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常闻 《教学随笔》2011,(10):32-33,40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巅徐砑,犹蟹两鳌.  相似文献   

3.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4.
5.
6.
《观潮》一文描写的是南宋时期农历八月十八日杭州城南举行的观潮盛典。对于北方内陆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学习课文就真正了解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那是很困难的。要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从资源共享、重点赏析、美读体味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资源共享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2.展示资料,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选出较为出色的资料在班里展示。资料一: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把浙江省放大,…  相似文献   

7.
8.
张光伟 《四川教育》2002,(11):35-3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同学们从电影、电视上看过海潮,那么,你们看过江潮吗?现在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观看江潮:钱塘江大潮。[演示CAI课件:钱塘江大潮的动态情境]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介绍钱塘江、钱塘江潮,重点说明钱塘江潮的地点、产生时间,并用生动、形象的词语简要描绘大潮的特点。二、带情自学,自觉感知。1.自读全文,找出课文写了观潮的哪三个阶段。2.抓观察大潮的时间(8月15)、地点(海塘大堤)、顺序(由远及近),找描绘大潮声和形的句子。3.借助字、词典,理解:奇观,横卧,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  相似文献   

9.
《观潮》(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艺术性较强且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利用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根本无法使学生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为此,我认真总结以往《观潮》教学中的得失,将每种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各环节,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不同层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始,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潮水形成的原因,为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如何背诵,才能避免死记硬背、食而不化,进而提高背诵效率呢?教学《观潮》时,我巧借多媒体,指导学生背诵“观潮”重点部分———第三、四小节,收效很好。1.识记———明确内在逻辑关系第三小节共四句话。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第三小节的文字,让学生默读后,讨论每句话讲了什么。第一句讲远处传来响声,第二句讲人声鼎沸,第三句讲江面风平浪静,第四句讲响声大了,出现白线,人群沸腾。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这个小节内部的逻辑关系。2.保持———确立记忆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收有宋人周密的《观潮》篇,在讲授时,笔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理解文意,并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然而从学生的反馈中,笔者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  相似文献   

14.
《观潮》一文中第一段第三旬“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此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和最具表现力的夸张手法,由远到近,从形状、色彩、声音、气势四个方面表现了海潮雄奇壮观的景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这是海潮图轴中夺人心魄的一幅风景画。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课堂练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内容,掌握文本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课堂练习,借助课堂练习驱动学生发展。将以《观潮》这篇文章为例,从立足文本、立足重点和立足趣味这三方面对课堂练习设计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本,既有学生自己的阅读,又有他们的能力训练,整节课简洁、流畅、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18.
牛秀霞 《河北教育》2003,(12):39-39
日前,我听了某老师执教的《观潮》公开课,很受启发,尤其对她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感触颇深。 讲课之前导入时,教师播放浪潮的声音,让学生听是什么声音,想起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看潮水的录像,问《观潮》的什么地方给你的震撼最大,让学生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19.
黄凤玲 《广西教育》2007,(4A):30-31
一、说教材特点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美读体验,积累运用,发展创新》,所说的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观潮》。这篇课文是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一篇,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叹钱塘江秋潮的诗句。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课文以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逼真地再现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课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生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学习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通过品读赏析,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