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汉语的助词多是由实词语法化而来,助词“他”也不例外,是从代词虚化而来。不仅从共时平面描写和分析“V他NP”结构及其“他”的性质和类别;同时还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代词“他”语法化为助词的轨迹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取穷尽性统计与归纳描写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时态助词"过"的发展原因和形成过程,并讨论了它们的语法作用.时态助词"过"分为两类:表完成体的"过1"、表经历体的"过2".  相似文献   

3.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动态助词“过”从最初的动词义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词义逐渐虚化,最终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发展为只具语法意义的助词,实现了一次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讨论光山方言动态助词"倒"和"的"的语法功能、意义分类及使用情况.在讨论中注重"倒"和"的"之间的比较以及它们与普通话"着"的对应比较,反映出该方言中"倒"和"的"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回”在马来西亚华语里可作动态助词,表示“回复”义。全文列出“回”作为动态助词的多种用例,并将其语法功能和当地高频使用方言广东话及福建话的“返”和“转”作比较。最后通过“相因生义”和“接触引发的语法化”(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理论说明这种特殊语法现象的出现是“复制性语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许多共时现象其实都可以从历时的发展过程中找寻到源头。正是基于此,本从语法化研究角度描写了关联助词形成的轨迹,并对其形成的诱因及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赣语都昌话中,"个"字最主要的用法是助词用法,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个"在都昌方言中原本是量词,后来由于受到使用的高频化、句法位置、语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虚化为助词。在此过程中,"个"还经历了指示代词的过渡阶段,其演化的轨迹在现代都昌方言中仍有遗留。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动态助词的发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课题,“将”的功能与用法在宋代的新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从句法分布和语法意义两方面对《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中动态助词“将”进行详尽的考察、分类,展现其在宋代的使用概况与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庆阳方言中的"上",既可以和普通话中的"上"一样做方位词,趋向动词,又有它独特的用法,做体貌助词和语气助词。做体貌助词时可以表示起始体、持续体、进行体和经历体等,做语气词时,表示轻松的语气。同时,文章还简要地辨别了"上"做趋向补语与做体貌助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光山方言体助词"在"按其功能意义可分为"在1"和"在2",分别组成不同的句式。主要探讨它们和动词搭配时所受到的体意义限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助词"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V+在+处所宾语"所起的重要作用,表明"在这里/那里"处在"在"语法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2.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字句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本认为“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状态,具有描写功能,学生的错误用例中的多数源于对此没有很好掌握;“着”的基本用法也受此影响,“着”的教学步骤的连贯性,教学法中突破口的选择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依据,“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着、了、过”是普通话中的三个主要动态助词,也是青州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助词。本文主要讨论了他们在青州话方言中有别于普通话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语格助词"に"へ"と"かり"等格助词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型世言》有5例"VO过"5例"V得O过","VO过"的"过"均为经验态表示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的时态助词。唐代《隋唐嘉话》中已有"VO过"的萌芽形态。"VO过"结构多数情况下是和表示过去曾经意义的时间词组合使用。《型世言》时期的"过"已完成了语法化的全部过程,近代汉语时期南北方言都有使用"VO过"V得O过","V得O过"使用范围广,频率高,"VO过"南方话地域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17.
动态助词"着""了""过"的使用一直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以突破的语法难点,并且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对外汉语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对此语法点内在规律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方言助词“起”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助词“起”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也可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并且还可以构成重叠式或出现在连谓结构中,表示一种动作状态的持续或动作行为的方式、结果。它的语法分布比较接近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而表祈使语气、动作可能和起垫音作用的“起”则是重庆方言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19.
张燎 《文教资料》2014,(34):13-16
本文就语义相关度和语法化程度而言,探讨邵东话助词“倒”的来源及语法化历程。邵东话助词“倒”一共具有三种功能,即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和形尾(零形式)。这三种功能满足必要的语义关系,皆来源于动词“到”,其语法化过程是由完成体标记(动相补语)演变至持续体标记,最终变为形尾和零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察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和性质,解释了:(一)度和过在古汉语里的关系;(二)度在邵武话里演变为动态助词而大部分汉语方言却没有这种用法的原因;(三)邵武话和闽语在历史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