文化产品,打造吴文化品牌,走和谐发展的苏州创意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部学术专集.但是它和某些“小文化”研究成果大不相同.它以其新的观念、新的追求、丰富的内涵而引人.作为无锡吴学研究所(靠吴文化公园)首次单独出版的学术专集,即《吴学研究专辑》的第一辑,这本书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大文化”学术观点.自三十年代卫聚贤先生倡导“吴越文化”研究以来,吴文化研究都集中在对先秦吴国起源至亡国一段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上(即所谓的“小文化”).应该说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是不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这一传统观点显出了明显的局限性.这就是吴文化公园诞生引出的一段风波,有些学者对它展示吴地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吴文化”旗号提出了异议,认为吴文化是不朽的,但不能说是“悠悠”的(公园所在路段公路悬有“悠悠吴文化”巨幅字牌).公园主任(也是创始人之一)高燮初意识到,要把公园建好并发展吴地的文化及至各项建设事业,必须突破“小文化”的学术观念.这正是他在学术界友人支持下成立(1991年)的吴学研究所的追求,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书中开宗明义第一个专栏“吴学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底子薄,无论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的外部环境,创建特色学校都困难重重。如何寻找切入点?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归结了一个答案:发挥地方文化优势,打造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7.
我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学校,学校地处长江之畔,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东线起点就在长山。为此,学校紧紧依托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地域丰富的育人资源,把“长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围绕这一主题,学校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建设长江微缩景观、长江文化壁、长江文化走廊,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省级课题“基于长江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国家级少先队课题“‘四好少年’成长路径和载体的研究”的工作。依托“长江文化研究院”和“长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积极开展“弘扬长江文化,创建渡江中队,争做长江少年”专题教育活动,着力把学校建成以“弘扬长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为品牌的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8.
从“吴文化研究”栏目十数年的刊文中,选取《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至今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展示其发展现状和特点,揭示其为吴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从栏目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把握时代需求、深入挖掘专题、拓展专家资源、提升品牌效应等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成立中国文化研究院据武汉大学“211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为了继承和发扬该校在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优势,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武汉大学于1996年11月决定成立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该研究院为跨院、系(...  相似文献   

20.
思想与行动     
柳袁照 《人民教育》2012,(23):19-21
2011年1月《人民教育》刊登了《本真、唯美、超然——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这是继《人民教育》登载《"最中国"的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中国教育报》刊载《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后,媒体再次聚焦苏州十中。《人民教育》通讯在开头写道:"与3年前不同的是,在这所被《人民教育》命名为‘最中国’的学校,一场嬗变在悄然发生。正如柳袁照自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