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习作教学应是一种追求学生"学会写作""乐写善写"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写作态度和浓厚的写作兴趣,也就是在情绪情感上、动机上都主动习作、能于习作、善于习作。如此的习作状态是最佳的。然而,当前习作课教学中学生的"习作状态"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被教师们忽略。联系课堂调研分析原因,并结合《我的心爱之物》一课的教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习作状态开发策略:设"趣点",情境联动,化被动为主动;把"重点",方法带动,化平淡为精彩;融"真情",坦诚互动,化心动为行动。三个方面整合推进,共促习作。  相似文献   

3.
一、心通艺通、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学习过程."教乃心术,心通艺通".对音乐教学而言,首先是"心通",而后才是"艺通".假若教师与学生缺乏感情交流,甚至师生情绪上产生对立时,哪怕你的技艺再高、再好,学生也难以接受.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音乐课堂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所说的"浅文",一是指文字浅显,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语句上的障碍的文章;二是指主题思想单一,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的文章。孔子说过"因材施教",墨子也提出"子深其深,浅其浅"。能选入教材的"浅文"蕴藏着"平淡中的不平淡"。遇到这类文章,学生容易一览即过,长此以往,养成一种学习的惰性。所以教师对这一类课文,定要合理而深入地挖掘,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捕捉更多的信息。那么如何"浅文深  相似文献   

6.
对语文教学而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更易于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语言描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插图渲染情境,巧妙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境"、实践的"场"、创造的"器",让学生在场景化、情境化、多元化的学习中探其源、赏其韵、悟其情,获得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当下,课堂存在一种教学过程平淡、学生反映平常的教学现象.这种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教学过程的不足,具体表现为:结构"缺斤少两",教学缺乏新颖性;提问"缺斤少两",教学缺乏深刻性;活动"缺斤少两",教学缺乏参与性;板书"缺斤少两",教学缺乏逻辑性;文化"缺斤少两",教学缺乏厚重性.  相似文献   

8.
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是获取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由此,任课老师要努力构建"回应式课堂",主动回应学生的诉求,把学生流变的学习状态激发出来.情绪决策模型认为,流变的状态背后是流变的情绪,流变的情绪背后是流变的需求.如果内在需求与外在工作任务相一致,学生的学习就充满状态,反之如果内在需求和外在工作任务发生错位,学生的学习就缺乏状态.从情绪决策模型出发,所谓构建"回应式课堂",正是回应学生的情绪流变,让学生疏离"有意思"而"无意义"的本能情绪阶段,同时突破"有意义"而"无意思"的情绪错位阶段,直至进入"有意思"且"有意义"的情绪美好阶段.就路径选择来说,要构建"回应式课堂",需要在"道""器"融合的基础上,把"做加法"和"做减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兴趣是一种对写作的爱好的情绪,是学生积极写作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心理保证。写作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厌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心理情绪。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中国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在现代化、国际化道路上,中国城市有着史无前例的热情与气势,其中却也难免有因急于前行而顾此失彼者。争夺"故里",为发展经济;雷人口号,为一举成名;"低三下四",为招商引资?"一线大牌"古人瓜分得差不多后,不少二三线城市和小县城纷纷争当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成才之路》2012,(25):16-I0012
正当前,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正逐渐转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间传统的"满堂灌",逐渐被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所代替。但是,个别老师生怕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担心冷场。在这些老师心中,学生"缄默"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本人认为,化学课堂上的"缄默"并不是什么坏事,学习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上要给学生"缄默"思考的空间。缄默的实质并不意味着停止一切思想活动,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与对话,是一种无以言表的默契。在化学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缄默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区别在于是否能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2.
王节 《语文天地》2012,(18):9-11
"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三句话准确描述了初中生作文语言的现状。作文语言是中考作文评价的重要方面。没有适合的语言,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语言富有魅力和文采呢?下面以我的一堂题为"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的作文课为例,试简述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了创设情境,我的导语设计是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都好像没有看见他似的走开了。一天,有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和情绪能够影响人的认知活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当情绪越高涨,兴趣越浓厚时获得的教学效果就会越丰富。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代教学的必要手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音乐教学而言,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完善音乐课堂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于漪老师语)。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乐曲中的"引子",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在新课开始的三分钟内,全面"激活"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平淡的课堂变成神奇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或沉闷、或高昂,客观上形成一种"情绪场"。它制约着学生和教师的情绪体验,并对学习动机、态度、效果产生影响。形成课堂情绪场的因子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是创设情绪场的重要条件。显然,没有教师的"乐教"是不会有学生的"乐学"的。其次,教师能否以妥善、新颖的教学设计,去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课堂情绪场的建立,从而创立了爱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散文在质朴平淡的文风背后蕴藏着一种精美的艺术力量,即所谓的"于平淡中见神奇",这是作者在艺术上一种真正的大巧若拙的体现,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作品在平实中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背影》中四写背影、四次话别、四次"看"父、四次落泪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8.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是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本文拟从杜威的反省式思维理论带给自己的教学反思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情境设置。  相似文献   

19.
正谈到师德,人们头脑中立即会蹦出"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师德修养"等名词术语。但是我认为,师德不应该是僵硬、呆板的,师德应有一种明亮的颜色,带着温度,足以照亮平凡朴素的教师生活。师德,应该是一种阳光情怀。1.师德是背负责任的师爱。师爱源于一颗平淡的心。平淡之心是要学会原谅自己和别人。原谅别人容易,原谅自己难。有的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学生过不去",其本质就是和自己过  相似文献   

20.
"指导优先原则"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基于指导、描述和解释意义的"教",教师主动存在;基于复制、再现和接受意义的"学",学生被动存在;基于系统、目标和知识意义的"境",情境模糊存在."建构优先原则"也具有三个典型的特征: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反应存在;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真实存在.卓有成效的行动导向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求建构与指导之间的平衡,实现指导性教学原则与建构性教学原则的融合.融合性教学原则同样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学生在主动与受动之间转换;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上的"教,教师在反应与主动之间转换;基于项目、案例、问题意义的"境",情境建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