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的世界中最富有迷人的美的魅力的是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是美的集中表现,是美的高级形态。艺术美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它闪耀着艺术家的心灵智慧之光,燃烧着艺术家的炽热的情感。艺术美是艺术家从其审美理想出发经过能动的审美创造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化为富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浓缩了现实生活美以及艺术家的审美理想的结晶。真正的艺术美总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我们说其艺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这是对该作品的艺术美的肯定性的审美评价。我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2.
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3.
艺术作品历来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特殊性,艺术作品应是反应艺术家所处时代的个性特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不仅在创作题材上源自当代社会生活,在艺术语言的应用上更要体现出时代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是用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综观中外艺术宝库里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意义,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和对生活的思考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是用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综观中外艺术宝库里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意义,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和对生活的思考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大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作家、艺术家,无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意境美。反映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上,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是“意”对“境”的改造———意中之境(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意中之境)是时代特征与画家个性特征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7.
一艺术家不是面呆板的“镜子”,而是一种生气勃勃的求美创美的能动力量,所以艺术作品不是现实生活的机械“投影”,而是一种审美的能动反映。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总不能不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对素材进行一番加工再造,使其成为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客观确证。黑格尔说:“没有诗人的地方就没有诗,而诗也就是诗人(的人格、精神面貌的表现)。”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原因之一正在这里。如果说,上述加工再造的过程就是创作过程的话,那么在这过程中每个艺术家  相似文献   

8.
艺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方法.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把对人生.自然生活的思考,融于艺术作品.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创作出大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建筑等等,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融.除审美功能外.还具有更加突出的实用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摄影创作要重视艺术性,而艺术性又往往离不开意趣,意趣溶入作品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趣味。作品的意趣表达,蕴蓄在作品的内容中,洋溢在画面形式上,贯串于整个作品的创作中。意趣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摄影师需要创作出艺术品位尽可能高的作品。对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非常认真细致的加工和提炼,使它成为蕴含审美理想并且具有相当审美价值的感人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风格即人,风格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也是艺术作品成熟的标志,风格是艺术家的生命,风格的探索与创造,是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的艺术理想。风格是作者的世界观、审美意趣、对生活的理解、素养和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独创性风格正因为它丰富了审美的新领域,才更具有审美价值。一个成熟的艺术家能够运用独特造型艺术语言使人感到其风格的感染力。不同的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正如罗丹所说:“美,就是性格和表现。”一、美在独特风格艺术风格愈鲜明,影响就愈大,对欣赏者的吸引力就愈强,而且往往会对艺术界的创作道…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油画主题创作群用不同的视觉关注同一个题材,用不同的语言与审美表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殊显现.青藏高原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浑厚、质朴的原始美,滋润和养育了这些创造不同品味艺术作品的艺术家,繁荣了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艺术家们有的从青藏高原人民的外貌体表中产生创造的张力,并得到超越真实形象的有机生命感;有的通过表现对青藏高原大自然的崇敬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有的从藏袍、藏刀以及异域的外表"猎奇"中,寻找生活的慰藉,探求对青藏高原的印象;有的运用一种绘画"套路"来完成其商业运作的目的,煽动了一种浮躁风.无论艺术家运用哪一种手段和思路,他们都在探索自己的创作语言,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展现不同艺术魅力的。艺术行为是艺术创作者不可缺少的认知和感悟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方式。艺术教育的最终成果必须通过艺术行为来体现。艺术行为首先要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艺术实践获得。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认知,最终通过艺术行为来实现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实践必须进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带着一种艺术的审美,对视觉、形式的思考,去观察现实生活并借助艺术教育的内容来完善艺术认知、艺术技能,从而提升个人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作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李琳 《华章》2012,(13)
生活与艺术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关系.艺术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观察和审美体验的结果的表现性形式,也是创作主体对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和对生命特殊的体会感悟的物态化结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者要想创造出形神兼备、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境深意远的艺术作品,培养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丰富独特的审美体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经过艺术家头脑反映的产物。经过这一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便渗透在艺术作品中。情感是创作主体(艺术家)意识的心理尺度,也是接受主体(欣赏者)对对象主体(艺术形象)能否得到满足的深层情绪反映。审美情感体验无论对创作主体或是对接受主体,都会引起心理的昂奋和欢快,引起精神的通体愉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存在,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鉴赏中,总比人们一般的意识、一般的体验来得更强烈、更深刻,可以使人欢乐振奋、悲哀沉郁,在心海中激起  相似文献   

15.
论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产生于艺术活动中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实践关系,是艺术家根据自己对客体世界的感悟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满足了艺术接受者的艺术需要。艺术价值的特质在于审美价值。审美价值的实质在于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根本在于对人的终极关怀。所以,艺术的审美价值,归根到底,就是推动和帮助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性的完善。当前,重建和创造这样的艺术价值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文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感受艺术作品、体会艺术意境、与其共鸣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不仅基于身体本身,同时基于身体内隐记忆的唤醒,艺术家在创作中也依托着身体记忆与内隐记忆来表达艺术意境。建立在身体上的艺术意境审美意味着身体是感受艺术作品及艺术意境最直接的载体,身体是审美的出发点、也是审美的接受对象,而环境中的身体不仅是客观存在用以观赏艺术、感受意境的主体,同时也与环境中的客体互为镜像。通过身体对艺术意境进行体验和审美,人不仅能获得更具身的审美认识,还能够进一步了解看不见的自我本身。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更多更具时代意义的变革,对生存的需要慢慢地被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所取代,艺术和艺术品不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性的自我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更加开放的、更具融合特征的范围里肆意地分享渗透在生活中的艺术情趣。在这种趋势下,公众的聚焦会直接集中到有明显风格艺术家身上,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个人性格、生活环境、对社会影响的反馈等因素,艺术作品也成为他创作意念、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时代感受的表达,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阐述“生活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我相信,生活也是艺术家的创意源泉和动力,于是本文从“艺术 生活”的理念来阐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给予人们崇尚高品质生活的引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活动都必须经过在艺术构思基础上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接受者的审美评价这几个阶段才得以完成。如果没有艺术家的创作则无以谈艺术品的出现,而一旦艺术品出现之后,对其进行审美鉴赏、品评的任务又依靠接受者来完成。一件艺术品审美价值的高下与否,除了自身实际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而要对一种审美对象做出科学的分析,若仅仅停留于对艺术品本身的分析,由对艺术品的探究再反证艺术家的创作实际这个阶段,从方法论上来说至少是不科学的。因为艺术品毕竟是艺术家将心灵的、现实的诸多现…  相似文献   

19.
雕塑艺术家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造型手法,创作出美轮美奂的空间艺术作品,立体感和形式美成为雕塑艺术的核心所在。雕塑艺术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表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语言,从雕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空间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20.
论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邹龙华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用物态化形式体现出来的人类审美意识的积极效果,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的真实反映,所以不仅生活美可以成为艺术美,而且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