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哉项羽     
《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用生花妙笔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的人物。本文运用悲剧理论,从人物性格的视角切入,对项羽的性格悲剧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2.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这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作为历史著作,它要求所写人物必须真实可信,作为文学著作,它要求所写人物必须是美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巧妙地将史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刻画出众多各具风采的美的人物形象。这是《史记》在写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其中的奥妙,我以为主要是司马迁抓住了人物性格的美学特征进行描写刻画。《史记》中人物性格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物传记尤显风采.司马迁对人物的刻画细致深刻,入木三分.其中《项羽本纪》一文常为人所道,其中的人物形象亦是各有千秋.在此以《项羽本纪》为研究对象,从称谓的使用、书面语和口语的交叉、人物性格侧面展现这三个方面探讨人物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这么说,读司马迁的传记作品,就像在看一场富有矛盾冲突的戏剧。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名篇,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经典,更是家喻户晓的绝唱。长期以来,《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对象。从文学角度来说,《鸿门宴》这部经典,所呈现出的内容,代表着各个人物之间的性格碰撞。项羽的勇敢无畏、豪放果断;刘邦的机智冷静、狡猾多变;张良、范增的足智多谋、赤胆忠心;樊哙、项伯的侠肝义胆、忠诚护主。性格决定命运的信条下,每一个人物因性格差异,走向不同的结果。作者对《鸿门宴》的构思,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每一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各个人物性格,体现在文章一言一句中。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其“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堪称我国传记文学中的精品和典范。本文通过对《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深入分析,探讨其选取典型的事件和细节,通过人物自身的发展和变化,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等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方法、艺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史记》塑造的历史人物,不仅真实可信,而且艺术性极高。较之先秦文章,不仅扩大了写人的范围,写谁象谁,绝不雷同,而且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与完整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本丈以《史记》人物传记为考察对象,对司马迁写人的成功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典型细节描写、矛盾冲突的场面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对比烘托描写、运用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等诸多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认为:正是司马迁成功地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才为我们塑造了如此光辉的历史人物画廊,使我们在阅读古代史书的同时,更能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想感情,很好地表现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体现出很高的思想感情表露艺术。阅读《史记》应该细心领会和理解司马迁对笔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想感情,以加深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细节描写是《史记》人物传记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的效用三:以小见大,预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趋势;画龙点睛,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对比烘托,以乙衬甲,展现人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史记》人物传记撰写有史笔、文笔之别,史笔录实,文笔拟虚;细节描写性质上属评议笔范畴,是作者司马迁在积累史实资料、掌握传闻信息基础上“遥体人情,悬想事势”的创作结晶,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称谓语是社交中人们主动选择的具有目的性的语言,蕴含着文化礼仪,反映着人际关系,折射着人物心理。《鸿门宴》中,多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臣”作为自称的称谓语,透露出他们不同的对话目的,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同时还能体现对话中另一方的人物性格,这显示了司马迁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鸿门宴》是《项羽本记》中非常精彩的片断,司马迁在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组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在人物刻画过程中,人物称谓的变化更是体现了司马迁的匠心。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以坚不可摧的生命力量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的撰述,换取了死而不朽的价值。18集电视剧《司马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艺术处理和人物塑造,异常充分地揭示了司马迁伟大的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迁》剧的不足在于:一是坚持历史真实创作原则的缺陷;二是理解和处理司马迁与汉武帝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三是杜周的戏多,李陵的戏少,写李陵才能有助于司马迁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岳卫东 《甘肃教育》2007,(9S):30-3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人物性格的描绘上、在细节的刻画上.都为后世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中学课本所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等都是史传文学的代表作品。对了解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理解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皖南事变》、《第二个太阳》等新时期军事文学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反映出一种新的创作倾向;按照生活逻辑刻划人物,更注重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多样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特色鲜明,形象各异。以家族族谱、判词内容、人物性格为重点等方法去解读《红楼梦》人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比较好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故事。文本横跨司马迁的一生,对他遭受宫刑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人生壮举进行了细腻感人的描写,折射出人物崇高的精神与品格,充分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撰写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情,赞扬了司马迁为写作史书而矢志不渝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