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周静 《湖北教育》2006,(7):21-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党和国家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居民消费函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应用较为广泛的居民消费函数的基本理论和模型,根据1995年至2002年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进行模拟,并由此模型分别计算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2007,(10):24-25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4980万人,分别占全国的1.1%和3.8%。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6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5650亿元,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  相似文献   

4.
孟祥东 《文教资料》2011,(18):105-1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是贯穿现代化始终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为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历史任务,它与城市化并不矛盾,是嵌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发挥新农村建设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和实现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其一,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城乡差别越大,农民就越会为了短期的收入增加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既难以形成城市的食品安全供给,也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全社会都来更加关注并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讲,不言而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本文着重探讨安徽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个问题。文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减少农村人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于如何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将从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以保先教育促新农村建设等五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农村一场改革运动。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开展这场“新农村建设”的运动,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在内容和重点上,应是着力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事业严重滞后等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出发;在政策和措施上,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从财力物力上增加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投入,从组织力量上切实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已经实施三年,但是三农问题依然得不到彻底解决。通过对建国以来城乡关系发展的各主要阶段的梳理,认为城乡关系失衡是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城乡关系视角下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个误区、并提出走出误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必须遵循的城乡均衡和城乡互动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市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广大农民的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由此带动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基于近年来保定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研究和分析保定市1995—2008年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保定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保定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剖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我国在城乡建设进程中存在的诸如城乡经济、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的问题,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是,相应地构建经济、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三方机制,确保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笔者的亲身实践与体会,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参详以往关于城乡经济发展的研究,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理应放大到城乡经济公正的视野中来进行,惟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统筹城乡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这项举世伟业达到预期目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与加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要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五项衡定标准中,党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放在了最前面,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该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农村。然而.要达到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就必须要提高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提高最离不开的就是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主题,而目前我国城乡在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制度方面差距巨大,与建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极不协调。城乡巨大差距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因素是城乡二元分割管理体制形成的"身份壁垒"、城市偏向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影响、农村缺少有效率合作组织。建构平等城乡关系、加强农业经济组织能力、优化农民增收的环境要素、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查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新农村社区建设动因和主导力量的不同,尝试性地选择了三类相对比较典型的社区作为河南省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代表,深入探讨不同模式的新农村社区的类型特点和面临的困境,以寻求能够促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