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一个明显的倾向:研究课题的选取越来越走向边缘化和细碎化。边缘性、细碎化课题的发掘有意义但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应该重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心,对于支撑该学科大厦的重要作家作品、经典作家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重新清理,挖掘其当代价值与意义。老舍是中国现代少有的幽默大师之一,他早期的讽刺幽默小说由于特殊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情境,打破了由鲁迅、张天翼、沙汀创立的偏严肃的喜剧文学格局,为中国现代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鲜活的喜剧春风。但因其不属于当时的主流文学和战斗的文艺等原因,受到的指责、批评过多,使老舍在中后期的创作中,喜剧才能受到了压抑,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中国喜剧文学的一个损失。老舍和钱钟书一样,突破了传统喜剧精神的非喜剧化倾向,建构了一种外在的喜剧性,为当代喜剧文学、讽刺幽默艺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值得重新解读并评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反思和体认了解放区喜剧民族化的艺术价值,认为解放区喜剧消解了二三十年代喜剧的欧化色彩,同时借鉴古典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审美要素与表现手段,在题材主题,人物塑造、冲突建构、文本语言等方面重构现代喜剧的民族化,为创建现代化,民族化的喜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熊佛西、欧阳予倩和陈白尘分别代表了30年代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发展的三种取向:寓言化、社会写实化和政治化。中国的讽刺喜剧由此在现代戏剧创作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喜剧的创作实践证明:崇高是可以与喜剧联系在一起的。就讽刺喜剧而言,这种崇高的色调主要体现为攻击性能的强化和正面形象的介入;就幽默喜剧而言,这种崇高的色调主要体现为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超越意识的确立。中国现代喜剧走向崇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它不断健壮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喜剧思想史上 ,客观论是一种侧重从社会学角度阐释喜剧问题的理论思潮。它不仅强调了喜剧中的理性认知因素 ,而且将其纳入一个坚固有力的社会功能系统。在唯有抗争才能赢得民族生存的特殊的历史年代中 ,客观论赋予了中国现代喜剧参与社会重大变革实践的新机遇。对于喜剧社会性和战斗性的高度重视 ,使客观论的主流走向讽刺 ,并以这种特殊的喜剧审美形态为中轴营建起自己爱憎分明的喜剧观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成熟和繁盛。在客观论为中国的现代喜剧赢得的历史性殊荣之中 ,既包含了它的成功 ,也隐含着某种危机的成分 ,后者同客观论自身的理论局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的类意识以及对讽刺喜剧艺术规律的捍卫等是陈白尘讽刺喜剧的主要历史贡献。这些努力有效地促进了讽刺喜剧跟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从总结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陈白尘调整喜剧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现代讽刺喜剧滥觞于明戏时代,但其真正的诞生却是在“五四”新化运动中,在此后的十年间,它完成了讽刺喜剧化的历史任务,并在寓言化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早期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幽默喜剧出现了一种重在表现社会世态、风俗、传统或习性的创作取向。杨绛喜剧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既有世态的观照,又有人性的深度,标志着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成熟,是中国喜剧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的现代讽刺喜剧进入了普遍而迅速的政治化时期。政治化为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高度概括性基础上的对于社会重大主题的表现和调刺风格、样态的多样化;另一方面,那种大一统的思维定势和将喜剧工具化的认识也为其带来了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擅长喜剧的著名剧作家并不是很多的,其中一位就是李健吾。但他的喜剧艺术却被忽视、冷漠,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寂寞之中过掉的”。这是现代戏剧研究中的偏枯现象。难能可贵的是李健吾一身而兼长悲剧和喜剧,这在现代剧作家中可说是稀见的。他的喜剧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过一定影响。他的喜剧很讲究艺术技巧,探讨他的喜剧艺术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喜剧创作将是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建构中国现代喜剧理论的思想行程中起了基石作用。他的喜剧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喜剧本体论和喜剧特征论。喜剧本体论集中体现在他为喜剧所下的定义上。其内涵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喜剧对象、喜剧美感的生成转换、喜剧和讽刺的关系;喜剧特征论主要体现在他对喜剧的社会性、真实性、艺术性的论述中。鲁迅十分重视审美创造的主观精神的发扬。他的喜剧思想既是对传统喜剧观念的重大突破,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中国现代喜剧理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方洪兵 《华章》2008,(7):62-63
曹去晶的<姑妄言>是继<金瓶梅>之后中国小说史上出现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在反映明末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无疑不容轻视;<姑妄言>具有强烈的喜剧性,其喜剧手段主要有:设置戏剧化情节和喜剧型人物、运用相映成趣和反复渲染等方法以及采用本色化的语言形式,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喜剧艺术的一次丰富.  相似文献   

13.
王正兵 《华章》2007,(8):80-81
曹去晶的<姑妄盲>是继<金瓶梅>之后中国小说史上出现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在反映明末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无疑不客轻视;<姑妄言>具有强烈的喜剧性,其喜剧手段主要有:设置戏剧亿情节和喜剧型人物,运用相映成趣和反复渲染等方法以及采用本色化的语言形式,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喜剧艺术的一次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风格独特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中外喜剧理论对比,探讨了喜剧、喜剧意识及狂欢化,指出在当今多元的文化语境下,喜剧的核心是喜剧意识,喜剧意识的集中反映是狂欢化,狂欢要做到自由与约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西厢记》围绕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塑造了正面人物、阻碍势力及中间派三类人物,对第一类人物的集中描写和对第二、三类人物形象的巧妙运用使杂剧《西厢记》的主题鲜明地凸显出来。这种围绕主题展开的过于鲜明、过于集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同时存在着喜剧化的塑造倾向。该文旨在探讨《西厢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喜剧化倾向及其形成原因、在戏剧创作中的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以往的莫里哀喜剧研究只注重对戏剧文学的研究,而对舞台演出实践的研究关注不够。莫里哀喜剧在中国,不仅有戏剧文学的文本翻译产生影响,而且还多次在中国舞台上演出,对中国现代喜剧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论文试图揭示莫里哀喜剧在中国舞台上演出的独特风貌,以期全面了解莫里哀喜剧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喜剧情景构成的不谐调性入手, 比较考察了传统喜剧和现代喜剧的精神潜质与文化心理的异同, 认为主体的喜剧感生成过程中理性之“常”的缺失, 是现代喜剧区别于传统喜剧的精神分水岭。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用喜剧性的叙事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形象.前七回是表象的"悲剧",实质的喜剧,作者以喜剧化解了表象的"悲剧".明代精英文化人的作用,使孙悟空成为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英雄",以后又从<西游记>主题中转换为母题,形成大众化审美典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喜剧的建构与流变》,作者张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出版。有论者从“崇高”、“庄严”的反义来使用“喜剧”,并在以下意义上宣称目前是一个喜剧时代:悲剧是缺席的理想,喜剧是实存的残缺。也有论者强调喜剧解放性的力量,将其与“自由”、“平等”相联系并断言它将在平民本位的时代大放光彩。无论贬抑或欢呼,无可否认的是,喜剧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表达方式,它触到了时代的痒处,研究它的变化能够揭示出时代文化心态的幽微之处。但对中国当代喜剧的现有研究却相当有限。喜剧在当代的暗哑与喷发,主题的转换与形式的突破,喜剧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